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虹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虹鳟 (鱼类动物)

虹鳟(学名:Oncorhynchus mykiss )是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鲑鱼。体长104.9-140.5毫米。体长形,中等侧扁;体长为体高3.8-4.1倍,为头长3.6-3.7倍;体高为体宽1.9-2.3倍。鳞很小;头部无鳞;眼鳍基上缘有长腋鳞。背鳍、脂背鳍与尾鳍有许多小黑点,其他鳍灰黑色,基部较淡。

原产于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及堪察加半岛一带。多栖息于冷而清澈的上游源头、小溪、小河到大河或湖泊等。虹鳟以陆生和水生昆虫、甲壳类、贝类、小鱼、鱼卵为食,也食水生植物的叶和种子。[1]

中文学名 虹鳟 鲑形目
拉丁学名 Oncorhynchus mykiss
虹鳟鱼原图链接
亚 目 鲑亚目
虹鳟鱼原图链接
别 称 瀑布鱼、七色鱼、虹鲑 鲑科
虹鳟鱼原图链接
动物界 太平洋鲑属(大马哈鱼属)
脊索动物门 虹鳟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亚 种 8
硬骨鱼纲 命名者及年代 Walbaum,1792
亚 纲 辐鳍亚纲 英文名 rainbow trout

形态特征

虹鳟鱼原图链接

成年虹鳟体重可达约2.8千克,虹鳟雌雄鉴别的主要外观依据是头部,头大吻端尖者为雄鱼,吻钝而圆者为雌鱼。

背鳍Ⅲ-9~10;臀鳍Ⅲ-10;胸鳍Ⅰ-15~16;腹鳍Ⅰ-10;尾鳍Ⅹ-17-Ⅹ。鳃耙8+12;纵行鳞约135;鳃膜条骨约12。

标本体长104.9~140.5毫米。体长形,中等侧扁;体长为体高3.8~4.1倍,为头长3.6~3.7倍;体高为体宽1.9~2.3倍。头亦侧扁,长大于高;头长为吻长4.3-4.7倍,为眼径3.9-4.3倍,为眼间距3.3~3.5倍,为尾柄长1.7~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3~1.6倍。吻钝圆,微突出。鼻孔位于吻侧,距眼较距吻端略近,前后鼻孔间有一小皮膜突出。眼稍大,侧中位,后缘位于头前后正中点稍前方。眼间隔圆凸。口大;位低:上颌骨外露,约达眼后缘。下颌骨、前颌骨与上颌骨有1行稀齿。犁骨与腭骨亦有齿,犁骨齿沿轴达骨中后部。舌游离,背面有齿2纵行,齿行间为浅凹沟状。鳃孔大,下端达眼中央下方。鳃膜游离且分离。最长鳃耙约等于瞳孔长。肛门位于臀鳍稍前方,其后有泌尿生殖孔。

鳞很小;头部无鳞;眼鳍基上缘有长腋鳞。侧线侧中位,前端较高。

背鳍始于体前后中点稍前方,前距为后距1.3-~1.4倍;背缘斜形,微凸;第2分支鳍条最长,头长为其长1.9~2.2倍,远不达肛门。脂背鳍位臀鳍基后端上方,后端游离。臀鳍似背鳍,头长为第2分支臀鳍条17~2.1倍。胸鳍侧位,很低:圆刀状;第3鳍条最长,头长为其长1.6~1.8倍,远不达背鳍。腹鳍始于第4分支背鳍条基下方,亦圆刀状,头长为第3腹鳍条1.9~2.1倍,略不达肛门。尾鳍叉状,叉深约为鳍长1/3。鲜鱼体背侧暗蓝绿色,两侧银白色,腹侧白色;背面及两侧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小黑斑头部与尾鳍基部黑斑较大;两侧条纹呈红色宽纵带状,似虹,故名。背鳍、脂背鳍与尾鳍有许多小黑点,其他鳍灰黑色,基部较淡。

