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喬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胡鼎新)
前往: 導覽搜尋
胡喬木
出生 1912年6月1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共中央黨史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名譽院
知名於 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共中央黨史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名譽院
知名作品 《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胡喬木文集》、《關於人道主義和異化問題》、詩集《人比月光更美麗》

胡喬木(1912年6月1日--1992年9月28日),本名胡鼎新,"喬木"是筆名。江蘇鹽城人,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肄業,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曾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共中央黨史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名譽院長。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胡喬木

性別: 男

民族 :漢族

出生時間: 1912年

逝世日期 :1992年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肄業

兒子: 胡石英[1]

人物簡介

胡喬木與谷羽
胡喬木與家人

胡喬木(1912-1992),原名胡鼎新,後改名胡喬木。江蘇鹽城人。「喬木」這個名字出自《詩經·小雅·伐木》中的一句詩:「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喬木取其高大、挺直之意。與夫人谷羽結婚時,胡喬木依同一詩句,把李桂英谷羽原名)的名字改為谷羽。羽指鳥,「谷羽」寓意「出自幽谷,遷於喬木」的鳥。兩人的名字同出一典,表達了兩人永結同心的深情。從此,谷羽和喬木「五十餘年共風雨,唱隨偕老相扶護」(胡喬木贈谷羽詩)。政治家,理論家。[2]

1930年加入共青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曾任北平(今北京)團市委委員、宣傳部長,左翼文化總同盟書記,中共江蘇省臨時工作委員會委員。

1937年到延安,歷任中共中央青委委員,中國青年聯合委員會辦事處宣傳部部長。

1941年起任毛澤東秘書、中共中央政治局秘書,參與起草《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948年和1949年先後擔任新華總社社長和新聞總署署長。

1950年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秘書長。1954年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參與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77年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顧問、名譽院長,毛澤東著作編委會辦公室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主任。

曾主持起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中共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十一屆中央委員,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十三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著作有《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胡喬木文集》一、二、三卷胡喬木女兒回憶父親:被毛澤東點名成為秘書。

生平經歷

胡喬木同志,1912年6月1日出生於江蘇省鹽城縣鞍湖鄉。青少年時期,他熱愛祖國,勤奮好學,追求進步。1924年至1930年在江蘇揚州中學讀書時,同共產黨人有了接觸。

1930年下半年在北平清華大學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曾任北平團市委委員、宣傳部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參與領導北平學生的抗日救亡運動。

1932年在鹽城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黨的領導下從事宣傳組織活動,主編《海霞》等進步文藝刊物。

1933年下半年到1934年底在浙江大學學習時,組織秘密讀書會,傳播進步的社會科學和馬列主義知識,是學生運動的領導人之一。

1936年至1937年在上海參加左翼文化運動和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的領導工作,曾任左翼文化總同盟書記、中共江蘇省委臨時委員會宣傳部長,是黨在上海抗日救亡工作的領導者之一。

胡喬木同志於1937年7月到達延安。在抗日戰爭初期,先後在中央宣傳部、戰時青年訓練班和中央青委工作,任青訓班負責人、中共中央青委委員、毛澤東青年幹部學校教務長,主編中央青委機關刊物《中國青年》,向奔赴延安的大批進步青年和邊區青年進行革命教育。從1941年2月起,任毛澤東同志的秘書、中共中央政治局秘書。他擔任這個職務,一直繼續到1966年6 月「文化大革命」爆發以前。

在延安工作期間,他協助毛澤東同志編輯供黨的高級幹部學習和研究黨史用的《六大以來》、《六大以前》和《兩條路線》等重要歷史文獻。

1942年全黨整風運動開展後,他參與領導文藝界的整風運動,同作家們建立了良好關係。中央領導層的整風運動開展後,他列席中央政治局的整風會議和黨的六屆七中全會,並作為正式代表參加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在黨中央、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下,他參加《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起草工作,為該決議的最後形成作出重要貢獻。他還為延安《解放日報》撰寫數十篇社論,積極宣傳黨的方針和政策。

抗戰勝利後,他作為毛澤東同志到重慶參加國共兩黨和平談判的隨行人員,同國民黨統治區文化界進步人士進行了廣泛接觸。[3]

胡喬木同志跟隨毛澤東同志轉戰陝北,歷經艱險

解放戰爭期間,胡喬木同志先在陝甘寧邊區的隴東參加土改,1947年4月中旬起,跟隨毛澤東同志轉戰陝北,歷經艱險。

1948年4月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後,任新華社總編輯和社長、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他多次為黨中央起草重要文件。

