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有效降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有效降水(effective precipitation)指自然降水中实际补充到植物根层土壤水分的部分。即降水中土壤含水量内有利于植物利用的那一部分。 [1] 有效降水用来和农作物需水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对降水资源作出恰当的农业气候评价。

中文名有效降水

外文名:effective precipitation

表达式:Re~R一V一Q一f

来 源:自然降水

解释

降雨开始时,最初一部分雨量被植物枝叶所截留,称为植物截留量,在微雨的情况下截留量可达3毫米左右。 超过植物截留量才落于地面,开始被土壤吸收。当降雨强度超过入渗率时,开始产生地面径流。当降雨时间较长或多次降水之后,地面长期积水,根层土壤达到饱和时将产生深层渗漏,下渗到根层之下,补给地下水。因此,自然降水中实际为根层土壤吸收的水分 (Re)为实际降水量(R)减去截留量(V)、径流量(Q) 和深层渗漏量(f),即为有效降水, 其表达式为:

Re~R一V一Q一f

也有人认为截留量和深层渗漏量对植物生育有一定的 意义,前者可以改善冠层的小气候,后者可以补充地下水。

控制有效降水的过程

确定降水的有效性要涉及很多途径和过程。发生在大气中的蒸发通常很少测定,因而不包括在常规的降水记录中。穿过大气的降水或是落在土壤表面,或是落在植株表面。植被截留的降水中,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株表面并最终从那里蒸发掉,大部分则流到土壤表面。无论那种情况,这些降水都可以减少作物蒸散需要,因而都是有效的。

直接落在土壤表面的水分,加上从植被上流到土壤表面的水分,可能会入渗、稳疏、保留在土壤表面坑洼处或被蒸发掉。渗入土壤后,水分可能被贮存在作物根区, 或渗漏出根区。保留在作物根区的水分可能被当季作物的生长所利用, 或可能贮存在根区供以后的生长季使用。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为了淋洗盐分, 一定比例的水分渗漏出作物根区是有益的,有时甚至是必须的。深层渗漏中并非淋洗所需要的部分可能补充至地下含水层,或回流至河道。但是,这部分水量不会减少作物蒸散,根据本章所用定义应视作无效。

从接受降水的土壤上流出的水分有部分随后可能渗入到田块中其它地方。如果人渗的水分保留在根区,它可以被有效地利用,但流出农田的水分则不再有效。

影晌有效降水的因子

降水对作物蒸散过程的有效性受许多因子影响,其中降水特性、土壤特性、作物蒸散速率及灌溉管理是其中几个主要的因子。[2]

(1)降水特性

决定降水有效性的降水特性包括数量频率及强度。这些因子在空间及时间上的变化都很大,因而深入了解这些特性是设计及管理灌溉系统所必须的。虽然直接从植物或土壤表面蒸发的那部分降水对于减少作物蒸散也是有效的,但大部分有效降水必须渗入土壤,并贮存在根区。高强度的降水,即使持续时间很短,也可能因超过土壤的人渗速率而使有效性很低。大的降水过程,即使是那些强度低、持续时间长的降水也可能产生大量的径流,并引起深层惨漏。强度低、持续时间短的降水通常有效性最高。

(2) 土壤特性   土壤在作物水分供给过程中的作用就如同→个水库。因此,土壤的水分吸收、保持、释放及移动等特性对降水的有效程度具有很大的影响。有效降水在很大程度上由土壤的入渗速率及土壤有效贮水量所决定。这两个量都取决于土壤的含水量。干土的入渗率较高,有放贮存量大,因而能更有效地利用降水。

土壤的入渗率与土壤质地密切相关。粗质地的土壤(比如砂土) 一般人渗率高,地表径流也少。细质地的土壤通常人渗率很低,易产生大量的径流。

(3 ) 作物蒸散

  当作物蒸发蒸腾速率较高时,土壤水分消耗得很快,从而可为贮存降水提供更大的库容。如果发生降水,为达到田间持水量所需的水量就大,相应地由径流和深层渗漏所造成的水分流失就少。反之,如果蒸发蒸腾速率较低,土壤提供贮存降水空间的速率也低,接收水分的能力就小。如果发生降水,由径流或深层渗漏造成的损失可能就要相对大些。

(4) 灌溉管理措施   每次灌水过程的净灌水量取决于作物根区贮存,可供植株使用的有效水分的能力和现有的灌溉管理措施。

在过去,管理灌溉系统时通常每次灌水都重新充满整个土壤剖面。如果在一次灌溉之后马上发生暴雨,那么降水中将只有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重新充满土壤剖面,而大部分降水则被损失掉了。因而,降水的有效性可能很低。制定灌溉计划时,如果只允许土壤水分有很小的亏缺,那么用于贮.存降水的土壤库容也较小;相反,如果允许土壤宿较大的水分亏缺, 土壤有效贮水能力将增大, 降水的有效性就会提高。

应用

有效降水用来和农作物需水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对降水资源作出恰当的农业气候评价。

视频

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降水

参考文献

  1. [舒惠国.《江西农业全书 》.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06:854-855]
  2. [段爱旺.《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灌溉用水定额》.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08: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