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梅江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梅江区梅州市辖区,市政府所在地。位于广东省东部,梅州市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7°、北纬24.18°。总面积570.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5.34万人(2012年末)。辖3个街道、4个镇:金山街道、江南街道、西郊街道、长沙镇、三角镇、城北镇、西阳镇。区政府驻金山街道,距广州384千米、距深圳345千米、距汕头180千米。

以低山、丘陵为主。其中山地面积230.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7.1%。韩江上游支流梅江河自西向东流贯城区,梅江桥、东山大桥、嘉应大桥、梅州大桥横跨江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花岗岩、稀土、粘土、矿泉水等。土特产有金柚、盐焗鸡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胜古迹有人境庐、千佛塔,大觉寺、八角亭、孔庙、梅江桥、梅州学宫、罗衣塔、曾井、城隍庙、玉水古村,泮坑、大东岩、油岩、客家博物馆[1]、院士广场、归读公园、百岁山公园等。

历史沿革

南朝齐(公元479-502年),析海阳县置程乡县。南汉乾和三年(945年)于程乡设敬州,领程乡一县。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改称梅州。明代撤梅州复设程乡县。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为直隶嘉应州。民国元年(1912年)撤州改设梅县。解放后设梅城镇,属梅县。

1978年12月,梅州镇从梅县分出设立梅州市,隶属梅县地区管辖。1983年6月,梅县和梅州市合并,初称梅州市,同年9月改称梅县市。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地级梅州市;3月,撤销县级梅县市建制,分设为梅县和县级梅江区,梅江区由原梅县市城区和城郊5个乡镇组建而成。

1996年,梅江区面积298.4平方千米,人口约28万人。辖5个街道、2个镇、3个乡:金山街道、五洲街道、东山街道、江南街道、城西街道、三角镇、长沙镇、东郊乡、城北乡、西郊乡。区政府驻梅州老城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梅江区(辖5个街道、5个镇)常住总人口313821人,其中:东山街道27471人,金山街道18639人,城西街道17109人,江南街道72418人,五洲街道21758人,东郊镇34320人,西郊镇23980人,三角镇50564人,长沙镇10320人,城北镇37242人。

2003年5月,梅江区面积298.2平方千米,人口2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5万人。辖金山、江南、西郊3个街道和城北、三角、长沙3个镇,共有38个居委会、54个村委会,769个村民小组。

2009年末,梅江区面积298.4平方千米,辖金山、江南、西郊3个街道和长沙、三角、城北3个镇,共有39个社区、54个行政村。区政府驻金山街道金山顶。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梅江区常住总人口380771人,其中:江南街道103937人,金山街道94473人,西郊街道52150人,三角镇65497人,长沙镇9634人,城北镇55080人。

2012年9月24日,广东省民政厅(粤民区[2012]35号)批复:经省政府同意,将梅县西阳镇划归梅州市梅江区管辖(12月正式实施)。

2012年末,梅江区总面积570.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2.1万人,户籍人口35.34万人,城镇人口比重93.47%。辖3个街道、4个镇,81个行政村、42个社区。

视频

梅江区 相关视频

梅江区城市管理宣传
梅江区宣传片航拍版本 demo_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