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科技托起强国梦(李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科技托起强国梦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科技托起强国梦》中国当代作家李宏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科技托起强国梦

高远澄净的蓝天下,一望无际的庄稼,像铺开了一张五彩的巨幅油画。火红的高粱,金黄的玉米,还有饱满丰硕的大豆、沉甸甸的谷子……此时,正以优雅而丰满的姿态,在金秋十月的大舞台上争相亮相。一台台大小不同,造型各异的新型联合收割机,在广袤的原野上奔忙穿梭。丰收后的家乡父老,脸上洋溢着幸福而自豪的笑容。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父辈们当年那牛拉肩扛人播种的场景,就永远地成为了历史。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像做梦一样,忽然间摇身一变,成为当今现代化机械的操控能手,成为新时代下科技兴农的主力军。

是什么让这些祖祖辈辈靠天吃饭,辛勤劳作却收入微薄的中国农民,一下子扬眉吐气,身价倍增呢?毋庸置疑,是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农业手段,是突飞猛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

在我的家乡沁县,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规划土地,调整产业结构,取得显著成效并迅速崛起的农业示范村随处可见。采用科技手段,开拓致富门路,步入小康生活的家庭也比比皆是。

邻居李大叔今年五十多岁了。五年前,他响应政府的扶贫政策,贷款购买了一部分先进的农用机械,将村里搁置多年的三十多亩荒山开垦了出来。随后,听从县农业技术员的指导,在新翻的荒地里,开始种植“沁州黄”这一品牌名米。“沁州黄”对于沁县人来说并不陌生。我县的龙头企业“沁州黄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已经享誉全国,并走向国外的很多市场。可惜由于地理环境影响,技术人才缺乏,再加上名米生长条件苛刻,致使公司里生产的“沁州黄”小米多年来供不应求。好多人也尝试着种植过,最后都因技术不精,管理不善而失败了。

李大叔是个倔老头,他从电视上看到许多人依靠科学种地发家致富了,心里直痒痒。决心大胆地尝试一回。他用新买的旋耕机把土地犁得像松软的油酥,并在多次进行改良后,将从公司购回的优质谷种,用播种机均匀地播撒在泥土里,再遵照专家吩咐,在破土的禾苗上盖好塑料薄膜。为了防备干旱侵袭,李大叔请人在地头打了机井,安装了喷灌设备,并隔三差五给禾苗喷洒除草剂,聘请相关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经过一年的大胆尝试,到第二年秋天,漫山遍野的“沁州黄”谷子,在秋风中翻卷起金色的波浪。呈现出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那成熟的谷子,不仅穗大、粒饱、而且产量惊人。前来订货的商家络绎不绝,大卡车每天往返于附近超市和农贸市场。李大叔整天乐得合不拢嘴。当年,他不仅还清了信用社的贷款,还给儿子娶了媳妇,新修了房子,一下子从贫困户转变为致富能手。

李大叔由穷变富的事迹轰动了十里八乡。乡亲们纷纷效仿,一改过去传统的经营理念和产业方式,他们相信科学,依赖科学,规划种植,合理经营。不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了出来,而且农作物产量都有了很大程度增长,人均收入较前有了大幅度提高。

放眼全国:最近几年,新型农业机械的购买和使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使得众多贫困山区的荒山僻岭焕发出勃勃生机,也劈开了中国广大农民走向富裕的金光大道。

如今的家乡人民,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闲暇之余,健身、旅游、拍抖音、逛淘宝,过上了连过去的王公贵族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不光鼓了农民的钱袋子,在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核心与统领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工程师开拓进取,拼搏努力,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逐渐缩小与世界顶尖科技水平的差距,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年来,杂交水稻研发成功,国防现代化装备发展迅猛,嫦娥四号首次登月,5G网络走向世界前列……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愿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能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用科技提升竞争力,用科技托起强国梦![1]

作者简介

李宏,女,山西省沁县东风小学教师。曾在当地报刊上发表有多篇散文、诗歌及小戏小品。部分作品见于省市报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