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龙山国民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台北市立龙山国民中学(英语:Taipei Municipal LongShan Junior High School,缩写:LSJH-TP),简称龙山国中或龙中,是位于台北市万华区的一所国民中学。该校邻近台北市立联合医院 - 和平院区、台北花园大酒店以及西门商圈、艋舺龙山寺、台北市万华区老松国民小学、台北市乡土教育中心、新富町以及台北西本愿寺广场等在地文化资源,为万华地区之文化发展永续基地。
目录
校史
龙山国中校地于清朝时期,乃是艋舺陆中军守备署之练武场。
- 1898年7月1日,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于此成立警察官及司狱官练习所,是为八甲町1丁目21番地。
- 1976年8月1日:奉台北市政府66年7月21日府人一字第三0四七0号令,于66年8月1日,利用中央警官学校旧址(台北市广州街二十号)正式成立,派陈水穆先生为首任校长,于该年八月五日到职接篆视事。
- 1977年4月16日:新建校舍第一期工程,以67年度追加预算,新建办公室及普通教室68间、特别教室12间,另建车棚、水塔及蒸饭间各壹座。该项工程于1977年4月16日动土兴建,该校乃定此日为校庆。
- 1980年:第二期工程以1980年度预算,新建普通教室32间、特别教室4间,另编列追加预算修建校门及围墙等工程。
- 1981年-1982年:第三期工程以1981年度预算,新建学生活动中心暨游泳池运动场及司令台各壹座,并修建四座球场。其中活动中心暨游泳池工程,因受地下铁路引道工程之影响,被迫变更原有设计,向校内退缩19公尺;且增加工程款新台币两百六十馀万元,经与有关单位数度磋商协调,先行动支台北市政府第二预备金,乃于1982年元月23日继续复工兴建。
- 1984年:成立数理资优班。
- 1985年:所有工程于3月全部竣工。
- 1987年:8月,李炳炎接任该校第2任校长。
- 1992年:2月,陈美枝校长接任该校第3任校长,推动生活教育,举办各项活动如国语文、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学艺竞赛,参加诗歌朗诵、民俗体育等活动。
- 1996年:8月,苏萍校长接任该校第4任校长,规划校园美化绿化及厕所改建工程。除此外,推动行政业务电脑化。
- 1998年:8月,何碧燕校长接任该校第5任校长。
- 2000年:争取台北市万华社区大学设置于该校。
- 2002年:8月,郑秀琴校长接任该校第6任校长。于任内进行图书馆扩建工程、新建多功能视听教室、电源改善工程、校园植栽美化绿化、校舍粉刷。
- 2008年:8月,林美娟校长接任该校第7任校长。
- 2012年:8月,许珍琳校长接任该校第8任校长。
- 2017年:8月,洪国峰校长接任该校第9任校长。
历任校长
- 1977年8月:陈水穆校长
- 1987年8月:李炳炎校长
- 1992年2月:陈美枝校长
- 1996年8月:苏 萍 校长
- 1998年8月:何碧燕校长
- 2002年8月:郑秀琴校长
- 2008年8月:林美娟校长
- 2012年8月:许珍琳校长
- 2017年8月:洪国峰校长
愿景
该校愿景即“快乐学习、多元创新、全人发展、圆满修为”,用以期望每一位学子于经历三年之学习活动、生活教育及人格陶冶过后,均能迈向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及全人发展之成长方向,透过学校之创新经营与教学多元创意,足以达到圆满修为之人生,以国中三年之学习与成长过程来为人生未来三十年之长路奠下基础。以“龙入宝山”之理想栽培个个学生成为乐观、积极、进取、奋斗的学子,在未来能够自信满满地载爱飞翔。
2010年6月5日,国家通过《环境教育法》,致力于各大机构场域的环境教育推动工作,以促进全民对于环境之伦理与责任,进而维护环境生态平衡,达成尊重生命、促进社会正义,培养环境公民与环境学习社群(参考自:环境教育法,2010)。龙山国中全体教职员致力于推展环境教育,并将国家政策转化为符合环境教育政策意图之运作方向,透过教育价值之贯彻与执行过程以型塑环境教育政策的落实,为提供学子全人发展之机制,学校教师持续不断的学习且运用系统化思考,以从事不同的教学方针修正及解决学生之学习问题。共同规划亮点计画,透过“ 节能环保乡土情‧永续龙山国际学 ”之亮点特色课程,以提升学生之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面对十二年国教的正式推动下,该校从现实生活中出发,全体教师致力于使学生感受、体会环境情境并勇于表达于学习之中。龙山全员为达成“快乐学习、多元创新、圆满修为、全人发展”的学校愿景,以“创新课程研发、强化能力建构、提供多元学习、开拓国际视野”为目标,通过教师的专业对话以发现学生最需要的核心素养,进而建构“L:聆听表达、A:分析问题、S:分享回馈、T:应用科技、E:环境关怀、W:世界接轨”之核心素养,以达成具备“品格力、知识力、阅读力、思考力、创造力、移动力”等六大核心能力。
校歌
昔日艋舺 今之龙山 人文荟萃源流长
伴古寺 聆晨锺 龙中学子志气昂
我们有聪慧的头脑 远大的理想
积极进取 乐观奋斗 积极进取 乐观奋斗
效法先圣 继承道统 锦绣前程在四方
昔日艋舺 今之龙山 人文荟萃源流长
伴古寺 聆晨钟 龙中我校誉飞扬
我们是时代的先锋 国家的栋梁
披荆斩棘 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 不屈不挠
效法先圣 继承道统 锦绣前程在四方
学校
