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物质文明

物质文明,是指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状况。它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是类似于金钱等等的实物。物质文明越高,表明人类离开野蛮状态愈远,依赖自然的程度愈小,控制自然的能力愈强。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改造自然,征服宇宙,推动人类社会本身的进步创造了优越的、必要的、先决的条件。 同时也是一种自私,不注意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野蛮文明。文明的发展伴随的是对自然的蚕食和破坏。越来越多的自然问题在当今凸显。不得不深思纯物质文明的弊端。

目录

基本解释

与“精神文明”相对。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内容包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的积累等,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衣食住行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并受生产关系、地理条件和人口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科学文化条件和思想条件。

词语分开解释

物质: ①哲学上指不依赖意识而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对一切可感知物的共同属性的概括,区别于各种实存的、特定的、具体的物质形态(如原子、气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就是无限的始终运动的物质总体。物质在空间上是无限的,在时间上是永恒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物质的各种具体形态和构造则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②指生活资料、金钱等。

文明: ①同“文化”:古代文明|商业文明。 ②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有文化的状态:文明社会|避草昧而致文明。 ③旧时指时新的、现代的:文明戏。

物质文明-农业发源

关于人类何时开始有农业,其发源于何处的问题,因为考古发现很有限,一直未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一般都认为 农业开始于1万~2万年以前,其发源地可能是中东、中南美洲以及东南亚。美国人文地理学家索尔(CarlO.Sauer)对 探讨此问题最有成就[1]。他在1952年提出六个基本条件用来分析农业发源问题:

1.农业发源地的自然环境一定能 供给适当的粮食给狩猎者或食物采集者。缺乏粮食的地区不能成为农业发源地,因为

该地不能使人有播种、收获的经验来驯化作物。

2.农业起源地的地貌和气候应是富于变化的,植物和动物品种多且繁茂。

3.大河流域的盆地很少有可能是农业起源地。因为当时尚无能力控制洪水。

4.林地可能是农业起源地。因为早期的耕种者尚不能翻掘草地除去草根,可是却可用剥树皮、烧火等方法除掉树木, 而在林中空地耕种。

5.原始耕种者一定具有某种利用植物的技术,如用植物纤维等。这样他们就具备了农作物的耕种 经验。

6.具有游牧性的狩猎者和食物采集者很少有可能开始作物的种植。因为农作物需要经常的照顾、保护和管理。

物质文明-工业之母

纺织业

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改善了动力[2],但还只限于棉花。一直到1830年,工厂一词还只是指出产棉布而言,棉布的交易随着大英帝国的势力而扩展。举例来说,1850年兰格沙1/4的棉布销往印度殖民地。同时,英国的纺织业和美国南部的黑奴种植的棉花相互呼应。美国的棉花原料源源地运往兰格沙的纺织厂。在美国第一个工厂,同英国一样也是纺织厂。

金属工业

工业革命后,制钢过程完全改观。从煤产生出的焦炭代替了木炭。大型的熔炉代替了锤打,结果是新型的钢终于诞生。大量的钢从此大量生产,同时也带动了机械的生产。

铁路

工业革命的过程中,若无铁路的相助,很难想象那些笨重的煤与铁如何运输。同时大规模的运河开始建造。

视频

物质文明 相关视频

人类物质文明神话嘉
文明之光——物质文明篇

参考文献

  1. 农业文明发展,地球知识网,2020-03-02
  2. 蒸汽机的发明——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蝌蚪五线谱,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