栖息环境

虹鳟鱼原图链接

虹鳟在自然环境下,多栖息于冷而清澈的上游源头、小溪、小河到大河或湖泊等,亦可见于溯河产卵的沿海小河,几乎在水温9-~18℃的水体都可见其族群,但在夏季温度超过25℃以上的水体及含氧量低的池塘则少见其族群。[2] 虹鳟为冷温性山区河溪名贵食用鱼类。该鱼在鲑科中是较能耐较高水温的一种。但它即不喜0.1~2℃的低水温,也不适应22~28℃的高水温,最喜15~18℃的水温,生活水温为7~20℃。要求水中溶氧较高,10~11.5毫克/升时饮食旺,生长快;冬季低于2毫克/升,夏季低于3毫克/升即窒息死亡。养殖时一般要求7毫克/升以上。一般要求水中酸碱度为4.6~9.2,以弱碱性或中性为宜。 随个体的成长对盐度的适应能力逐渐增强,上浮稚鱼适宜盐度为5~8‰,1龄鱼20~25‰,成鱼35‰。当体重达35克以上时,只要经半咸水过渡,即能适应于海水生活。

生活习性

虹鳟性情极为活泼,能跳跃摄饵,以陆生昆虫、水生无脊椎动物及其他小型鱼类为食;虹鳟的幼体阶段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为主;成鱼以鱼类、甲壳类、贝类及陆生和水生昆虫为食,也食水生植物的叶子和种子;在海里生活时则以小鱼及头足类为食。会进行小距离的迁移,如果是溯河产卵型或是湖泊型的鱼种则会进行长距离的迁移。产卵期照常捕食。。[3]

分布范围

原产于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及堪察加半岛一带,阿拉斯加克斯硅姆河以及落基山脉西侧的加拿大、美国墨西哥西北部,都是虹鳟鱼分布的天然区域。被世界各国广泛地引入繁殖,全球性大部分都有分布。[4]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虹鳟为雌雄异体,雌鱼3龄开始性成熟,雄鱼2龄开始性成熟,繁殖时体外授精。产卵场地在有石砾的河川或支流中,雌鱼掘产卵坑,雄鱼保护,卵沉性。每个产卵坑通常有受精卵800~1000粒,个体怀卵量10000~13000粒,分多次产出,已知同一个体有繁殖5次的例子。

人工养殖

  • 池塘建造

养殖场根据虹鳟鱼的不同生长阶段,设有仔鱼池、鱼苗池、鱼种池、成鱼池、亲鱼池和后备亲鱼池等,其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0.5%、1.0%、12.5%、80%、3.0%、3.0%,有条件的地方还应设少量的检疫池,以备病鱼隔离检疫用。 仔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石砌或混凝土结构为好,成鱼池和亲鱼池既可以是土质,也可以是石砌或混凝土结构。根据地形每排鱼池要有一定的落差,以有利于自然流水。 虹鳟鱼池的进水排水系统是建池中的重要部分。每个鱼池都要有独立的进水口、排水口和排污口。进水、排水口处均要设置拦鱼栅,防止逃鱼。拦鱼栅要严密,间距大小要根据鱼体大小来确定。

  • 池塘条件

虹鳟养殖用水为兰营水库坝下渗水和井水。水源无污染,养殖用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规定,常年水温不高于24℃,溶氧丰富,弱碱性水质。养殖用水泥池4个,长20米,宽4.5米。土池2个各3335平方米。进排水系统独立完整,发电、增氧设施齐全。

  • 饲喂技术
  1. 虹鳟鱼的饲养过程,由卵破膜孵化算起,可以分为仔鱼期(由孵出至开食两个月止)、鱼苗期(由开食后两个月至6个月止)、鱼种期(由开食后9个月至当年年底)和成鱼期(从第二年一月开始到出售)等几个阶段。
  2. 仔鱼期:孵化后的20天内,不需投饵,鱼苗嫩弱,趋暗怕光,活动缓慢,依靠吸收卵黄囊中的养分维持其生长,放养密度10000~50000尾/平方米左右。20天后,开始投喂饲料,最初可以将煮熟的蛋黄调成浆水,滴到鱼池上游有鱼的水面。开食后1个月,放养密度500~1000尾/平方米,可以用纱布挤出煮熟的蛋黄,呈细颗粒状滴于水中。还可以用动物肝脏、新鲜小杂鱼磨成糨糊状,滴入水面投喂。每天投喂6~8次。日投饵量可占鱼体重的12%左右。
  3. 鱼苗期:开食两个月后,仔鱼体重已达1克左右,进入了鱼苗期,放养密度200~500尾/平方米,可投喂颗粒饲料或破碎料。饲料中的动物性成分80%以上。日投饵量可占鱼体重的9%左右。日投饵次数4次。
  4. 鱼种期:开食后半年,一直到当年年底,为鱼种期,放养密度50~200尾/平方米。可投喂成鱼用饲料、投饵量可占鱼体重的5%左右。日投饵次数3~4次。