1948年2月,主要由他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土地改革中各社階級的劃分及其待遇的規定(草案)》,受到毛澤東同志的讚揚。

他為《解放日報》、新華社撰寫和修改大量社論、評論和新聞。他撰寫的《駁蔣介石》、《無可奈何的供狀》等重要社論,在黨的宣傳鬥爭中成為犀利的投槍。

在黨中央領導下,由他參與負責組織的新聞宣傳戰線取得的巨大戰果,對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1949年3月,他參加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作關於新聞工作的發言。黨中央進駐北平後,他參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起草,出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迎接新中國的誕生作了許多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胡喬木同志主要在中共中央領導機關任職。

1950年至1954年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1954年起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1956年9 月後任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他在1951年撰寫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是新中國第一本具有開創性的簡明黨史。他先後參加《毛澤東選集》第1 至4 卷的編輯工作,為宣傳毛澤東思想付出大量心血。

他參加起草195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1956年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文件,為國家的法制建設和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他在黨中央政治局主持下撰寫的《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等文章,在重大政治問題和理論問題上深刻有力地闡明黨中央的主張,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他是新中國新聞事業的開拓者,歷任新華通訊社社長、《人民日報》社社長、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署長等職,為《人民日報》新華社撰寫過許多重要社論和新聞,為新聞出版隊伍的建設作出很大努力。他也是新中國文化教育事業的推進者,歷任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中央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委員和漢語拼音方案審訂委員會副主任,對於推動上述有關工作的開展發揮積極影響。

黨的指導思想發生「左」的錯誤後,五十年代後期到六十年代初,他在黨中央領導下起草的一些重要文件,對制止和糾正當時已經發現的錯誤起了一定作用。

在「文化大革命」中,胡喬木同志受到「四人幫』的迫害。在逆境中他仍孜孜不倦地閱讀大量馬列主義著作,對黨的歷史經驗進行反思。1975年任國務院政治研究室負責人,積極投入鄧小平同志領導的全面整頓工作,主持修改《關於加快工業發展的若干問題》和關於科學院工作的《匯報提綱》等重要文件,為堅持貫徹黨的正確的方針政策,批判」四人幫」的極左思潮作出艱苦的努力。

粉碎「四人幫」後,胡喬木同志在揭發批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罪行的同時,全力支持鄧小平同志批評「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支持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為撥亂反正、重新確立黨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進行了堅決而有成效的鬥爭。[4]

他在1978年10月國務院務虛會議上發表的《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加快實現四個現代化》的講話,為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作了初步的理論論證,他列席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負責全會的文件起草工作,為實現歷史性轉變做出了積極貢獻。在這次全會上,他被重新選為中央委員會委員,任中央副秘書長。在1980年2月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他繼續負責中央重要文件的起草和對理論工作的指導。

1980年至1981年,他在鄧小平等同志主持下,負責《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起草工作,接着又負責起草十二大的重大文件。

在這些重要文件的起草過程中,他日夜操勞,殫精竭慮,為科學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分清歷史是非,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肯定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為創立和制定黨在現階段的理論、路線和政策做了大量工作。他對新時期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提出的一些建議、得到中央的採納。

十三大以後,他退居二線,仍積極關心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政策的實施,關心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他堅決擁護鄧小平同志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積極支持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加快經濟建設步伐所採取的一系列重大決策。

胡喬木同志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中央關於黨的文獻編纂、黨史研究和檔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主要領導人,歷任毛澤東著作編委會辦公室主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他領導《毛澤東選集》第1至4卷第二版的修訂工作,親自編輯《毛澤東詩詞選》新編本。他協助鄧小平同志審定《鄧小平文選》等著作。

他不顧體弱多病,為編輯出版老一代革命家的各種著作集付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在紀念建黨七十周年時,他發表的《中國共產黨怎樣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他一生的最後一篇力作。他提議撰寫和參與審定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對推動黨史的教學、研究和宣傳發生很大影響。

胡喬木同志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首任院長,又先後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主任委員,吳玉章獎金基金委員會名譽主任。

他十分重視社會科學的學科建設和隊伍建設,在強調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同時,大力倡導貫徹黨的雙百方針,既尊重老科學家,知名學者,也關心中青年研究人員的成長。他的淵博的學識、深邃的思想和優美的文辭,在社會科學界、宣傳文化界受到普遍的推崇。他被許多社會科學工作者視為良師益友,思想宣傳戰線盼許多骨幹人才,都受到過他的親切培養和薰陶。

