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杀彘教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曾参
曾参画像
基本资料
别名 字“子舆”世称“曾子”。
师尊 孔子
出身地 鲁国南武城(山东嘉祥县)人
出生日期 西元前505年
逝世日期 西元前432年
逝世地 洪州
父亲 曾点
民族 华夏族
主要著作 大学》、《孝经[1]
曾子杀彘(图示)


杀彘教子此句出自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2]这是“曾子杀(或烹)彘(或猪)”的一则育儿故事。比喻人讲求信用。曾参的儿子欲随曾妻到市场,曾妻为阻止儿子前往,就哄说回来将为他杀一头猪。等到曾妻回家之后,曾子便杀了一头猪,表示对儿子的信用。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子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女 通:汝)


〖译文〗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



明•佚名《孔子、颜回、曾参三圣图轴》

主角人物生平

人物原型是出自于曾参(西元前505年-西元前432年),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山东嘉祥县)人,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弟子,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弟子列表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3])


而孔子之孙子思便曾是曾参的门人,曾参世称“曾子”,有宗圣之称。他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并将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归纳为“忠恕”。相传《大学》、《孝经[1]儒家经典为他所著述。同时,他亦为《二十四孝》中“啮指痛心”的主角。山东省南部,临沂市所辖的平邑县还存有曾点曾参两父子墓,而曾姓后裔均把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


子舆的祖先是夏禹的后代,姒姓。子舆的父亲曾点(字皙)是孔子早期弟子也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行为不拘一格,有狂者的气质。其“舞雩咏归”的志向得到孔子的赞许,也成为后世儒士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子舆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生于东鲁,小孔子四十六岁。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曾参十四岁时“躬耕于泰山之下,遇大雨雪旬日不得归,因思父母,而作梁山之歌。”(见《淮南子[4]


他后来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就是师从曾子而孔伋后又传授弟子孟子。子舆勤奋好学,谨遵师教,‘于子言无不悦’。他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即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认真复习了?


曾参随孔子从楚国返回鲁国后,每日在家白天躬耕陇亩,晚间学习到深夜,非常刻苦。他没有任什么官职,生活很是窘迫。鲁国的国君听说了曾参的品行后,对他非常关心和同情,决定赠以“食邑”。但曾参以为 “食邑”是只拿俸禄不做事,不如自食其力为好,于是固辞不受。


这时,派来的使者好心的劝说曾参:“先生非求于人,为何不受?”曾参对使者诚恳的说:“我常听说,受人者畏惧于人;与人者骄傲于人。纵然与人者并不骄傲,但我能不畏惧吗?”经过再三推辞,曾参终于没有接受国君赠给的食邑。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称赞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曾参二十七岁时,孔子卒,曾参若父丧而无服,守孔子墓。孔子去世后,曾参、子夏子张子游有若等弟子们沉痛守丧三年。在满三年时,共同行了大礼,失声痛哭而归。此时,子夏、子张、子游三个人提出:有若的长相酷似老师,想把有若当作孔子,以对老师的诚意和礼节来事奉有若,表示对尊师的敬意。


曾参听后,非常生气,立即起来反对,严正陈词:‘这可不行,夫子的盛德好像纯洁的江水冲洗过,又像秋天的阳光照耀过,还像广阔无边的天地一样圣洁,相貌相似的人怎么能比得了呢?’曾参一番言语,众人听后叹服不已,深为曾参对老师的真诚和对礼仪的一丝不苟所感动。


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曾参三十八岁。武城大夫聘曾参为宾师,设教于武城。曾参五十岁时,“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皆不应命。”鲁悼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46年)曾参六十岁。与子夏段干木等设教于西河一带。


孔子之后,曾参承继孔子道统,勇敢的担负起推行道义、仁德的重任。他说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他还编著了《大学[5]、《孝经[1]等经典著作,被后人称为“宗圣”。


鲁悼公三十五年(公元前432年)曾参卒,年七十四岁。[6]

影片

中华文明之美 第21集:曾子杀猪教子诚信 【湖南卫视官方频道】


曾子杀猪


认识儒家“宗圣”曾子


曾子 冯翊纲说人解字 20180315 作者:EBC 冯翊纲说人解字


108翰林国中国文-曾子动画(预告版) 作者:数位翰林



参考资料

文献资料

  1. 1.0 1.1 1.2 《孝经》
  2.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六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说在文公之攻原与箕郑救饿也。是以吴起须故人而食,文侯会虞人而猎。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杀彘也。’
  3.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4. 《淮南子》
  5. 《礼记·大学》
  6. 《曾子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