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春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春生



图片来源大稻埕线上博物馆
性别
出生 (1838-01-12)1838年1月12日
大清福建厦门
逝世 1924年10月5日(1924-10-05)(86岁)
日治台湾台北大稻埕
国籍 清国、大日本帝国
语言 闽南语泉漳方言
活跃时期 满清末年
信仰 基督教

李春生(1838-01-12)1838年1月12日,台湾商人基督徒,本籍福建厦门1868年移民到台北大稻埕经商。他是末的知名买办,也从事进出口贸易。李春生是当时台湾仕绅中少见的基督徒,也是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的奠基者。

他也是一位思想家作家,著有《天演论书后》、《东西哲衡》、《哲衡续集》、《宗教五德备考》、《耶稣教圣谶阐释备考》、《圣经阐要讲义》等,阐扬基督教义,力图驳斥达尔文赫胥黎天演说

生平

李春生于清道光十七年十二月十七日(1838年1月12日)出生在福建厦门,自幼失学。其父以摆渡维生,家境并不好,而其母亲为林氏,于家中兄弟四人中排行老四,上面还有一个姊姊。李春生于十四岁时与父亲一同受洗成为基督徒,时常与外国传教士相处,其欧美外语能力颇强。此外,李春生于成年后亦积极自学汉文,因此成华人洋人间的沟通桥梁。

1858年,在四处游历后,李春生投身商界,以其优异外语能力在厦门英商怡记洋行担任“地区负责人”。此后一度自行创业,经营“四达商行”,但因太平军攻入福建而停止经营。1868年,李春生再受推荐,移居台湾台北繁华的大稻埕,并担任英商约翰·陶德所创宝顺洋行的“总办”,该期间也经营“三达石油公司”的煤油。李春生也因为推广台湾茶与煤油而致富,并且逐渐于台湾社会中崭露头角。筑台北城时,李春生亦为委员之一,此外,他也与林维源合组了“建昌行号”。除了担任“筑城委员”,李春生也担任过“土地清丈委员”及台湾铁道“敷设委员”,对台湾铁路建设也有所贡献。

清朝于甲午战争败于日本,1895年(乙未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议和,其一条件为割让台湾与澎湖。匆促间台湾民主国成立,总统唐景崧于日军登陆后不久逃往大陆,台北城陷入群龙无首状态。(在五月日军登陆台湾之前,一些人怀疑基督徒串通日军,许多基督徒惨遭严重迫害。当日军占领台湾,日军遭遇台湾住民武力抵抗(乙未战争),又诬指基督徒唆使暴徒反抗日军,因此逮捕基督徒予以虐待残杀,教堂被占为驻军之用,这是台湾教会长老教会第二次受逼迫。)李春生所主持的中外绅商会议,决定派人通报日军。6月6日辜显荣单独前往基隆,之后美国记者礼密臣(J.W.Davidson)、英商托姆逊(Thompson)、德商奥利(Ohly)3人到达。隔天(7日)清晨日军先头部队抵达,乃兵不血刃地占领台北城。台北士绅为保护良民及作为和统治者间之联络机关,由李春生具名申请设立保良局,总局置于台北,各地设分局,于明治28年(1895)8月8日获准设立。事后李春生因办理保良局及协助维护台北城内治安有功,台湾总督府乃上报内阁赏勋局同意表扬,以外国人身分,在明治29年(1896)2月3日收到获颁勋六等旭日章。

1900年,孙文曾来到台湾,希望与儿玉源太郎见面,争取日本对中国革命的支持,但并未成功。孙文来台湾时,皆由李春生接待。

除了政经方面,李春生也是台湾基督教的推广者,台湾多座基督教教会用地系他捐地捐款兴建,例如:济南基督长老教会、李春生纪念基督长老教会、大稻埕基督长老教会等。

日治时代台湾总督府的调查,台北地区有三大富豪:排名第三的是艋舺洪合益有资产20万银圆,排名第二的是大稻埕的李春生有资产1亿120万银圆,排名第一的就是板桥林家第四代的林维源,有资产1亿1000万圆,当时一银圆相当于一美元,可兑换2日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