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良恭儉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溫良恭儉讓 |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
近義詞 :溫文爾雅 反義詞 :凶神惡煞 體 裁 :成語 釋 義 :溫和、善良、恭敬、節儉、 忍讓這五種美德 |
溫良恭儉讓,漢語成語,讀音是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現也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鬥爭性。[1]
成語用法
溫:溫和;良:善良;恭:恭敬、謙遜;儉:節制;讓:忍讓。原指上述五種美德。後泛指態度謙恭,舉止文明。亦指不使用暴力而採取溫和的辦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態度溫和;聯合式
近義詞:溫良儉讓、溫良恭儉、溫文儒雅、溫柔敦厚、溫文爾雅、文質彬彬
示例
《三國志·魏志·荀攸傳》「 攸 從征 孫權 ,道薨。 太祖 言則流涕」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王沉 《魏書》:「 荀公 真賢達人也,所謂『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物有本來,事有終始,以溫良恭儉讓之德,五者乃聖德光輝,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明·無名氏《孟母三移》第二折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3]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孔子)《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4]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子禽問孔子學生子貢為什麼孔子每到一個國家都能聽到該國的政事,子貢回答:他老人家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他用這樣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別人自然會把政事告訴他,這是他與眾不同的品德,也是與別人聽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溫,和厚也。良,易直也。恭,莊敬也。儉,節制也。讓,謙遜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輝接於人者也。
外文翻譯
英語 confucius ;temperate, kind, courteous, restrained and magnanimous
日語 溫良恭倹譲
參考文獻
- ↑ 溫良恭儉讓的意思 .漢辭網[引用日期2020-04-30]
- ↑ 溫良恭儉讓介紹_歷史知識_詞典網 溫良恭儉讓歷史詞典解釋: 《論語.學而》:「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溫:溫和;良:善良;恭:恭敬、謙遜;儉...
- ↑ 溫良恭儉讓的解釋_漢語詞典_詞典網 」 毛澤東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
- ↑ 溫良恭儉讓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