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学批评原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文学批评原理》,现代文艺学专著。I.A.理查兹著。初版于1924年,其后多次再版。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全书共35章,约中文22万字。在“序言”里,理查兹指出:“批评理论所赖以建立的两个支柱就是对价值的描述和对交流的描述。”(伦敦Routledge 1967年版第25页)因此本书所作的主要工作就是阐明艺术的价值和交流特性。关于艺术的价值,他主张一种自然主义的艺术价值论,其核心概念是“冲动”,冲动既是生理的需要,又是心理的需要。他认为任何东西,只要它能够满足一种欲望,而没有阻碍其他同样重要或更为重要的欲望,那么它就是有价值的。艺术的价值也就在于此。艺术是一种经验,这种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并没有质的区分只有冲动的量的差别。在艺术经验中,冲动的发展和综合达到了顶点。与这种艺术价值论相一致,理查兹阐发了其艺术交流论。认为艺术的作用在于它能使我们的冲动条理化,使我们的经验秩序化。我们通常是以一种自己不甚了解的方式从一个混乱状态进入一个有组织的状态,典型的方式是通过其他心灵的影响,而艺术就是传播这些影响的主要手段。艺术是交流活动的最优越形式。艺术交流之所以能够形成,是因为人们有着同样的生理和心理结构,各人的经验之间具有同一性。他指出,艺术交流离不开语言的运用。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用法,一种是用来指涉事物的语言的科学用法,一种是用来表示由指涉带来的情感和态度的效果的语言的情感用法。运用语言表达感情是文学交流的特性。此外,本书还论述了怎样分析文学作品的问题,并对现代美学中的一些观点作了辩驳。

本书是理查兹的代表作,它的出版标志着英美新批评的开始。本书连同作者的其他早期著作为英美新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因而在英美批评界颇享声誉。

作者介绍

I.A.理查兹(IvorArmstrong Richards,1893—1980),英国文艺理论家、诗人。毕业于剑桥大学,并留校任教。1930年来中国清华大学讲学,此后长期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首创“语义学派”的理论,并应用于文学批评,在欧美产生广泛影响。著述甚丰,另有《美学基础》(合著)、《意义的意义》(合写)、《科学与诗》、《实用批评》、《修辞哲学》等。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1],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2]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文学批评原理 相关视频

第16章 文学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学批评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文献

  1. (论文)百科全书的编纂体制与体例,道客巴巴,2015-07-08
  2. 第十讲科学学派_图文,豆丁网,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