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程颐1033年-1107年),字正叔北宋洛阳伊川(今属河南省)人,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人称“二程”,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后追封洛国公,配祀孔庙

目录

生平

其祖父任黄陂县令,卒于该县。父程珦年幼无力返乡,遂居于黄陂,后来还做了县尉。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1]。程颐幼承家学熏陶,24岁时曾在京师(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授徒讲学。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偕兄于嵩阳讲学。元丰元年(1078年)知扶沟县,“设庠序,聚邑人子以教之”。元丰五年,文彦博将其鸣皋镇(今河南洛阳伊川县境)之庄园赠给程氏,乃自建伊皋书院,讲学其中几达20年。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

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

思想

程颐政治思想颇受父程珦的影响,推举其父反对王安石新法乃“独公一人”,又说其兄程颢对王安石之说,“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极加称许。与其兄程颢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

程颐同程颢一样,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圣人,“圣人之志,止欲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圣人以天地为心,“一切涵容复载,但处之有道”,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圣人为职志。在教育内容上,主张以伦理道德为其根本,“学者须先识仁。仁者蔼然与物同体,义、智、信,皆仁也。”

参考资料

  1. 程朱理学奠基者:二程夫子. 黄陂区政府网站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