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之子,唐朝的第五和第八任皇帝,曾用名李旭輪、李輪,他一生兩度登基,兩讓天下。兩次在位,第一次為天后武氏 ( 登基前的武則天 ) 廢唐中宗李顯而繼位,在位時間是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684年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後上表自行退位,禪讓予母親武則天;第二次是在唐隆之變誅除韋皇后及其黨羽後復辟,在位時間是景雲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月25日-712年9月8日),後退位禪讓於子李隆基(唐玄宗)。李旦為唐高宗李治諸子之中排行第八,母為武則天,李弘、李賢、唐中宗李顯等都是其兄長。
唐睿宗 | |
---|---|
概要 | |
姓名 | 李旦 |
廟號 | 睿宗 |
諡號 |
大聖真皇帝(初諡) 玄真大聖皇帝(玄宗天寶八年改諡) 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玄宗天寶十三年加諡) |
陵墓 | 橋陵 |
政權 | 唐朝 |
在世 | 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55歲) |
在位 |
684年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 710年7月25日-712年9月8日 |
年號 |
文明:684年二月-八月 |
唐睿宗李旦 | |
---|---|
唐天可汗 | |
前任 | 唐中宗 |
繼任 | 唐玄宗 |
唐朝皇帝 | |
前任 | 唐中宗 |
繼任 | 唐玄宗 |
目錄
生平
龍朔二年(662年)六月一日生於長安蓬萊宮含涼殿。當年,封殷王,遙領冀州大都督、單于大都護、右金吾衛大將軍。史載「謙恭孝友,好學,工草隸,尤愛文字訓詁之書」。乾封元年(666年),徙封豫王。總章二年(669年),徙封冀王。上元二年(675年),徙封相王,拜右衛大將軍。根據史料顯示,儀鳳元年(676年),十四歲的李輪即已納豆盧氏為孺人(妾室)。儀鳳三年(678年),遷洛牧;改名李旦,徙封豫王。在七月的一次宴會上,父親唐高宗對叔祖父霍王李元軌說:因為他是最小的兒子,所以最為喜愛[1]。679年,王妃劉氏生下他的長子李成器。
嗣聖元年(684年)二月七日,武則天廢其兄中宗帝位,立他為帝,改元文明。不過,由於是武則天執政,「政事決於太后」[2],睿宗毫無實權,甚至連干預國家大政的權力都沒有,淪為傀儡。載初元年(690年),武則天廢除睿宗後自登帝位,改國號周,睿宗被貶為「皇嗣」(候補性質的皇位繼承人。具儀一比皇太子,卻不給皇太子的名分),改名武輪,遷居東宮。
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武則天又改立中宗為儲君。睿宗則從「皇嗣」再被貶為親王,封號相王,他的五個兒子(李成器、李成義、李隆基、李隆範、李隆業)被封為郡王,唐睿宗從此重獲自由,擁有干預國家大政的權力。
神龍元年(705年),宰相張柬之等五人發動神龍革命,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武則天退位,迎中宗復辟,不久武則天去世。此後中宗封其為安國相王,隨即辭去。景雲元年(710年),中宗駕崩(傳說是被韋皇后毒殺),(後在韋皇后矯詔下)由中宗幼子李重茂登位,改元唐隆,是為少帝。
睿宗的三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等聯絡禁軍將領,擁兵入宮,將韋後誅殺,迫少帝李重茂遜位,史曰唐隆之變。六月二十四日睿宗復辟於承天門樓,大赦天下,與其子李隆基一起剷除了韋皇后一黨的勢力。
延和元年(712年)七月二十五日,唐睿宗無法面對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爭端,於是禪讓帝位於李隆基,是為唐玄宗,自稱「太上皇」,每五天在太極殿接受群臣的朝賀,仍自稱「朕」,三品已上除授及大刑獄仍然自決,命令稱誥、令,而玄宗每日受朝於武德殿,自稱「予」,決定三品已下除授及徒罪,命令稱制、敕。後來玄宗發動先天政變消滅太平公主一黨,睿宗才不得不徹底放權。
開元四年六月二十日(716年7月13日)病逝,享年5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