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國故城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番國故城遺址是一座東周時期古城遺址,位於中國河南省固始縣城北。是中國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8年春,在遺址東南1.5公里處的侯古堆一號墓陪葬坑出土的一套編鐘上鑄有「番子臣周」銘文,為番國器物。
現時開發方面,固始城北遺址範圍內辟有古城公園[1],免費向市民開放。另外固始城區沿遺址西側有一條南北向街道,名為古城路,亦得名於此遺址。
歷史沿革
1974年12月在故城南半部出土了3枚楚國金幣「郢爰」。
1978年3月至1979年5月,在故城外東南3華里處的侯古堆先後發掘了侯古堆春秋大墓和陪葬坑。
1980年至1983年,在故城東南角的白獅子地發掘了1——3號春秋戰國墓和蝙蝠山1——7號戰國墓。
考古發現
番國故城遺址,由考古工作者於1978年春發現,在遺址東南1.5公里處的侯古堆春秋大墓陪葬坑出土的一套編鐘上(九枚)上鑄有「番子臣周」銘文,為番國器物。番是楚國滅蓼後扶持的小國,番國的都城稱為楚邑,楚邑指的就是該城城址。番國故城遺址的發現,對研究東周時期城池建設、淮河流域小國的歷史、中原文化與楚文化的關係以及當時本地區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文物遺存
番國故城。位於固始縣及城北一帶,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東周時期土城牆遺址。故城分內外兩城,內城位於外城的東北部,兩城的城牆大部分尚存。外城周長13.5公里,外城的護城河大部分尚存。
在外城的西南和內城各有一座大型漢墓,在外城內的東南角有萬營山古墓系城內的古墓葬區。在外城的西南和東南部各有一處春秋戰國時期的遺址。
在故城內外與四周以及城牆夯土內,發現有春秋戰國時期的陶器殘片標本,以鼎、鬲、豆、盆、罐等為多。
古城分內外兩城,內城位於外城的東北部。兩城的土城牆大部分尚存,有些地段保存相當完整;有些雖已夷平,但城基及四周輪廓清晰可辨。
外城周長13.5公里,外城北牆中部有一個72米的缺口,是城牆的北門,歷稱「北山口」,是通往安徽阜陽的咽喉要道[3]。
視頻
番國故城遺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固始縣人民政府辦公室要成立固始縣番國故城遺址公園啦! ,搜狐,2019-08-10
- ↑ 河南固始番國故城遺址現狀堪憂,中國經濟網,2013-7-1
- ↑ 信陽番國故城遺址,信陽晚報 , 201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