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北岸,行政区划隶属荆州市,地跨洪湖市和监利县,介于东经113°12′-113°26′,北纬29°40′-29°58′之间。保护区以洪湖围堤为界,总面积41412公顷,其中核心区12851公顷,缓冲区4336公顷,实验区24225公顷,边界线总长度104.5公里。
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洪湖大湖为主体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始建于1996年,2000年被湖北省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保护洪湖水生和陆生生物及其生境共同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未受污染的淡水资源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北岸,行政区划隶属荆州市,地跨洪湖市和监利县。
地质构造
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四湖地区属中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江汉沉降区,是由燕山运动开始形成的内陆断陷盆地,其构造格局受西北、西北西和东北北向构造线所控制。该区在燕山运动[2]以后形成的两组基岩断裂将区内切成许多块断体;前第四纪受地质外营力的作用形成一个巨大深厚的山麓相洪积、河湖相沉积;全新世以来形成了若干个河流洼地,其中之一就是长江和东荆河之间的河间洼地。在洼地中,两侧为河流沉积物,天然堤或人工堤堆积,中间洼地处潜水不畅,雍塞成湖,洪湖就此形成。
水文情况
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体洪湖位于长江中游江汉湖群四湖流域下游,是流域内主要调蓄型湖泊,洪湖的汇水区域为12000平方千米。汇水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1300毫米,地表水年均径流量19.1×108立方米,过境客水年均径流量7.8×108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水量19.6×108立方米,年均入湖流量为513立方米/秒,年最大流量727立方米/秒。
土壤类型
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和潮土,在湖洲滩地有少面积的草甸土分布。水稻土是现代沼泽化土经过自然演化和围垦,在长期水耕熟化过程中发育起来的,其中主要有潜育型水稻土和沼泽型水稻土,这两种土壤的形成主要受洪湖地下水位起落影响,土壤剖面构型多呈AG型和APG型。水稻土的分布面积广大。潮土类主要分布在洪湖和长江之间的地势较高地带,是在长期旱耕熟化过程中发育起来的。
视频
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碧水清波映和谐 从拆围看洪湖湿地生态保护变迁 ,搜狐,2017-04-11
- ↑ 什么是燕山运动? ,搜狐,201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