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面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短面熊(學名:Arctodus),又稱為熊齒獸,是一種生活於更新世北美洲已滅絕的熊,生活於大約1千8百萬年前至1萬1千年前。牠們是北美洲早期最常見的熊,尤其在加州[1],外觀可能類似現生的棕熊,但有較長的前肢以及更巨大的體型。短面熊屬下有2種:體型巨大的巨型短面熊(Arctodus simus)以及體型較小的倭短面熊(Arctodus pristinus),牠們的絕種被認為與新仙女木期導致的溫度驟降有關。短面熊現存親緣關係最近的近親為眼鏡熊。
短面熊學名 Arctodus 來自於希臘語,意思為「熊的牙齒」。
演化
短面熊屬於眼鏡熊亞科,演化自出現於晚中新世的Plionarctos。在南北美洲生物大遷徙時,眼鏡熊亞科入侵南美洲,並且演化出細齒巨熊以及現存的眼鏡熊。雖然對短面熊的早期歷史所知甚少,牠後來於80萬年前堪薩冰川作用時期廣泛分布於北美洲。
巨型短面熊(Arctodus simus)最早出現在80萬年前中更新世時期的北美洲,分布範圍大致從阿拉斯加至密西西比州。巨型短面熊約在 11,600 年前絕種,化石最早發現於加州沙斯塔縣的 Potter Creek Cave。
巨型短面熊是目前北美洲已知體型最大的陸域肉食性哺乳動物(次於細齒巨熊)。一具巨型短面熊的化石在印第安納州的羅切斯特出土[2],為目前所發現最完整的全身骨骼化石,樣本目前保存於芝加哥的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
倭短面熊(Arctodus pristinus)分布於較南方的地區,包括北德州至東紐澤西州、阿瓜斯卡連特斯州、墨西哥。並且在佛羅里達州有大量化石出土,最早的樣本出自吉爾克里斯特郡。
描述
根據最近的研究,6具巨型短面熊的樣本中有2具估計個900公斤(2,000磅),其中最重的為957公斤(2,110磅)的編號 UVP 015 樣本,這代表著這樣體型的個體其實比之前預估的還常見[3]。
巨型短面熊後腳站起來時全高 2.4~3.0米(7.9~9.8英尺)[4],而較大型的個體全高則可達 3.4~3.7米(11~12英尺)。四足行走時,肩高為 1.5~1.8米(4.9~5.9英尺),可以與人平視。
在美國密蘇里州的河階洞中,科學家在4.6米(15英尺)高的牆面上發現熊的爪印,這代表著短面熊站起來的高度可以達到3.7米(12英尺)。
參考文獻
- ↑ Brown, Gary. Great Bear Almanac. 1996: 340. ISBN 1558214747.
- ↑ Willard, S. Rochester's Giant Bear Gets Famous. fultoncountyhistory.org. [2017-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8).
- ↑ Figueirido; 等. Demythologizing Arctodus simus, the 'short-faced' long-legged and predaceous bear that never wa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10, 30 (1): 262–275. doi:10.1080/02724630903416027.
- ↑ Nancy Sisinyak. The Biggest Bear ... Ever. Alaska Fish and Wildlife News. [200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