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级差地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级差地租
图片来自优酷

级差地租是指由于耕种的土地优劣等级不同而形成的地租,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那部分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有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社会主义级差地租。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而转归于大土地所有者的超额利润,来自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在农业中,土地存在着好坏差别。在不同等级的土地上投入同量资本,会有不同的生产率。经营生产条件较差的土地,劳动生产率低,产量少,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高;经营生产条件较好的土地,劳动生产率高,产量多,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1]

简介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资于等面积的不同等级的土地上所产生 的利润不相同,因而所支付地租也就不同,这样的差别地租就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又可分为因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I和因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

不同土地或同—土地上由于土地肥力、相对位置及开发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差别地租

地租=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

杜能在《孤立国》一书中,认为除土地肥力是决定地租支付能力的要素外,区位也是决定地租的重要因素。

主要特点

构成级差地租实体的超额利润

构成级差地租实体的超额利润,来源于支配着一种被垄断自然力的个别资本的个别生产价格和该部门一般资本的一般生产价格的差额。也就是说,它的来源是土地产品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超过它的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由于土地的有限性,特别是好的土地更是有限,因而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即社会生产价格,必须由劣等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否则劣等地就得不到平均利润,就没有人耕种劣等地。这样,优等、中等生产条件的土地就能够获得一个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的产生

级差地租的产生,是由于个别资本利用了有利于提高生产力的自然条件,而比其他一般资本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率。因为土地这种生产条件的自然力是有等级差别的,等量资本投在相等面积土地上的生产率也是有等级差别的,从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和由它转化的地租也是有等级差别的,所以这种地租便叫作级差地租。可见,由土地的自然力的等级差别性而引起的资本生产率的等级差别性,是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

自然力

自然力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从而也是超额利润产生的自然基础,而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级差地租的实体是超额利润,它是雇佣工人为产业资本家创造的平均利润以上的部分,其实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超额利润产生的原因

超额利润产生的原因是个别资本对土地自然力等有利生产条件的经营垄断。因为有利的自然条件是有限的,对它的经营垄断会阻碍竞争,使它产生的利润不参加社会资本的利润平均化,因而获得的超额利润具有稳定性。

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的原因

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的原因是土地所有权垄断本身。土地所有权并不是这个超额利润创造的原因,而是使它转化为级差地租的原因。

马克思把级差地租分为两种形式: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I是等量资本和等量劳动投在等面积不同肥沃程度和位置的土地上所产生的不同级差生产力带来的级差超额利润的转化形态。

级差地租Ⅱ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每次投人资本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所转化的地租形态。

级差地租
图片来自优酷

(二)绝对地租

不管租种什么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所取得的地租。

(三)垄断地租

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比如,具有特殊风味的名酒就是用某些特别地块出产的原料(包括水)酿制而成的。又如,我国某些地区出产的特殊干鲜果品,只能在一些地区种植。这些产品就可以按照不仅大大超过生产价格,而且也超过其价值的垄断价格在市场上出售。这种垄断价格产生的超额利润,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对这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土地的所有权,因而转化为垄断地租,落人土地所有者手中。

(1)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就是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

(2)形成级差地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①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②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资本主义农业中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所以,经营优等和中等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可以长期地和稳定地存在,成为一种固定的收入,因而这个超额利润便能稳定地形成级差地租。

(3)土地是一种自然资源,不能创造出任何价值和剩余价值,因而级差地租不是来源于土地本身。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这些农业雇佣工人的劳动是一种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劳动,它是作为加强的劳动起作用的,能够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创造出较多的价值,从而可以创造出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绝对地租与垄断地租的联系与区别

分类

级差地租由于其形成的条件不同分为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I的形成条件

一是不同地块的土地肥力程度的差别。

具有不同肥力的土地,首先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其面积又是有限的。由于肥力的差异,在同等投资的情况下,其产量和收益也会出现差异,肥力较高的土地因其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而获得超额利润。

二是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的差别。

即指距市场远近的差别。即使土地肥力相同、产量相同的地块,由于距市场远近不同,其运费和收益也会出现差异。由于距市场较近的地块运费较少,因而可获得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Ⅱ的形成条件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每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必然会有差异,只要高于劣等地的生产率水平,就会产生超额利润。这种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各个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化为地租,即为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I与级差地租Ⅱ,虽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在二者的关系上,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指出:“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和出发点,不仅从历史上来说,而且就级差地租在任何一个一定时期内的运动来说,都是级差地租Ⅰ。”

形式特点

级差地租第一形式(级差地租Ⅰ)它产生于两种情况:①土地肥力的不同,耕种肥力较优土地的工人能创造出高于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②土地位置的不同,经营距离市场较近的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能获得高于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在第一种情况下,把同量资本和劳动投入肥力不同的土地,会有高低不等的产量;最优、次优和中等地的产量依次高于劣等地,单位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依次低于劣等地。各级土地的产品都按由劣等地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同一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就会出现收入上的差额,有的就出现高于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形成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级差地租Ⅰ。

在第二种情况下,土地位置距离市场远近的不同,会造成收入上的不同。假定土地肥力和产量都相同,距离市场较远的土地,农产品运往市场销售必须耗费较多的运输费,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农机具、燃料、电力、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从市场运到农场,也得耗费较多的运费。土地距离市场愈远,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中包含的运费愈多,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就愈高;反之,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就愈低。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距离市场最远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经营距离市场较近的土地,因其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便能获得平均利润以上的一个余额即超额利润,从而就形成级差地租Ⅱ。这种情况可用下表说明:

级差地租第二形式(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Ⅱ虽与级差地租Ⅰ有不同的表现,但二者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由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同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Ⅱ的形成,必须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条件。二者的不同点在于:级差地租Ⅰ是以土地肥力和位置的差别为条件;级差地租Ⅱ则以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而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为条件。

假定农业资本家在劣等地上最初投资100元,仅生产出8石粮食,平均利润为20元,农产品价格为120元,既无超额利润(撇开绝对地租不说),也无级差地租。如果在这同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100元,采取某些技术措施,提高土地肥力,便可多生产出10石粮食。在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10石粮食可得50元利润(把最初投资100元和追加投资100元合拢起来计算也一样),撇开两者各自20元平均利润外,尚有30元的超额利润。这就是级差地租Ⅱ的源泉。假定对中等地、次优地最优地追加投资增产的数量与初次投资的产量相等。

以上按农业土地说明的级差地租规律,对建筑和矿山土地的级差地租,一般也是适用的。但后两者又各有其特点:在建筑方面,位置对级差地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矿山方面,对矿山使用的后果与农业土地大不一样,后者在使用时只要善于养地会愈用愈好,前者因被采掘而必将使其矿藏量愈来愈少。

单从级差地租Ⅰ的角度看,劣等地是不产生级差地租的。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将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者结合起来考察,就会出现一些复杂的情况,原属无租的劣等地也可能产生级差地租。

相关对比

级差和绝对

级差地租

由于土地有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别,因而同量资本投入生产条件不同而面积相同的土地,劳动生产率和产量收益也不相同。而农产品必须按照由条件较差的劣等土地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只有这样,租种劣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才能获得平均利润,从而才肯于租种劣等土地。投资于较好的优等土地和中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其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本来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但仍按照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便作为级差地租缴纳给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自己则获得平均利润。而租种劣等土地是不缴纳级差地租的。

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同量资本在农业中可推动更多的活劳动,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况下,农业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高于工业部门,从而农产品的价值便会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产生的超额利润,便形成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绝对地租

视频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级差地租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