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续明法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续明法师

中文名称;续明法师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北京

续明法师,俗姓徐,北京市人,一九一八年出生于北京城的郊区。[1]

出家因缘

虽然是"天子脚下",郊区同样有贫民窟。他父亲是一个种菜卖菜的贫农,家中仅有几亩菜地、三间土房。他上有一兄,下有一弟一妹,六口之家全赖他父亲卖菜维生。由于生活担子太重,续明七岁那年,父亲就一病不起,撒手而去。母亲"母兼父职",负起抚育四个孤儿的责任。后来,最小的女儿也病逝了。她把两个大男孩送到学校读书,小的留在身边。

他母亲知道了他的心愿,就将此事说给他姑母听,恰巧他姑母认识一位和家中有亲戚关系的"和尚叔",有一所庙宇在北京城西芦沟桥的张郭庄。他姑母不久前才介绍一个小孩跟和尚叔出家,现在愿再为续明说说看。就这样,一九二九年的夏历二月十九日,由他的姑父和他母亲,送他到芦沟桥张郭庄的福生寺,做了和尚叔的"和尚孙"。

一九二九年冬天,佛教的大护法居士朱子桥将军到寺里放赈,谈到北京柏林寺收了二十几个西北灾童读书,也兼收小和尚,于是大当家便请朱居士介绍。第二年春天,续明和他的小师叔就被送到柏林寺读书。这时是一九三〇年,续明年方十二岁。

柏林寺在北京安定门内,住持是台源和尚,因创办柏林教理院,请常惺法师任院长而出名。但此时柏林教理院尚未创办,续明读的是寺中收容灾童所设的义学,大约读了两三年不到,这所义学停办了。"九一八事变",华北风云幻变,柏林寺为伤兵医院占用,连开课一年不到的柏林教理院也停办了。

在柏林寺义学读书时,续明学会了朝暮课诵,同时也知道出家人应该茹素,不再肉食。这样的生活前后过了五、六年,后来,北京广济寺的弘慈佛学院招生,大概是那位法名福果的大当家,觉得把三个小和尚(后来走掉了一个,只剩两个)送到基督教学校不大对劲,就托人为续明和续明那位大师叔报了名。一九三四年春天,续明通过考试进入弘慈佛学院。这个基督教学校出身的小和尚,终于走上"正途"。

受戒学法

广济寺的全名是"敕建弘慈广济寺"。为北京著名的古刹,位于西城大街的西北角,相传建于金代,是在金都的郊外,后来元、明时代市区扩大,寺院就在城内了。清季末年,湖南的道阶和尚曾在此任住持,使广济寺隆盛一时。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广济寺冷落了下来,佛学家张克诚曾在此住过,他是一位专门研究唯识学的老前辈。那时广济寺的住持是清一老人,张克诚曾出面募捐加以修葺。二十年后,设置了宏慈佛学院,定额学生四十名,三年毕业。续明在广济寺的佛学院一住六年--三年毕业后他重读一次,他毕了两次业。在宏慈佛学院期间,慈舟老法师到了北京,在安养精舍开讲《华严经》,续明得有机会亲近慈老,深得启迪。

一九三五年,广济寺传戒,续明十八岁,参加受戒。他原来只有师爷,没有师父,这时就以大师叔为师父,二人一同受戒。续明在佛学院听闻正法,深入经藏,六年之间,学力大有进步。一九三九年,当他二度在佛学院毕业后,他知道他不能再适应农村小庙的生活了。他设法征得二位师爷和母亲的同意,离开时为日本人占领的北京,到后方去参访学法。

续明离开北京,先到河南开封,在铁塔寺挂单。铁塔寺住持净严法师,是武昌佛学院第一期毕业的学生,是河南的高僧。他一见续明,许为法器,留他住下来,收他为法徒。一年多后,他想到重庆的"汉藏教理院"去深造,他禀明净严法师,间关西行,通过了中日作战的三不管地带,经洛阳到西安。在西安他到大兴善寺挂单,谒见住持妙阔长老。妙老为他讲"唯识大意",他与妙老很投契,复受妙老"记别",然后西行入川,辗转到达重庆时,已是一九四二年。

他进入设在北碚缙云寺的"汉藏教理院"时,法尊法师太虚大师主持院务,印顺法师在院任教,由香港来的演培白慧达居等也在院受学。在汉院,他从印顺法师受学《性空学探源》,对小乘空义寻绎不倦,兴趣盎然;继而学《印度之佛教》,始通达佛法之本源与流变。一九四四年冬,他奉太虚大师之命,往西康学藏文,兼习藏传密教。

