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牡丹江市图书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牡丹江市图书馆成立于1953年7月,前身是松江省牡丹江市人民文化馆图书室。

牡丹江市图书馆地处牡丹江畔,馆舍面积12000平方米,2005年12月31日正式面向读者服务,设有外借部、阅览部、少儿部、计算机中心、办证检索处、信息部、采编部、行政办、业务办九大部门以及多功能报告厅、电影放映厅等十六个对外服务窗口,全部采用微机管理,开展日常借阅、解答咨询、课题服务等项目。拥有藏书32万册,发展持证读者6000余人,年接待读者22万人次[1]。是一座集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一体的现代图书馆。

历史沿革

牡丹江市图书馆的前身是松江省牡丹江市人民文化馆图书室,最早可追溯到1941年伪满时牡丹江市民众教育馆,日本投降后,全部藏书和设备悉归牡丹江市人民文化馆。

1948年牡丹江市人民文化馆成立,馆内设图书室,有管理员1人,藏书15000册。

1953年全国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2],当时牡丹江市区人口达15万人,为满足全市人民的文化生活需求,省、市政府决定把图书室做为独立建制分离出来,7月正式成立了牡丹江市图书馆,当时馆舍面积135平方米,有60个读者席位。李树堂兼任馆长,有编制人员5名,1954年曹洪彬被正式任命为图书馆专职馆长。

1957年搬迁至太平路1号,馆舍面积667平方米,有130个读者席位。人员增至10人,下设采编、借阅和辅导三个小组。

1960年开始设立基藏书库,保证藏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1963年为贯彻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开展为科研生产服务的情报工作,深入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林业科学研究所等10余所单位,开展送书上门、定题跟项等服务,当年取得大豆良种培育等科研成果13项。

1979年成立了科技服务部,1979年至1982年间取得科研成果81项,其中28项在省科研生产服务成果展览会上获奖。

文化大革命期间,市馆曾先后并入牡丹江地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和牡丹江地区文化站,直到1972年恢复建制。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业务机构扩展为采编部、社科借阅处、科技借阅处、研究辅导部和后勤五个组,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押金办证等11项规章制度,普通图书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类,线装书采用《四库法》分类,拥有藏书113545册,部分实现开架借阅。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图书馆事业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馆成为省职称评定的试点单位,当年评出馆员4人,助理馆员4人,管理员8人。5月开始闭馆,新建馆舍。

1985年1月,成立牡丹江市图书馆学会,制定了《牡丹江市图书馆学会章程(草案)》,设有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负责全市图书馆的协作、协调以及学术研究的组织工作。

1987年1月20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馆舍面积7100平方米,编制62人,机构设有采编部、科技部、社科部、少儿部、辅导部、参考咨询部、秘书科、业务办八个部门。

1992年9月,牡市图书馆经市文化局等有关部门批准,利用馆职工集资再扩建面积1000平方米,使馆舍总面积增加为8200平方米。

2000年,异地建新馆。

视频

牡丹江市图书馆 相关视频

牡丹江市图书馆恢复业务
牡丹江市图书馆世界读书日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