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蓝色清真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蓝色清真寺)


图片来自 背包兔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土耳其语:Sultanahmet Camii)是土耳其国家清真寺[1],并且是土耳其最大城市及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堡清真寺古迹。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是其中一座因室内砖块所用颜色而被称为蓝色清真寺的清真寺。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建于苏丹艾哈迈德一世统治时的1609年至1616年[2]。如同其他清真寺一样,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包含一个创建者的陵墓、一所梅德雷斯(伊斯兰学校)及一所收容所[1]。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成为伊斯坦堡其中一个最受观光客欢迎的观光胜地。

历史

吉托瓦托洛克和约(Peace of Zsitvatorok)及对波斯人的战事失利后,奥斯曼帝国苏丹艾哈迈德一世决定要在伊斯坦堡建造一座大型清真寺以安抚安拉。这是第一所四十年以上的帝国清真寺。以往的苏丹都以战利品来承担建筑费用,但艾哈迈德一世在位时并没有赢取一些重要的胜利,所以不得不从国库里调用资金兴建,因此却引起了阿訇的愤怒。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建在君士坦丁堡大皇宫上,与圣索菲亚大教堂(当时伊斯坦堡最受崇敬的清真寺)及具象征性的君士坦丁堡竞技场相对。清真寺南部的大部分建筑都利用了大皇宫的根基、穹顶及圆顶地下室。一些在建筑地点上的宫殿,如索库鲁•穆罕默德帕夏的宫殿,都须出资购买并拆除。

清真寺的建筑工程于1609年8月,由苏丹亲自主持了动土的仪式,艾哈迈德一世也有意让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成为他的第一个帝国清真寺。任命著名建筑师希南徒儿赛德夫哈尔•穆罕默德阿加负责这一个工程。清真寺的详细工程记录在八卷书籍里,而现在收藏在托卡比皇宫里。开幕典礼举行在1617年(1616年已有通行记录),苏丹可以在皇家包厢内祈祷。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在艾哈迈德一世统治后期仍未完工,直至穆斯塔法一世时。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是世上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古迹之一,可与圣索菲亚大教堂媲美。

建筑规模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的设计是结合了奥斯曼建筑及拜占庭教堂两个世纪以来发展而得的精粹。清真寺参照了邻近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拜占庭特色,并加入传统的伊斯兰建筑,被视为奥斯曼建筑古典时期的最后一个大型清真寺建筑。这建筑综合了赛德夫哈尔•穆罕默德阿加师父希南的意念,以宏扬清真寺的庞大、庄严及壮丽。清真寺由赛德夫哈尔•穆罕默德阿加设计,而被认为是奥斯曼古典建筑的最后一个典范之。

土耳其必访‖蓝色清真寺​​​​​​​(苏丹艾哈迈德
清真寺)美得让人舍不得眨眼睛!究竟​​​​​​​
是不是蓝色的呢?​​​​​​​@伊斯坦堡旧城区 ​​​​​​​
图片来自网 棉花糖的天空

建筑外观

赛德夫哈尔•穆罕默德用上了大量的物料,特别是石头及大理石,甚至从其他重要建筑上调动资源。清真寺的布局不规则,因为建筑师须考虑到建筑地点的限制。建筑物的正面是出入口,面对竞技场。此外,赛德夫哈尔•穆罕默德又参照希南第一个大型工程塞札德清真寺,具有同样的方形四叶饰设计及广阔的前院。祈祷殿的上方是穹顶及半穹顶,中央穹顶的直径是23.5米,高43米[3],由四条巨大的柱子支撑,这一点与埃迪尔内塞利米耶清真寺相似。赛德夫哈尔•穆罕默德相当小心,运用了夸张的安全边际,但却破坏了穹顶优雅的比率。支柱的基部由复合凸状大理石沟纹组成,而上层则著了色,由一个刻有镀金文字的嵌条分隔开。整体具有视觉谐和的效果,将人们的目光带到中央穹顶上。

前庭的风格与塞利米耶清真寺相似,除了边角穹顶上的小塔。前庭的面积与清真寺相约,被一道拱廊围绕著,两旁都设有沐浴设施,中央的六角形水泉与庭院的大小相比略小。通往中庭的通道则自拱廊处延伸出来,半穹顶有良好的钟乳石结构,顶上有一个较小的肋状穹顶。

庭院出入口的上方系著一条铁链,只有苏丹才可以骑著马进入庭院,苏丹得弯低头进入庭院,这象征式的动作确保了统治者在这神圣清真寺面前表现出谦卑。

室内规划

在清真寺内部的基部及柱子上都砌上超过20000块手工陶瓷砖瓦,全部出产自伊兹尼克[4],砖瓦设计超过五十种郁金香款式。低处的砖瓦均是传统设计的,高处的砖瓦则是各种华丽的花朵、水果及柏树款式。这些砖瓦都是由伊兹尼克的陶艺大师监制的,但苏丹的法令限制了建筑者对砖瓦的花费,而当时砖瓦价格上涨,导致后期所使用的砖瓦欠佳。砖瓦已经褪色,釉料都变得模糊不清,而楼座墙身所用的砖瓦都回收自1574年托卡比皇宫失火后遗留的砖瓦。

