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汉时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
生平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
班固继承父业撰写的《汉书》,共一百篇,包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后人析为一百二十卷。班固编写《汉书》时,有人告发其“私修国史”,因而被捕入狱。他的弟弟班超向汉明帝说明班固修《汉书》的目的是颂扬汉德,让后人了解历史,从中获取教训,并无毁谤朝廷之意。汉明帝认为《汉书》是一部奇书,便下令释放班固,授官兰台史令,年俸600石。
班固奉旨与人合作《世祖本纪》,日夜苦修,将开国皇帝刘秀刻画得形神兼备,光彩照人,随后被升任郎官。班固记述东汉功臣事迹的28篇列传,受到汉明帝赞赏,升任玄武司马。此后,经常入宫侍读,与王公大臣一起议论国事。不久,汉明帝正式下诏,命班固修史。
班固认为,西汉230馀年的功绩不可抹杀,弊端缺失也不能忽略。他把《史记》作为目标,决意写一部千年信史。当时,一些人主张迁都长安,班固及时撰写了《两都赋》,认为长安是大汉发祥之地,极其重要,光武帝据洛阳中兴汉室,统治基础牢固,不应迁都。这篇文章,是自古以来写长安、洛阳的名篇,奠定了班固汉代四大赋家的地位。
可惜,欣赏并有意栽培班固的汉明帝不久便去世了。
喜史好文的汉章帝即位后,很快召开了白虎会议。当时名儒、朝臣大员齐集一堂,讨论五经异同,汉章帝亲自裁决,时间长达一个月。会后,班固奉命将讨论结果整理成文,形成了著名的学术专著《白虎通义》。
经过25年的艰苦写作,《汉书》基本完成,开创了以纪传体写断代史的先例,是《史记》后又一部历史巨作。彼时,班固已渐入老境,却毫无升迁。因此,他利用为母奔丧之机,辞官返回陕西扶风老家。
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被任命为中护军,为窦宪谋划战事,起草公文。窦宪亲率一万精骑,打败北匈奴单于于燕然山下,立下赫赫战功。班固奉命写下《封燕然山铭》,为窦宪歌功颂德,又奉命与傅毅合写了《窦将军北征颂》,为窦宪树碑立传。
窦宪班师回朝后,飞扬跋扈,遍插亲信,引起朝臣不满,皇帝警觉。后来谋反,事情败露后,窦宪自杀身亡。
一次,班固家奴醉酒驾车,冲撞了洛阳令种兢的车骑,种竞怀恨未忘。窦宪案发后,种兢搜罗班固写的文章和班固出入窦宪府的踪迹,上报朝廷。年轻的汉和帝命种兢审案。班固被严刑拷打,不得不承认与窦宪有染。汉和帝草菅人命,赐班固自尽,一代史学巨匠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班固死在狱中,年六十一岁。此时所著书,八“表”及“天文志”均未完成。
时过不久,班固平反昭雪。汉和帝下诏,谴责种兢的劣行,并将残害班固的酷吏处死。
班固著汉书未完成而卒,汉和帝命其妹班昭就东观藏书阁(东汉皇家图书馆)所存资料,续写固之遗作,然尚未毕便卒。同郡马续,乃昭之门人,博览古今,帝乃召其补成七“表”及“天文志”。
随著《汉书》的影响扩大,班固墓成为班固亲友、文人墨客争相朝拜之地。[1]
此外,班固也是东汉最著名的辞赋家之一,著有《两都赋》、《答宾戏》、《幽通赋》等。
世系图
班壹 | |||||||||||||||||||||||||||||||
班孺 | |||||||||||||||||||||||||||||||
班长 | |||||||||||||||||||||||||||||||
班回 | |||||||||||||||||||||||||||||||
班况 | |||||||||||||||||||||||||||||||
班伯 | 班斿 | 班稚 | 班婕妤 | ||||||||||||||||||||||||||||
班嗣 | 班彪 | ||||||||||||||||||||||||||||||
班固 | 定远侯班超 | 班昭 | |||||||||||||||||||||||||||||
定远侯班雄 | 班勇 | ||||||||||||||||||||||||||||||
定远侯班始 | |||||||||||||||||||||||||||||||
影片
参考书目
- 《后汉书卷四十上》
- 《后汉书卷四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