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參量錯誤!(代碼34)
|
河鼓二,即著名的「牛郎星」,「天鷹座α」(α Aql/Altair),又叫「牽牛星」或「大將軍」,在日文中稱作「彥星」。
排名全天第十二的明亮恆星,白色。在星空觀測中,是夏季大三角中的一角。它和天鷹座β星(河鼓一)、天鷹座γ星(河鼓三)的連線正指向織女星。西方稱呼此星為Altair,。
位置:赤經19時48.3分,赤緯8度44分。
目錄
簡介
河鼓二距離太陽系16.7光年,是恆星光譜A型中的主序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1.7倍,直徑為太陽的1.8倍,亮度是太陽的10.6倍。表面溫度約7000攝氏度[1]。
在200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曾有人主張該星事實上是一顆周期為1.5小時的盾牌座δ變星。
該星與著名的天狼星存在很多相似之處:都是非常年輕的恆星(形成時間可能僅有數億年),其內核都是由氫的核聚變反應產生的氦構成。這樣的恆星,在其壽命達到35億年左右時,由於氫原料的耗盡而向內收縮,形成紅巨星,最終演化成白矮星。河鼓二星的自轉速度非常高(每秒286公里,自轉一周需8.9小時),因此在外形上呈現橢球形。其赤道直徑是兩極直徑的1.14倍。
1983年、日本科學家森本雅樹和平林久一起,從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室里向河鼓二發射了無線電信號。這也是日本首次參加METI項目(Messaging to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即Active SETI(主動搜尋地外文明計劃)。
伴星
1978年之後,科學家觀測到河鼓二是有3顆伴星的四重聯星。其三顆伴星分別被命名為WDS 19508+0852B,WDS 19508+0852C,WDS 19508+0852D。但是後來發現此三者很可能是在河鼓二附近出現的不相關恆星,因此尚且有爭議。該三個恆星可能是紅矮星,也可能是褐矮星。2007年,NASA再次宣布:該三個恆星只是河鼓二(牛郎星)的光學伴星。目前河鼓二已經被認定為單星,不存在伴星系統。另外此三個假的河鼓二伴星視星等全部為9等以下,可以推測它們和太陽距離比較遙遠。
行星系
根據哈勃空間望遠鏡的觀測結果,目前還沒有發現可觀測到的類木行星。
根據科學家的推測,如果在距離河鼓二主星3.4天文單位的位置上存在類地行星的話,在該行星上很可能有液態水。但是考慮到該星系尚還年輕,該類地行星也會像最初10億年的地球一樣,處在隕石和流星不斷撞擊中。即便存在生命的話,只有原始的單細胞生物和細菌能夠存活[2]。
傳說
東方
與天琴座的織女一,構成七夕神話中的牛郎織女。而牛郎星的兩顆伴星——河鼓一(天鷹座β星)和河鼓三(天鷹座γ星)則是牛郎與織女所生的兩個孩子。該神話在東亞、東南亞及其他華人地區流傳甚廣,在日本民俗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
西方
視頻
河鼓二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關於銀河系的冷知識,教育資訊
- ↑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傳說里的牛郎織女——牛郎星!,網易號,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