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手三里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揭密真相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视为专业意见。任何医药相关资讯,应谘询专业人士。

手三里穴 Shǒu sān lǐ(LI10),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亦称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的合穴,五行属土。别名:三里,鬼邪,上三里,因为它能通知上中下三部的疾病,所以称为手三里。手三里穴位置:手即上肢,三为数字,里乃居也,此穴居上肢肘髎穴下3寸,故名手三里。中医认为刺激手三里穴有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胃等作用。


穴位含义

大肠经浊气在此降地并覆盖较大的范围。
1.“手三里穴”。“手”,指穴所在部位为手部。“三里”,指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该穴名意指大肠经冷降的浊气在此覆盖较大的范围。本穴物质由上廉穴传来,上廉穴的水湿云气化雨而降,在该穴处覆盖的范围如三里之广,故名。“三里”、“上三里”之名意与此穴同。
2.“鬼邪穴”。“鬼”,与神相对,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所处为地部。“邪”,指邪气。鬼邪名意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的水湿。本穴物质为大肠经经气中浊降于地的经水,脾土受之,脾土喜燥而不喜湿,今受之水湿,实为受邪之害,故名“鬼邪”。


概况

【取穴】侧腕屈肘,在阳溪穴曲池穴的连线上,曲池(肘横纹)下2寸处取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和地部之水。
【运行规律】天部的水湿云气沉降于地,地部的水液一部分渗入脾土之中,一部分气化上行曲池穴。
【功能作用】润化脾燥,生发脾气[1]


作用功效

【功效应用】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胃。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缓解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等;
2.消化系统疾病;缓解溃疡病,肠炎,消化不良等;
3.五官科系统疾病:缓解牙痛,口腔炎等;
4.其它:缓解颈淋巴结核,面神经麻痹,感冒,乳腺炎等。
5.弹拨手三里对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不适感有效。
【配伍应用】
手三里穴配曲池穴治上肢不遂。
手三里穴配颊车穴治颊肿。
手三里配中脘、足三里治溃疡病、腹泻。
手三里穴配天井穴、少海穴治肘挛不伸。
手三里穴配温溜穴、曲池穴、中渚穴、丰隆穴,有利咽喉,清邪热作用,治喉痹不能言。
手三里穴配臂臑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治上肢不遂。
手三里穴配肩髃穴、合谷穴,有调理肠腑作用,主治腹胀,吐泻。
手三里穴配肾俞穴、委中穴,有通经活络作用,主治急性腰扭伤。


日常保健

1.缓解手臂酸痛、麻木
任何情况下出现手臂麻木、疼痛或者其他不舒服都可以通过按揉手三里以缓解不适,对上肢不遂能起到缓解和治疗的作用。
2.治疗腰腿痛
手三里对因“肠腹时寒”引发的“腰痛”有很好的治效。手三里穴不仅可用于治疗上肢疼痛,通过掐按等强刺激手法,还可以用于下肢疼痛的治疗,止痛效果好。具体方法如下:前臂稍屈曲,用对侧拇指腹按于手三里穴,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3.牙痛之特效穴位
胃火牙痛,一般由辛辣之物引起,发作时下牙疼痛剧烈,即便服用止痛药也未必见效。此时,可紧急掐按双侧内庭、颊车和手三里穴,5分钟后便可见效;肠火牙痛由大肠实火造成,刺激双侧合谷、曲池和手三里穴,其效果立竿见影;虚火牙痛属肾虚牙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且牙齿根部有松动迹象,可每天刺激合谷、手三里、太溪3分钟,以补足肾阴,缓解疼痛。
一手屈肘放于胸前,另一手屈肘用拇指垂直弹拨该手臂的手三里穴,弹拨时,用手臂发力,带动腕部活动,不可直接用腕部发力,以免造成腕部损伤。弹拨该处酸痛感明显。每次弹拨3~5分钟,早晚各一次,双手交替。


穴位疗法

【针灸】直刺手三里穴0.5~0.8寸,局部酸胀沉重,针感可向手背部扩散。
【艾灸】艾炷灸或温针灸手三里穴5~7壮,艾条灸手三里穴10~20分钟。
【推拿】手三里穴点按方法:顺逆时针方向按揉100次有泻火,功邪的作用,起到泻火,镇痛的效果。逆时针方向按揉100次则是调补气血,有补益之功,起到调养,止痛的效果。
除此之外,按揉手三里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将一侧的手臂放在桌面上,然后将另一侧的手肘放在穴位上,用手肘来轻轻的按揉此穴。
【按摩】常用拇指揉手三里穴,每次1~3分钟,可治疗腰膝痛


视频

膏穴疗法手三里穴:主治偏瘫,手臂腰肩背痛等


参考文献

  1. 手三里穴,穴位密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