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红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菱

来自 搜狐网的图片

名称 :红菱

产地 :浙江杭州以及嘉兴

花色 :白色、淡红色

红菱是一个中国特产。菱角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果实红紫色的多作蔬食,而黑壳者肉色稍黄,多作菱粉。泮塘以红菱为主,甘甜可口。红菱从定植至初收仅130多天。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其饮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由于地理、气候、物产和习俗[1]的差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八大菜系,它们分别是: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和徽菜[2]

特产简介

菱角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果实红紫色的多作蔬食,而黑壳者肉色稍黄,多作菱粉。泮塘以红菱为主,甘甜可口。红菱从定植至初收仅130多天。菱花入诗自古不少,唐代古镜带有菱花形的花纹称作菱花镜,骆宾王《王昭君》诗云“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此果甘、涩、平,无毒。果肉富含淀粉,此外为葡萄糖、蛋白质、维生素(B、C)等。有清暑解热、益气健胃、止消渴、解酒毒、利尿通乳、抗癌等功效。鲜菱角生食,能消暑热、止烦渴,凡暑热伤津、身热心烦、口渴自汗、食欲不振者,可作食疗果品;菱角熟食性温,能健脾胃、益中气,凡脾虚气弱、体倦神疲、不思饮食、四肢不仁者宜食。适用于胃溃疡、痢疾、食管癌、乳腺癌、子宫癌及其他癌症的防治。菱、菱壳、菱柄、菱叶等皆可入药,菱草茎可用于小儿头部疮毒,鲜菱柄捣烂敷并时时擦之,可使皮肤性疣赘脱落;老菱壳烧灰存性敷可治黄水疮、痔疮。但体虚内寒者不宜生食。

形态特征

菱为菱科一年生浮叶水生植物,茎、叶、果实相当特殊。主根较弱,长约数尺伸入水底泥中,有固定植株、吸收养分的作用,茎蔓细长完全沉于水中,上有分枝及“须”也能起吸收作用。叶分两类,聚生于短缩茎上,浮出水面的叫浮叶,倒三角形,相互镶嵌成一盘状,俗称菱盘,每个菱盘有叶40-60片,叶柄粗肥,中部膨大成气囊,使叶片能浮于水面,沉于水中的叶狭长为线状,无叶柄和叶片之分。

夏末初秋叶腋开一小花,白或红白色,花受精后花便向下弯曲,没入水中,长成果实即为“菱”。等片发育成菱的硬角,按角的有无和数目分为无角菱、三角菱和四角菱。嫩果色泽为青、红或紫色,老熟后硬壳成黑色,果肉乳白色,食用部分为种子的肥厚子叶。

水红菱又称“苏州红”,长于河塘水池之中,营养价值很高,含大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菱盘开展度40厘米左右。采收时有叶40片左右。叶片较小,长5.6厘米,宽7.7厘米,菱形,青绿色,近叶柄处为紫红色。叶面、叶柄及茎均为褐红色,叶柄长22厘米。

红菱形态图(10张)花白色,萼片较长。单个菱盘结果7~8个。果实具4个角。肩角细长平伸,腰角略向下斜伸,果高2.8厘米,宽3.2厘米,鲜红色,单个重14克,每公斤50~70个。质脆嫩多汁,味甜,品质优良。早熟,供应期长。不耐深水,不抗风浪,只适于浅水栽培。亩产500公斤左右。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不耐霜冻,从播种至采收约需5个月,结果期长1-2个月,因此要求无霜期在6个月以上地区才能获得丰产。开花结果期要求白天温度20-30℃,夜温15℃。

广泛见于两湖、两江、两广等区域的淡水流域。既有野生,也有人工品种。野生果小,人工果大。野生果在小暑季节即可采摘嫩果生食用,至秋分后可采摘老果煮食。早熟种,清明播种,立秋开始收嫩菱,处暑、霜降收老菱,一般一亩产800~1000斤。菱肉含水量多,含淀粉稍少,味甜,宜生食。叶柄、叶脉及果皮均呈水红色。果形较大,每斤25~35个,肩角细长平伸,腰角中长,略向下斜伸,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1.5:1。不耐深水,不抗风浪。

分布范围

红菱原产欧洲,中国南方,尤其以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栽培最多,产于江苏苏南、浙江杭州以及嘉兴一带。

繁殖栽培

红菱为早熟种,清明播种,立秋开始收嫩菱,处暑、霜降收老菱,一般一亩产800~1000斤。

种类介绍

红菱等片发育成菱的硬角,按角的有无和数目分为无角菱、三角菱和四角菱。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红菱果重与肉重之比约为1.5:1,菱叶可做青饲料或绿肥。

食用价值

菱肉含淀粉24%、蛋白质3.6%、脂肪0.5%,含大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幼嫩时可当水果生食,老熟果可熟食或加工制成菱粉,风干制成风菱可贮藏以延长供应,菱肉含水量多,含淀粉稍少,味甜,宜生食,食用部分为种子的肥厚子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