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荃湾(愉景新城)巴士总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荃湾(愉景新城)巴士总站
图片来自flickr

荃湾(愉景新城)巴士总站英语:Tsuen Wan (Discovery Park) Bus Terminus)位于香港荃湾荃景围体育馆地下,为一个坑状巴士总站。现时有十一条专利巴士路线及一条跨境巴士路线以此为总站,另有两条专利巴士路线途经此站。

总站路线资料(巴士)

九龙巴士42M线

长宏 ↔ 荃湾(愉景新城) 提供青衣长宏邨、长亨邨及长安邨往来荃湾的巴士服务。于1990年2月5日以42B线的名义投入服务,以配合长亨邨及青欣临时房屋区入伙,1991年1月13日更改编号为42M。

九龙巴士243M、243P线

243M 美景花园 ↔ 荃湾(愉景新城) 于1990年11月10日投入服务,来往荃湾及青衣,途经荃湾站、沙咀道、杨屋道、青荃桥、长安邨、青衣邨、翠怡花园、长康邨及长青邨。

243P 美景花园 → 荃湾(愉景新城) 于1994年5月9日投入服务,由青衣南特快前往荃湾,途经长青邨、青衣南桥、荃湾路、沙咀道及荃湾站,只于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龙运巴士E31线

荃湾(愉景新城) ↔ 东涌(逸东邨) 于1997年5月22日投入服务,由龙运巴士营运,2019年2月2日起,改经荃湾站、沙咀道、大窝口站、青荃桥、长安邨、青衣西路、东涌市中心及满东邨,为少数不途经香港国际机场的大屿山对外路线。

龙运巴士N31线

荃湾(愉景新城) ↔ 机场(地面运输中心) 于1998年6月22日投入服务,由龙运巴士营运,途经荃湾站、沙咀道、青荃桥、长安邨、青衣西路、东涌北、东涌市中心、逸东邨及机场后勤区,只于深宵时段服务。

过海隧道巴士930线

湾仔北 → 荃湾(愉景新城) 提供荃湾市中心、大窝口、葵涌邨、葵兴及葵芳往来中区及金钟的巴士服务,去程并加停西营盘,于1997年5月1日随西区海底隧道通车翌日而投入服务,2012年7月29日延长为往来此站至湾仔码头,由城巴独自经营,是荃湾及葵涌首条全日服务的过海隧道巴士线,每日10:55或之前开出的班次以此站为总站。

过海隧道巴士930A线(下午班次)

湾仔北 → 荃湾(愉景新城) 提供荃湾西站及杨屋道附近住宅群直达中区及金钟的特快巴士服务,去程并加停西营盘,回程并加停石塘咀,于2009年1月5日投入服务,由城巴独自经营,袛于平日星期一至五早上开出固定班次2班(08:00、08:10),并于2011年8月15日落实《2011-2012年度巴士路线发展计划》中的建议,增设两班回程班次,逢星期一至五下午18:15及18:45由金钟(东)开出,途经林士街天桥及石塘咀后直达杨屋道及荃湾西站。2012年2月6日起延长路线,早上班次延长至湾仔码头,下午班次延长由湾仔(告士打道)近六国酒店开出,2012年7月29日起下午班次改由湾仔码头开出,并延长至此站作终站。

过海隧道巴士930X线

荃湾(愉景新城) ↔ 铜锣湾(摩顿台) 提供荃湾市中心往来中区、金钟及湾仔的巴士服务,于2015年7月13日投入服务,由城巴独自经营,于2018年11月25日提升至全日服务,成为荃湾第2条全日服务的过海隧道巴士线。

过海隧道巴士N930线

荃湾(愉景新城) ↔ 铜锣湾(摩顿台) 提供荃湾市中心、大窝口、葵涌邨、葵兴及葵芳往来中区、金钟及湾仔的通宵巴士服务,于2019年9月23日投入服务,由城巴独自经营。

总站路线资料(跨境巴士)

中港直通快线(每日0600-2248班次) 荃湾(愉景新城) ↔ 皇岗口岸 中港直通快线,由中港直通巴士有限公司营办,往来皇岗口岸与荃湾,是六条于2004年开办的皇岗口岸过境巴士之一。荃湾总站设于愉景新城,每晚22:48-06:00期间则以荃湾站巴士总站为总站。