上层颜料主要采用蓝色,但因素质欠佳。超过二百个设计精细的有色玻璃窗户采纳天然光线,现今则以吊灯辅助照明。在吊灯上置放了一些鸵鸟蛋,用以驱逐蜘蛛、避免蜘蛛结网[5]。室内的装潢包括古兰经的经文,出自当代的书法家萨伊德•卡斯姆•古巴里(Seyyid Kasim Gubari)[6]。地面铺上了地毡,地毡由信徒捐赠,当地毡出现磨损后便会更换。宽大的窗户予人感觉开扬,底层的窗扉饰以碎块形工艺(Opus sectile)。每个对话室都设有五道窗户,部分窗户被蒙蔽,而每个半穹顶都有十四道窗户,穹顶则有二十八道窗户,窗户上的有色玻璃是由威尼斯领主所送赠,大部分都被艺术价值甚低的现代窗户取缔。

室内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圣龛,圣龛由经过雕刻的大理石所造,其上是钟乳石壁龛及双重刻板,附近的墙壁都铺上陶瓦,但是在附近的窗户却不太华丽。圣龛右边有一个美轮美奂的讲道坛,在每个星期五午间及宗教节日,阿訇会站在讲道坛上讲道。清真寺内被设计成无论多么拥挤,任何人都能够看到及听到阿訇讲道。

皇室专用的亭台位于东南角,其中包括一个讲台、一道走廊及两间小幽静室,可通往上层的皇室包厢。1826年土耳其新军叛乱时,大维奇尔在幽静室设立了总部。十道大理石制造的圆柱支撑著皇室包厢,皇室包厢内有其圣龛,饰以玉玫瑰及金箔,另有一百部古兰经及诵经台

灯饰在以往都辅以黄金及宝石<这些饰品都已被移去。

墙上的牌匾写有哈里发的名字及古兰经经文,大抵出自十七世纪书法家卡斯姆•古巴里。

本笃十六世的到访及默祷

本笃十六世在访问土耳其时,于2006年11月30日到访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他是历史上第二位到穆斯林地方进行礼拜的教宗。他在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内面向麦加的方向,并作出穆斯林祈祷的姿态,进行默祷。他除去了鞋子,合上双眼静止了近两分钟,期间一直与伊斯坦堡大教长穆斯塔法•贾里奇(Mustafa Cagrici)及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阿訇一起。

教宗“为此感谢神圣的上帝”,并且说:“信徒都认为上帝与他们同在,并且是忠实弟兄的见证人。”他认为土耳其“是东西方友谊及合作的桥梁”,并感谢土耳其人民在他到访时所表达的“挚诚及慰问”,并“感到爱和理解”。

宣礼塔

土耳其共有两座清真寺附有六座宣礼塔,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是在阿达纳。当宣礼塔的数目透露了出来后,苏丹被批评为傲慢,而当时麦加克尔白的清真寺同样具有六座宣礼塔,苏丹于是出资建造麦加第七座宣礼塔。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的角落共有四座宣礼塔,宣礼塔有凹槽、呈铅笔状,各有三个楼座,并有钟乳石沈梁,而且前庭的另外两座宣礼塔则只有两个楼座。

报告祷告时的人,必须沿著狭窄的楼梯攀上宣礼塔宣布唤拜(Adhan),每天共有五次。现今则使用扩音装置,在旧城可以清晰听到唤拜,而邻近的清真寺也会重复唤拜。大群土耳其人及游客会在日落时聚集在面向清真寺的公园,听闻晚祷的唤拜。日落时,清真寺会显得金光闪闪。

参考文献

  1. 1.0 1.1 John P. Eberhard. Brain Landscape The Coexistence of Neuroscience and Architec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 2008年: 第110页. ISBN 0195331729 (英语). 
  2. Robert Furneaux Jordan、Bodo Cichy. European architecture in colour: from the Greeks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ames and Hudson. 1962年: 第129页 (英语). 
  3. Jayne L. Warner、Talât Sait Halman. Cultural horizons.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2001年: 第13页. ISBN 0815681321 (英语). 
  4. John Carswell. Iznik pottery. Published for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by British Museum Press. 1998年: 第106页. ISBN 0500511926 (英语). 
  5. MuslimHeritage.com - Features
  6. Icon Group International, Inc. Sultans: Webster’s Quotations, Facts and Phrases. Icon Group International, Inc. 2008年: 第135页. ISBN 0546660681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