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翻车鱼 原图链接

翻车鱼,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珍稀鱼类,它的形状就好似切掉后半部的河豚鱼,所以美国人又叫它“头鱼"。

翻车鱼有阴天沉人水下生活、晴天浮上水面生活的.习性,因此,日本人叫它“浮木”,美国人叫它“太阳鱼”。

英美地区称海洋太阳鱼、西班牙称月鱼。德国人称它“游泳的头”。日本人称为“曼波鱼”,法国人叫它“月光鱼”。

翻车鱼的样子有些滑稽,龟体高而侧扁,身体好像后面被削掉了一半,只有前半部,看不出鱼尾。它的头很小,眼睛很小,最可笑的是它的嘴巴也很小,这么大的一条鱼长着一个像鹦鹉一样的嘴巴,尖尖的。

最大体长可达3.0~5.5 m,重达1400~3500 kg。单独或成对游泳,有时十余尾成群,摄食海藻、软体动物、水母、浮游甲壳类及小鱼等。怀卵量极多,可达3亿粒,是鱼类中怀卵数最多者。幼鱼被瘤状棘突,随年龄增长而渐消失,身体变为卵圆形。[1]

 翻车鱼1 原图链接

目录

形态特征

翻车鱼是河豚科的巨型亲戚,是所有多骨鱼中最重的鱼种,也是形状最为奇特的鱼之一。最大体长可达3.0-5.5 米,重达1400-3500千克。一般体形侧扁,头上生有两只明亮的眼睛和一个小小的嘴巴,背部和腹部分别长着一个又高又长的背鳍和臀鳍,在身体的最后边,有一个镶着好像花边的尾鳍。

体型外观呈椭圆扁平状,像个大碟子。身型偏短而两侧肥厚,头小、嘴小,尾鳍也退化无尾柄,很短;没有腹鳍,但背鳍与臀鳍发达,且相对较高。体侧呈灰褐色、腹侧则呈银灰色。翻车鱼看上去就好像被人用刀切去了一半一样。

因此,它的普通名称也叫头鱼。口小,眼小;鳞片特化为粗糙的表皮。体灰褐色,腹部银灰;胸鳍短小,无腹鳍与尾鳍,背鳍与臀鳍高大且相对。在翻车鱼的家族中,各成员的体形并不完全相同。[2]

特殊习性

翻车鱼常飘浮到水面晒太阳以提高体温。属大洋中、表层鱼类,随黑潮洄游靠岸,嗜食水母。生活于1~300公尺海域,靠强而有力的背鳍与臀鳍摆动前进,但成鱼偶会平躺在水面上,或躲在海上漂流物下随海流漂移。肉食性,以水母、浮游动物为主。雌鱼可产下约3亿颗的浮性卵于大洋。[3]

生活习性

翻车鱼属大洋中、表层鱼类,随黑潮洄游靠岸,肉食性,以水母浮游动物为主,此外也摄食海藻、软体动物、小鱼及浮游甲壳类等。翻车鱼游泳速度较缓慢,当天气较好时,它会将背鳍露出水面作风帆随水漂流,晒太阳以提高体温;天气变坏时,就会侧扁身子平浮于水面,以背鳍和臀鳍划水并控制方向,还可用背鳍在海中翻筋斗而潜入海底。尽管其形状笨拙,但有时也会跃出水面。

翻车鱼性情温顺,它生活在热带海洋中,身体周围常常附着许多发光动物,它一游动,身上的发光动物便会发出亮光,远看就像一轮明月,故又有“月亮鱼”之美名。翻车鱼这种头重脚轻的体型很适宜潜水,它常常潜到深海捕捉深海鱼虾为食。在海洋中表层生活的它们,竟可以下潜到600米以下的深海,有时一天多达二十次。翻车鱼属大洋中、表层鱼类,随黑潮洄游靠岸。

生活于1-300公尺海域,一般生活在30-70米的海水中,适宜温度为12-25℃,靠强而有力的背鳍与臀鳍摆动前进,但成鱼偶会平躺在水面上,或躲在海上漂流物下随海流漂移。它的身体像鲳鱼那样扁平,利用扁平体形悠闲地躺在海面上,借助吞入空气来减轻自己的比重,若遇到敌害时,就潜入深处,用扁的身体劈开一条水路而逃之夭夭。[4]

繁衍

翻车鱼既笨拙又不善游泳,常常被海洋中其他鱼类、海兽吃掉。而它不致于灭绝的原因是其所具有强大的生殖力,一条雌鱼一次可产三亿个卵,在海洋中堪称是最会生产的鱼类。

翻车鱼的繁殖过程也非常有趣。每当生殖季节来临时,雄鱼则在海底选择一块理想的场地,用胸鳍和尾巴挖开泥沙,筑成一个凹形的“产床”,引诱雌鱼进入“产床”产卵。雌鱼产下卵之后,便扬长而去。此时,雄鱼赶紧在卵上射精,从此就担负起护卵、育儿的职责,直到幼鱼长大。

有几项医学实验表明,翻车鱼能分泌一种奇特的物质来改善四周的环境,可以用来治疗周围鱼类的伤病,科学家也没发现这种奇特现象的原因,但无可厚非,翻车鱼的的确确可以算的上是鱼里面的大夫。[5]

产卵最多的鱼类

翻车鱼在身体的最后边,有一个镶着好像花边的尾鳍,雌性翻车鱼一次可以产3亿多粒卵,是海洋中户卵最多的鱼。翻车鱼虽然常常被其他鱼类、海兽吃掉,但是其强大的繁殖能力让它们躲过了灭绝的灾难。 

翻车鱼的繁殖过程也非常有趣。每当生殖季节来临时,翻车鱼的雄鱼则在海底选择一块理想的场地,用胸鳍和尾巴挖开泥沙,筑成一个凹形的“产床”,引诱雌鱼进入“产床”产卵。雌鱼产下卵之后,便扬长而去。此时,雄龟赶紧在卵上射精,从此就担负起护卵、育儿的职责,直到翻车鱼的幼鱼长大。[6]

视频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