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深沟高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深沟高垒》出自宋代文学家洪迈的《容斋续笔》卷九。

《容斋随笔》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书未成而作者过世,故《五笔》仅为十卷。这部书内容范围颇广,资料甚富,包括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宋代掌故及人物评价诸方面内容。

原文

韩信伐赵,赵陈余聚兵井陉口御之。李左车说余曰:“信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愿假奇兵从间道绝其辎重,而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不至十日,信之头可致麾下。”余不听,一战成擒。七国反,周亚夫将兵往击,会兵荥阳,邓都尉曰:“吴、楚兵锐甚,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而东北壁昌邑,深沟高垒,使轻兵塞其饟道,以全制其极。”亚夫从之,吴果败亡。李、邓之策一也,而用与不用则异耳。秦军武安西,以攻阏与。赵奢救之,去邯郸三十里,坚壁,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既乃卷甲而趋之,大破秦军。奢之将略,所谓玩敌于股掌之上,虽未合战而胜形已著矣。前所云邓都尉者,亚夫故父绛侯客也。《晁错传》云:“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上书言军事,拜为城阳中尉。”邓公者,岂非邓都尉乎?亚夫传以为此策乃自请而后行,颜师古疑其不同,然以事料之,必非出于己也。

译文

韩信带兵攻打赵国。赵将陈馀屯兵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县西北)抵御。在陈馀部下有个叫李左车的分析了作战形势,并且提出了建议。他说:“现在韩信的军队,远离本国,乘胜而来,要与我军决战,其势锐不可挡。我请求交给我一支精兵,从小道前进,直插交通线上,切断韩军的粮饷运输。然后,动员士兵深挖战壕,高筑壁垒,严密防守,使韩军处于进攻不能靠前,退走无路可还的地步。这样,要不了十天,韩信的头就可以挂在将军您的战旗之下。”陈馀没有听取这一建议,贸然与韩信进行决战,结果一败涂地,陈馀本人也成了俘虏。

汉景帝即位三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吴、楚七个王国发动叛乱。景帝派周亚夫率兵前往镇压。两军在荥阳(今属河南)相遇。周亚夫部下的邓都尉分析了作战形势,并且提出了对策。他说:“吴楚七国的叛军,现在士气正盛,我军与他们展开决战,很难取胜。我建议先把梁国之地让给他们,在昌邑深挖壕沟,高筑壁垒,严阵以待。同时派轻兵迅速控制交通干线,截断他们的粮饷运送,使他们无法施展威力。”周亚夫听后,非常高兴,采纳这一建议,立即做了周密的部署,结果,使叛军大败。

李佐车与邓都尉都是在战前为其主将献计献策的,这一点是共同的。但是采用还是不用,其结果,则是大不相同的。

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时,将军队聚集在武安(今属河北)的西面,准备进攻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国派大将赵奢带兵前往救援,在距邯郸(今属河北)30里的地方,安营扎寨,构筑工事。一直驻了28天,没有出击,并且继续构筑工事,给秦军造成一种不敢出战的错觉。不久,赵军倾巢出动,发动大举进攻,来势凶猛,结果,秦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赵奢的用兵韬略,被人们称之为“玩敌于股掌之上”,在未进行交战之前一定取胜的形势就很明确了。前面所说的邓都尉,是周亚夫故父绛侯的门客。《晁错传》中说:“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任为将军。叛乱被平定之后,回京,上书述论军事,升为城阳中尉。”这里所说的邓公,岂不是邓都尉吗?周亚夫传中以为这一策略是周亚夫自己提出而后实行的,颜师古对于此说表示怀疑。然而,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策略,必定不是出于周亚夫本人。

作品简介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1123~1202)著的史料笔记,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容斋随笔》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1],是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

《容斋随笔》[2]最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亦意义重大。

视频

深沟高垒 相关视频

《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等古籍发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