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杨国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国夫(1905年6月-1982年2月4日),原名杨国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人物生平

杨国夫,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游击队分队长、特务队队长,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连长,第十师三十团副营长、营长,红三十军第九十师二六九团副团长、二七○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山东纵队第三旅副旅长,清河军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司令员兼第七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师长,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副军长,江西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副校长、校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1]

戎马生涯编

杨国夫,安徽省霍邱县人,1905年出生于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27年冬,他在姚李庙南黄油坊帮工时参加农民协会。1928年1月,他投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任大别山区地下党组织秘密交通员,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初,杨国夫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红军游击队分队长、特务队队长,带领一支18人的小分队,活动于鄂东北、豫东南一带。1930年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一营连长;1932年3月起,先后任第红四军十师三十团三营副营长、营长;1934年3月,任红30军90师270团副团长;1934年11月中旬,杨国夫在历时十个月的反六路围攻中被提升为红30军90师270团团长。1935年3月28至4月21日,杨国夫指挥270团全团参加了嘉陵江战役,开始了长征。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杨国夫的第270团编入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红四师的第10、第11、第12团,杨国夫改任第10团副团长。1935年8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过草地,杨国夫奉命带领一个营负责全师的收容任务,经过六天的艰苦行军,全师终于走出了大草地,杨国夫所率领的营仅减员两人,受到师部的表扬,事迹被登载在军部的快报上。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哈达铺整编为陕甘支队时,各团改为大队,直辖4个步兵连和1个机枪连,取消营建制,杨国夫改任第10团第2连连长。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长征到达陕北后,于11月恢复师、团建制名称,杨国夫任红一军团第四师第10团2连连长。1935年11月的直罗镇战役,杨国夫任连长的红十团第二连,亲受毛泽东临敌指挥。1936年入红军大学学习。1936年12月,杨国夫任红一军团第四师十二团团长,当时第12团政委是黄克功。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时,杨国夫任陕北红四师12团团长。1937年9月,入“抗大”第三期学习。1938年6月,他奉命到达山东清河区组织发展地方武装,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期间,杨国夫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山东纵队第三旅副旅长,清河地委军事部长,清河军区、渤海军区司令员等职,是清河区、渤海区抗日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国夫任中南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副校长、校长。1954年10月,为中南军区高干班文化速成中学学员。1957年8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2]。1970年经国务院任命,兼任黄海渤海区渔业生产指挥部指挥,1973年兼任山东省海上安全指挥部指挥。1975年8月,任济南军区顾问。

杨国夫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杨国夫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同年9月授予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6月,授予二级八一勋章。1982年2月4日病逝于北京

视频

杨国夫 相关视频

开国中将因病去世,一群日本人专程来中国祭奠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