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春之祭》(法语:Le Sacre du Printemps)是俄罗斯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代表作与成名作。本来是一部芭蕾舞剧,但后来脚本遗失,只剩下管弦乐总谱。(脚本在被复原中)

1910年,当斯特拉文斯基刚为谢尔盖·达基列夫完成了芭蕾舞舞剧《火鸟》的音乐后不久,他幻想出一个景象:那是俄罗斯远古时期的祭祖仪式:“我想像到一个肃穆的异教祭典:一群长老围成一圈坐着,看见一位少女被要求跳舞直至跳死。她是他们用以祭祀春天之神的祭品。”

原本他打算采用芭蕾舞剧的形式,但后来他承认,起初他不能恰当地以传统记谱法写下乐思,于是为演奏者修改乐谱,简化全首作品(但同时他又建议开首巴松管旋律的音调应逐年提高,因为“听众会习惯那些高音,但这种紧张的感觉是不可或缺的”)。他邀请戴亚吉列夫将作品搬上舞台,布景由尼古拉斯·洛里奇设计,尼金斯基则负责编舞。

《春之祭》首演时爆发的骚动,并未为作品本身带来长远影响;反而,全曲粗犷而又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却成为二十世纪古典音乐创作的典范。

全曲共分两幕十四个部分。第一幕《大地的崇拜》共有八个舞曲组成,第二幕《祭献》由六个舞曲组成[1]

目录

第一部分:大地的崇拜

序曲:孤单的巴松管以怪异的高音奏著,后来其他乐器加入,描绘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

春之预兆:少女之舞:以拨弦效果为作引子,带出强劲的异教舞曲,当中充满隆然作响切分音节奏。

掠夺竞赛:弦乐萦绕不散,木管乐辗转回旋,加上定音鼓的重撃与铜管乐狂乱叫号,形成急促和激烈的气氛。

春天的轮舞:乐曲气氛突然大变,高音与低音单簧管演奏柔和的俄罗斯民谣,而随着此幕结束,紧接其后的是焦躁的舞曲,低音反复以四个级进的音组成。

部落争战及智者之列:铜管乐欣然跃动,其它乐部却仿佛决意破坏气氛。随着音乐速度加快,乐曲气势亦渐趋激烈。

大地的奉献:温柔,短促而神秘。

大地之舞:这首急速的舞曲感觉粗犷,充满出其不意的插奏,亦以相当突然的方式结束。

第二部分:祭献

序曲:黑夜反复浮现的呼唤。

少女的神秘圈子:随着曙光初露,一群少女将要在当中选出一位跳舞至死。少女们互相围绕着旋转,最后被围着的一个便成为祭品。

当选少女赞美之舞:本段以此幕开首奏出十一下鼓声,表示十一名少女正在围绕着当选的一位,跳着挑衅性的舞蹈

祖先的呼唤:铜管乐部之军号及定音鼓的重击,呼召先祖见证祭典。

祖先的仪式:抑制而催眠的鼓撃下,各种木管乐比喻祖先出现,并以威力逼人的气势行进。

少女的献祭舞:剧情讲述少女跳舞至死,乐曲亦发展至狂乱之地步,而最后的迸发更引领乐曲迈向其粗暴与坚定不屈的尾声[2]

视频

春之祭 相关视频

舞蹈《春之祭》
杨丽萍执导的现代舞剧《春之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