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津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江津中学1906年,官立江津中学堂开办后,“特科贡士”杨仕钦为首任监督(后称校长),他倡导“究中国学者,排斥西学是为守旧,习西方科学者,诋毁中学是谓忘本”,名曰“保粹开新”,为学校办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体现在课程上,即在学习国文的同时,开设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并将实验引入课堂,令人耳目一新,眼界大展。其时,江津中学的开课行事,既是遵学部规定,又是仿日本体制。

尤其是在第一班入学的开学典礼上,先做了一个“制取氢气”的实验,然后才进行其它仪式。今天,这样的实验不足为奇,但在那时堪称是“洋把戏”了,唤起了多少青年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1917年,聂荣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津县立中学(今江津中学),在这里,他得以从达尔文的《进化论[1]、赫胥黎的《天演论》等书籍中吸取营养。此外,包括后来成为国家科学院院士的陈文贵、李先闻等祖国栋梁,恰同学少年,正是在这样的“新学”中深受教益,对他们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风气开化,使江津县的留学勤工俭学学生,成为四川最多的县之一,其中江津中学又占到整个江津县的一半以上。聂荣臻正是赴欧勤工俭学精英之一,直到他年届八秩犹自题:“喜松柏之气概,念四化之早成”。

可以说,百年前江津中学的诞生,虽也曾在一定程度上,遭受封建迷信和守旧势力的诋毁,但她顺应了引进新文化、新思想的潮流,以新的姿态面世,成为了江津民风开化的结晶。

反对读死书

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曾举办“关注人人的运动会”

新学在江津中学得以继承和发展,与其历届“掌灯人”不无关系。

1928年,校长施俊杰颁校训“勤、诚、恒”,劝勉诸生“修学以勤、立身以诚、以恒继之”,而这一校训沿续至今,对于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影响深远。

1931年,乡人吴芳吉返津,任江津中学校长。

在管理上,吴芳吉十分重视学生德、智、体三方面同步发展,作一个有高尚情操、丰富知识和健康身体的有用人才。并亲自设计校徵图案为“一笔、一琴、一球”,作诗解释为“当中图样意难搜,一笔、一琴与一球,红、蓝、白色最明眸,德、智、体育期三优。”

1932年,建校26周年,除开纪念会外,在新运动场上,举行了学校首届运动会。教师、学生、工人,人人参加。不爱运动的学生,也要用乒乓拍子端着鸡蛋竞走50米,工人有切菜比赛,挑水竞走等。

吴芳吉还要求学生不要读死书,并规定每周星期三为家书日。为了改进英语的教学方法,他特邀请重庆大学加拿大籍教授文幼章博士,来校作示范教学,文氏系英语直接教学法的创始人,并着有一套中学英语教材,由中华书局出版。他的示范教学,使教师们在观摩中都大开眼界,对改进历来在英语教学上的陈旧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年,傅成琼、朱孝鸿、施民瞻继任校长,主张学习国外现代教育[2],倡导教育民主,引导师生采用西方教育思想,尊重学生意愿,减轻学习负担,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自己的兴趣。由此,江津中学现代教育思想日臻完备。

搞“两张皮”

教育教学围绕理念走,渐成“津中模式”

解放后,江津中学列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教学质量享誉全川,并于1960年被四川省列为三所重点中学之一(另两所为成都四中、重庆三中)。经历“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2年恢复办学后,学校再度将文化教学提到重要地位。

1978年7月,聂荣臻元帅为母校题词:“振奋精神、加备努力、精心培育、刻苦学习,让教育的春天开出万紫千红绚丽多彩的花朵,为人类做出并应有的贡献”。

江津中学将聂帅题词与学校的办学历史结合起来,形成了“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勤奋学习、勇攀高峰”的“津中精神”,并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及“会学习、会创新、会处世、会生存;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目标,和以“和谐、特长、卓越”为主导的江津中学办学特色。

其内涵是,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都是学校培养的对象;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用发展的观点正视学生成长;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和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取向。

根据这一教育思想,江津中学认真设计和实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打造教育文化环境,如1995年起,教师即运用声、像、影等现代化手段,增加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了持久稳定,独具特色的津中办学模式,为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视频

江津中学 相关视频

.江津中学形象片
江津中学2019年成人礼仪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