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澄城县,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位于陕西关中盆地东部。澄城县历史悠久,从北魏始建,县名县治沿用已有1540年。地势北高南低,四条河川将县境划分为“三梁一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年均气温12℃,降水量680毫米,无霜期204天,昼夜温差大。

截至2018年,澄城县下辖1个街道,9个

截至2017年末,澄城县常住人口39.3224万人。

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澄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1]

目录

地名由来

元和郡县志》载:“征、澄同音,后人误为澄”。民国《澄城附志》载:因澄、征同音故名,或云因县城西沟有澄泉而得名。误为澄之说,似不可信。征、澄同音亦无确据。据考,汉征县故城在今蒲城避难堡,北魏澄城故城即今县址。今址西沟(县西河)有澄泉。澄城县名,从徙于今址始。县似因“西沟有澄泉”而得名。

位置境域

澄城县位于陕西省渭北高原东北部,南与大荔县毗连,北与黄龙县接壤,东隔大浴河与合阳县相望,西界洛河与蒲城县为邻。介于北纬34°55′45″—35°27′05″,东经109°40′30″—110°05′50″之间,总面积1121平方千米。县城南距大荔县城50千米,北距黄龙县城67千米,东距合阳县城27千米,西南距蒲城县城50千米,南距行署渭南115千米,西南距省会西安186千米,东北距首都北京1530千米。

历史文化

澄城县已有1500年的建县史,秦汉的宫殿遗址、隋唐的精进寺塔、明代乐楼等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驰誉中国水利史的战国时“龙首坝”工程经民国水利大师李仪祉等先贤改造后至今仍惠泽着澄城、大荔。尧头陶瓷烧制技艺、澄城刺绣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澄城有陕西省最大的现代化县级博物馆,馆内矗立的众多拴马桩石雕美术理论家誉为“庄户人家的华表”、“地上兵马俑”。

风景名胜

澄城县地处陕西渭北高原东部,拴马桩石雕数量之多,品位之高,造型之奇特,闻名中国。据统计,仅各式各样的拴马桩达2000多个,分布于各自然村的农户中,居中国之首。

视频

澄城 相关视频

延长县形象宣传片
美丽的家乡澄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