抗战胜利后,开封铁塔寺的净严法师催他由川北返。续明回到开封,净师要他出任铁塔寺监院,为未来继任住持铺路。续明法师以学法心切,恳予辞谢。一九四六年春末,印顺法师也到了开封,续明就随侍印顺法师,先到武昌,继到上海。一九四七年三月,太虚大师上海玉佛寺圆寂。五月,续明随印顺法师,到奉化雪窦寺编纂《太虚大师全书》。同时,印顺法师在雪窦寺讲《中观今论》,续明法师担任记录。一九四八年五月,《太虚大师全书》编纂完成,他回北京探母。

赴台传法

续明法师十一岁出家,二十一岁离开北京,及至此时回家,已三十一岁。早年收他为徒孙的那位大当家福果,已病逝数年;他受戒时的那位挂名师父,也已返俗。福生寺的二当家智果仍健在,还另外新收了一个徒弟。他这次回北京最大的收获,就是劝导母亲姑奶奶(福果大当家的姐姐)皈依三宝,他请弥勒院真空老和尚作她们的皈依本师。他母亲法名传诫,姑奶奶法名传虔。他并劝她们受持斋戒,供礼圣像,持佛菩萨名号。他在北京停留三个月,转眼到了秋末。这时国内战事十分炽烈,国民党政府在东北战事失利,大批伤兵难民涌入关内,市面秩序很乱。他看不能再待下去了,不得已辞母南下,到杭州香山洞挂单。一九四九年,战事蔓延到江南,他辗转由厦门逃到香港,与印顺导师演培法师住在香港佛教联合会会所,校对正在出版的《太虚大师全书》。后来又移居粉岭的觉林。一九五二年,印顺导师先来台湾;一九五三年六月,续明法师也应导师之召来到台湾。

续明来台,主要是奉印顺导师之召,主编《海潮音》月刊。初来台湾时,住在台北善导寺。编务之余,每周一次到汐止弥勒内院,与演培、幻生诸师,从关凯图老居士学日文。几个月后,因在海刊编务上与发行人李子宽居士意见不协,辞去海刊编辑,初到观音山小住,过了春节,到新竹青草湖灵隐寺的般若关房掩关。年余之后,迁到福严精舍闭关,完成他闭关三年的大愿。

一九五八年初,他主办青草湖灵隐寺的灵隐佛学院,翌年又奉印顺导师之命,出任福严精舍住持。他两方兼顾,忙到一九六〇年底,灵隐佛学院学生毕业为止。一九六一年,又在福严精舍创办福严学舍。由于人手不足,他一身兼任舍长、教务、训导,以至监学。教师方面,也只有他与仁俊、幻生二位法师。那时,福严精舍经费困难,他身兼数职,每月只有一百元的零用金,数年后加至三百元。区区三百元,他常常拿来济助贫病的同学。他个人生活刻苦,但对别人却很宽厚。

安然病逝

一九六三年底,福严学舍学生三年毕业,续明法师结束学舍。翌年年初,交卸福严精舍住持,决定赴星、马游化,并准备到印度去朝礼佛陀圣迹。他于一九六四年二月底出国,历经、泰、、马、越南,参礼弘化,道誉日隆。一九六五年四月,他随香港佛教代表团,出席在锡兰召开的僧伽大会,会后赴印度朝礼圣迹。朝礼毕而肝脏病发作,就近住入印度加尔各答医院。四月二十六日病逝,得年四十八岁,僧腊三十八年。

续明法师的病,肇始于少年时代。他十余岁在基督学校读书时,就有头痛和大便秘结的宿疾。到台湾后,脑病不时发作,由脑病又引起高血压,曾经几度住院检查,总是查不出原因。一九六四年他出国弘化,又增加了肝病。

续明法师为人,敦厚慈和,待人以诚,而态度谦和,生活朴素,但写起文章来,却活泼生动,叙事析理,网目分明。他在台十年,授课之余,勤于著述。生前发表的著作,有《学佛通论》、《戒学述要》、《瑜伽菩萨戒本讲义》、《百法明门论述要》等书,及论文数十篇,由仁俊法师辑为《续明法师遗著》,全文八百余万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