成鱼期:放养密度15~50尾,水深在1~2米。饲料中动物性饲料占30~40%。饲料投喂坚持四定原则,以八成饱为宜,日投喂两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 [5]

  • 水质调控

虹鳟养殖要求水质清新,溶解氧高,有微流水的水体环境。养殖虹鳟鱼每天有微流水注入池中,增加水体溶氧,防止浮头发生。在管理上首先要保持足够的水量和设置增氧设备,一旦缺氧,立即予以补充。在气温偏高的7、8月份,每天中午定期加注井水。在池塘上方搭置遮荫棚的方法,降低水温。常年控制池塘水温不超过22℃。

  • 日常管理
  1. 经常巡塘,记好池塘日志:每天记录养殖水温、水量、溶解氧、投饵量,注意观察池鱼活动和进食量。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注意测水温(不超过22℃)、溶解氧(不超过5毫克/升)、氨氮(不超过0.0075毫克/升)。
  2. 及时分池:随着鱼苗的生长,要经常分池,调整饲养的密度。养殖一个月后,就会出现大小不均的现象,必须及时筛选分池。捕大留小,把已经达到食用标准的成鱼及时捕捞出售,将出现明显差异的个体选出分池饲养。
  3. 做好清污工作:及时去污,除去杂质;清除进、排水口异物,坚持每天清污一次,确保进、排水畅通。
  • 病害防治
  1. 加强虹鳟病害防治工作,尽量减少鱼病造成的损失。坚持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主要措施如下:
  2. 选用体质健壮,抗病能力强的优良鱼种。避免购进带病鱼种,患病鱼和受伤鱼一律剔除不要。病死鱼及时隔离或全部销毁处理。
  3. 提高池水溶氧量,保持水体清洁卫生。

鱼体入池一定消毒,用3~5%食盐溶液浸泡后再放入池中,发病季节还要用生石灰进行水体消毒,并适时投喂药饵进行预防。 中草药预防。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数量的大黄粉、大蒜素等中药,可有效预防细菌性、病毒性疾病。

主要价值

虹鳟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其肉质鲜嫩,味美,无腥味,尤小骨刺,食用时无需刮鳞。虹鳟肉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有利于人体吸收和营养平衡。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能防治心血管疾病,也是脑部、视网膜以及神经系统奠: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对胎儿和幼儿的大脑发育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不饱和脂肪酸还能有效抵御慢性疾病、糖尿病。

另外,虹鳟鱼体中含有的被称为“脑黄金”的DHA、EPA,远远高于其他鱼类,具有很好的药用及食用价值,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预防由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减少炎症,预防症扩散,还可提高大脑功能。虹鳟鱼体巾还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2,以及少量的维生素D、维生素A和维牛素E。此外,虹鳟鱼肉内含有对人体代谢有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如硒、碘、氟等。虹鳟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使其细嫩爽口。 红色的鲜肉香甜可口,堪称“鱼品之王”,无论生吃或熏制,味道都比较好,因而在市场上非常畅销。虹鳟鱼卵,粒大如黄豆,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卵蛋白,是享誉世界的高档营养食品。

动物学史

名称来源

体侧因有宽纵带状红色纹而似虹,故名虹鳟。irideus,拉丁文,似虹的,亦此意。美加鱼类学会将其改至麻哈鱼属,俗名(rainbow trout)不变。

养殖史

1877年移殖到日本;1945年1月由日本输入朝鲜平安北道球场养鱼场及京畿道清平养鱼场受精卵各6万粒,1948年朝鲜水产省淡水鱼研究所接管球场养鱼场,次年人工孵化成功。约1958年朝鲜平壤市长送北京彭真市长一批虹鳟,已在黑龙江等养殖;殷源洪教授约1980年在太原亦人工孵化成功。

相关事件

中国虹鳟养殖最早开始于1959年,当时朝鲜赠送给周恩来总理象征中朝友谊的8000颗虹鳟受精卵,从此开始了中国虹鳟的养殖和研究工作。中国已经拥有50多个虹鳟专业养殖场,分别分布于北京陕西山西辽宁、吉林等省份。[6]

视频

参考文献

  1. biomin,引用日期2019-12-27
  2. 台湾鱼类资料库,引用日期2012-12-22
  3. 台湾鱼类资料库,引用日期2012-12-22
  4. 台湾鱼类资料库,引用日期2012-12-22
  5. [ 曹祥栋.虹鳟流水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17,(第6期):8-9]
  6. [石琼,范明君,张勇主编.中国经济鱼类志[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01,第19-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