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消散瘀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圖片來自优酷

活血化瘀法采用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方药,达到消散瘀滞和促进瘀血吸收的效果。最早在《伤寒论》中就有记载,可以化瘀行滞平衡气血调节阴阳,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具体方式如下:

1、药物内服:常见方剂包括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中成药包括三七活血片血府逐瘀丸脉络舒通丸脉血康胶囊养血清脑颗粒等,可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2、药物外用:比如活血止痛膏跌打镇痛膏红花油云南白药等。外用药物常常辅助治疗局部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皮下瘀血肿胀等;

3、中医理疗:通过针灸拔罐刮痧等方式疏通经络,治疗更加直接、快捷,可以较快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4、其他: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还可采用静脉输液的方法,常见药物包括丹红注射液血栓通醒脑静等。

散瘀是采取措施消散瘀肿,达到通畅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之功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散瘀是中医上的说法,主要是畅通经脉活血化瘀,达到治病效果。病情较轻时多吃活血化瘀的食物,如黑木耳、洋葱、生姜、大蒜西红柿、山楂、醋、玉米油等,都能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活血散瘀作用。病情严重时服用药物散瘀,如当归、益母草、赤芍、丹参、红花、山楂、川芎等中药有活血化瘀、凉血止痛的作用。通过针灸、艾灸、按摩、拔罐等方法治疗,也能疏经通络、活血化瘀,达到散瘀的目的。

散瘀能通畅血脉,使血液循环畅通,适用范围很广。如瘀阻于心出现胸闷、心痛、口唇青紫,瘀阻于肺出现胸痛、咳血,瘀阻于肝出现肿块,瘀阻于胞宫出现小腹疼痛、痛经、月经不,调淤阻于肢体出现局部肿痛、青紫,瘀阻淤脉络导致半身不遂等,都可通过散瘀缓解。

消散瘀滞
圖片來自优酷

气血瘀滞

气血瘀滞指的是气机郁滞导致血液运行不畅所表现出的一种证候表现。一般情况下,可能是环境、外伤、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导致的,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的方式帮助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环境:长期生活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体内湿气就会加重,出现气血瘀滞的情况。患者应及时更换生活环境,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加快机体代谢,帮助身体恢复。

2.外伤:如果身体受到碰撞、挤压,就可能形成瘀血,瘀血又会影响气的运行,长久就会导致气血瘀滞,患者会出现疼痛、肿块等症状。可以通过热敷、针灸的方式来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3.内分泌失调:长期情绪低落、过度紧张焦虑,就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影响到气血的运行,会有气血瘀滞的情况,症状表现为抑郁、焦躁等。患者要调整好心态,可遵医嘱使用桂枝茯苓丸、逍遥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以上常见原因,还可能是其他因素导致的,比如肝炎糖尿病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

试述气滞和瘀血的区别和联系

气滞和瘀血的区别:

(1)两者概念上不同:①气滞是指气运行不畅而停滞。属于气的失常病机。②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包括离经之血停积体内,以及阻滞于脏腑经络内的运行不畅的血液。

(2)两者的病理表现特征不同:①气滞于局部,则发为闷胀胀满,或胀痛。②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为:多为刺痛,痛处固定,拒按,夜间加重。(3)两者的病理程度不同:初病在气,久病入血。气分病易治,而血分病难治。

气滞和瘀血的联系

(1)气滞致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滞常可导致瘀血。外邪阻气,情志郁结,痰饮壅塞,结石梗阻等,皆可致气机阻滞,影响血液正常运行,血液迟滞不畅,而致瘀血。(2)瘀血阻气:瘀血停滞脏腑经络,或血行不畅,易于阻滞气机,导致气的升降出入失常。因此,瘀血常与气滞并见,而气滞又可加重瘀血,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引发更为错综复杂的疾病。

视频

消散瘀滞怎么调

[1]

气滞生瘀,阳虚生瘀,痰湿也生瘀,明白这点才能化尽一身瘀滞

[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