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角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东方角鸮 |
---|
图片来自flickr |
基本资料 |
学名 Otus sunia 目/科/属 鸮形/鸱鸮/角鸮 迁徏状态 过境鸟 普遍性 不普遍 体长/体重 18-21cm/75-95 |
别名:日本角鸮、红角鸮、亚洲角鸮,雌雄同型。虹膜黄色。嘴黑色。跗跖被羽,趾裸露呈灰褐色。约有褐色,赤色或褐色偏灰色个体。均有角状耳羽。
- 褐色个体
- 颜盘灰褐,眉纹灰白且短,仅止于眼后。头顶及体背有黑褐色斑,肩羽有一列白斑纹。
- 腹面密布虫蠧斑及黑纵斑。
- 赤色个体
- 全身多红综色。
- 背较少黑纵斑。
栖地&习性
喜欢落叶混交林,林中空地,但在开放的常绿阔叶林并不少见。春、秋季迁徙时,常于海岸或低海拔树林活动。
在次生植丛的矮树上捕食。
主要是昆虫和蜘蛛;还有小老鼠和小鸟。中国巢中的红外视频记录表明无脊椎动物。
繁殖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2月至4月/ 5月中旬,在西伯利亚和中国的4月至6月中旬,日本的5月至6月中旬。在树干上筑巢。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最不关注)。
鸣声
繁殖期雄鸟鸣声为三音节之“pu-po、so”。
外观相似性
黄嘴角鸮嘴米黄色。腹面较素净,几无黑纵斑。淡色眉纹延伸至角羽。
领角鸮体型较大,虹膜暗红色,具粉红色眼圈,嘴铅灰,颜盘较灰色,浅灰色眉纹延伸至角羽。
兰屿角鸮似褐型,但腹面黑色纵斑较细,角羽及颜盘较多红棕色。
分布
亚种和分布
- O. s.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 日本S至C九州。
- O. s. stictonotus (Sharpe, 1875) – 西伯利亚东南部,萨哈林岛,中国东北,韩国;在冬季S中国S至N马来半岛。
- O. s. malayanus (Hay, 1845) – 南中国(云南至广东);冬天从缅甸南部(Tenasserim)和泰国南部S到苏门答腊,邦加和勿里洞。
- O. s. sunia (Hodgson, 1836) – Oriental Scops-owl – N巴基斯坦E通过喜马拉雅山到达孟加拉国和印度东北,以及S在印度到达奥里萨邦。
- O. s. rufipennis (Sharpe, 1875) – 印度南部。
- O. s. leggei Ticehurst, 1923 – 斯里兰卡。
- O. s. distans Friedmann & Deignan, 1939 – 缅甸,泰国西北部和印度支那。
- O. s. nicobaricus (A. O. Hume, 1876) – C Nicobars.
- O. s. modestus (Walden, 1874) – Walden's Scops Owl – 安达曼。[1]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参考文献
- ↑ collared scops-owl,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