学校(或称学院) 是一种为教师及学生提供教学环境的机构,并通过特定的教育方式增进对学生的知识和价值体系。现时,大部分国家设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时更为国民提供义务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学生需在不同类型的学校接受教育。这些学校的分类因文化和制度而异,但可以总括为小学、中学和大学。小学一般为儿童而设,提供基本教育。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后,通常会就读中学。最后,提供高等教育的学校可成为“大学”或“专科学校”。
在这些主要学校类型外,在某些国家的学生可能会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前后在其他学校接受教育。幼儿园和幼稚园为年幼儿童而设,在小学教育前就读。在完成中学教育后,中学生可选择就读大学、职业学校、专科学院或神学院。某些学生可以选择就读另类学校,接受有别于主流教学方法和课程的另类教育。[1]
学校也可分为政府营运和私人营运的学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够提供某种教育方法或课程时设立。某些私立学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时,作出额外教育,如基督教学校、伊斯兰学校、佛教学校等。为成人而设的学校更提供专门教育,如军事学校、商学院,等。另类学校更包括在家学校和线上学校等,使教学可以脱离传统校舍。
历史
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于公元597年的国王学校,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学校之一.[2];而中国最早的学校,据估计是在周朝。清朝后逐渐出现太学之类官方办的学校。
学校教育的目的
在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学校辟雍是统治阶级培养下一代品格、礼乐、读写和军事技巧的场所。
但如果学校实行填鸭式教育制度,只会令学生无法吸收知识,违背学校令学生学习不同知识的理念。
常见的分级
欧洲的一些地区,高级中学(英语: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大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和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在英国,学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阶段前的教育机构,大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园和小学)和中学。而这些学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这个机构来管理的。
在北美,学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机构,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园、小学、中学(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据招生的学生年龄及地区而定)、高中、学院、大学及研究生院。在美国,从幼稚园到高中的所有学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来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位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校车运送学生。
常见的分类
在英国及北美,学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运作管理的机构,不一定是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系统的一部份。学校可以专精于某一个领域,例如:经济学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学校或记者学校。也可能基于某类学生而设立,如特殊学校、聋哑人士学校等。
批评与替代
在整个20世纪,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中说明了学校的阶级结构再制机制。
学校(尤其是威权体制教育的学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欢学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学校或其他另类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学,或参与非学校教育机构,而不去上学。
动物学校
动物学校是训练动物的机构,有些学校训练一般的生活常规,有些则教导专业的导盲技术。
现代学校
在现代,学校仍然是传授知识及技能的重要场所,但因为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使部分的学生为了文凭而打混摸鱼。加上部分教师认为只需把他所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足够,而忽略教导伦理道德,及正确的价值观给学生。
校园设施
参见
等级分类
学校分类
学校组成
参考文献
- ↑ 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DF). Open Digital Archive. [15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14).
- ↑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