途经路线资料(巴士)

龙运巴士A31线

荃湾(如心广场) ↔ 机场(地面运输中心) 于1998年7月6日投入服务,由龙运巴士营运,于1998年7月6日投入服务。2016年12月3日起,改经愉景新城、荃湾站、关门口街、联仁街、马头坝道、德士古道(横龙街工业区、环宇海湾)、青荃桥、长安邨、青衣北岸公路、青屿干线、一号客运大楼及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并在来回程途经本站。

龙运巴士NA31线

荃湾(如心广场) ↔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经机场客运大楼)

荃湾

荃湾英语:Tsuen Wan)位于香港新界西南[1]荃湾区,位于规划署定义的香港都会区香港市区)范围之内。

简史

据前香港市政局出版的《香港文物》,荃湾区的柴湾角街等地曾发掘到汉代文物。

荃湾,古称浅湾,据说因此地海湾水浅而得名,但因名字有“龙游浅水遭虾戏”此一不祥之意而改名(但名字有同一意思的浅水湾却没有改名)。浅湾亦屡见于宋朝明朝清朝的地图和文献,包括填海录,厓山集,宋史新编,南宋史和新安县志等。《粤大记》中浅湾的记载在“葵涌”以西。

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九月至十一月宋端宗由古瑾来到浅湾,当中一名曹姓大臣在横过水潭时不慎滑倒溺毙,后人便将该潭命名为曹公潭以作纪念。十月或十一月元朝元帅刘深带舟师到浅湾。而另有传说刘深由城门一路攻入,而乡民筑起石城抗击元军,因有城门此称。

清初,清朝追击南明至荃湾,城门谷有南明李万荣拥永历年号,据针山石城抗清。明末清初,荃湾已改名为荃湾约。后来有人改写成全湾约,如新安县志等。

荃湾旧时因海盗猖獗,曾称为贼湾。而荃湾近蓝巴勒海峡一带,旧称三百钱,因传说经过该地时,需给三百过路钱,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加上商船到这水域在退潮时常常搁浅,还有当时还没开发,商人必死无疑,所以对客家商人的忠告是“发达去金山,要死来荃湾”,这说法一直流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为荃湾的水源来自大帽山泉水,但山坑布满有毒的马钱草,加上疟蚊为患,令居民腹泻发冷

清朝秀才杨国瑞是向香港政府提议统一以“荃湾”为名者。[2]

1950年代,荃湾已经是香港纺织业中心,全港最大的纱厂和染厂也座落荃湾,后来更带动轻工业的发展。

1961年,港府刊宪宣布把荃湾发展成为新界第一个卫星城市,当时范围远至附近的青衣岛葵涌荔景一带。

地理

荃湾位于大帽山以南,东南面向蓝巴勒海峡,为青衣岛对岸,后借用作邻近地方的名字。1950年代,荃湾面积约有 0.5 平方公里(只计荃湾市中心)。当时荃湾西部(柴湾角木棉下一带)的海岸线是在青山公路,而东部(木棉下咸田一带)的海岸线则约在沙咀道。填海之前,荃湾有一个海角名,名为沙咀海坝村旧址、鲎地坊、大屋围、部分福来邨也是在此海角之上。

港英政府为了发展荃湾,1950年代起在荃湾大规模填海,首次填海令柴湾角消失。荃湾的海岸线亦移至海盛路及杨屋道。1980年代,介乎德士古道及马头坝道之海域亦被填为陆地。

1990年代为了兴建九广西铁(今屯马线)的荃湾西站,快速公路荃湾路以西海旁,再次进行填海,多次填海令荃湾的海岸线拉直,蓝巴勒海峡再度收窄,成为现今的模样。

时至今日,荃湾之版图得以扩张。根据规划署之法定图则,“荃湾”广义上由东面的和宜合道近梨木树邨起,西伸至油柑头一带,而汀九以西至青龙头一带则为荃湾西地区,而两者同属十八区行政区之中的荃湾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