胡喬木同志歷來關心文藝工作。他積極倡導文藝應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鼓勵文藝家們認清歷史責任,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繁榮文化藝術的創作。他在1981年8月發表的《當前思想戰線的若干問題》的講話,對於文學藝術的健康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胡喬木同志是中共第八屆、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十二屆政治局委員,第一屆至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二屆、第三屆、第五屆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著有《胡喬木文集》和他的詩選等。

胡喬木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獻身於共產主義事業的光輝的一生。他一貫努力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他博學深思,勤奮筆耕,經過長時期的刻苦磨鍊,終於成為才學超群的在黨內外享有盛名的學者和辭章家。

對於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原則,他積極倡導,身體力行。他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等錯誤思潮,又不固守某些不符合實際的「條條」、「本本」,能夠根據新的實踐經驗,提出新的理論觀點。他具有高度的黨性,堅持原則,顧全大局,一切服從黨的安排。他幾十年如一日,把畢生的精力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黨的思想宣傳事業,奉獻給了黨的重要文獻的起草和編纂工作。

他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尊重人才。他治學嚴謹,一絲不苟,對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竭盡全力完成黨所交給的每一項任務。他始終以共產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廉潔奉公,生活儉樸,組織紀律性強,鄙視以權謀私的不正之風。

1983年8月16日他倡議身後將遺體交給醫學界利用,以後又提出在他去世以後把角膜捐獻出來。他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品德是全黨學習的榜樣。

1992年9 月28 日7 時16分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政論家和社會科學家、我黨思想理論文化宣傳戰線的卓越領導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共中央黨史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名譽院長胡喬木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81歲。

人物貢獻

1980 年至1981年,他在鄧小平等同志主持下,負責《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起草工作,接着又負責起草十二大的重大文件。在這些重要文件的起草過程中,他日夜操勞,殫精竭慮,為科學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分清歷史是非,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肯定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為創立和制定黨在現階段的理論、路線和政策做了大量工作。他對新時期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提出的一些建議、得到中央的採納。十三大以後,他退居二線,仍積極關心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政策的實施,關心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他堅決擁護鄧小平同志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積極支持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加快經濟建設步伐所採取的一系列重大決策胡喬木與谷羽的如詩愛情。

胡喬木同志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中央關於黨的文獻編纂、黨史研究和檔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主要領導人,歷任毛澤東著作編委會辦公室主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他領導《毛澤東選集》第1至4卷第二版的修訂工作,親自編輯《毛澤東詩詞選》新編本。他協助鄧小平同志審定《鄧小平文選》等著作。他不顧體弱多病,為編輯出版老一代革命家的各種著作集付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在紀念建黨七十周年時,他發表的《中國共產黨怎樣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他一生的最後一篇力作。他提議撰寫和參與審定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對推動黨史的教學、研究和宣傳發生很大影響。

主要作品

《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

《胡喬木文集》

《關於人道主義和異化問題》

詩集《人比月光更美麗》

人物評價

曾任中宣部理論局副局長的李洪林認為胡喬木成功地阻止了中國的改革進程。第一次是1979年胡耀邦提出一個「生產目的」的討論,胡喬木要求停止討論,以免引起黨內不和。第二次是1980年,李維漢找鄧小平談封建專制主義對黨的影響,鄧小平同意李維漢的觀點,政治局也決定要反封建主義,胡喬木主張先指定幾個人研究出個方案,結果束之高閣。第三次是政治制度的改革,鄧小平的講話《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非常明確地提到政治改革。正在這時,國際上發生了波蘭工人大罷工事件,胡喬木趕緊又寫了一封信給鄧小平,說要防止波蘭事件在中國重演,要引為殷鑑,結果政治改革就無聲無息了。[5]

後世紀念

1994年,《回憶胡喬木》、《胡喬木文集》出版發行。

2007年9月5日,「《胡喬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座談會」在北京舉行。《胡喬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一書全面客觀地評價了首任院長胡喬木對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建設、對發展和繁榮中國社會科學所做的傑出貢獻,並對胡喬木一生在理論上的卓越貢獻,特別是在中共黨史研究、新聞學研究、文字改革和漢語規範化研究、文學藝術研究以及對國際國內重大問題等方面的理論造詣均有深入而客觀的評介,可說是對胡喬木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的全面總結。全書30餘萬字,共三部分,即綜述、回憶和文獻資料。書中還選取了五幅喬木生前工作照和一幅手跡。

2015年1月,81.5萬字的《胡喬木傳》上下冊面世。

精彩視頻

1、胡喬木專題片

胡喬木專題片

2、胡喬木的提議, 讓小平同志興奮, 這件事, 必須提上議程, 儘快解決

胡喬木的提議, 讓小平同志興奮, 這件事, 必須提上議程, 儘快解決

3、(家風)胡喬木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