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腸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腸經
dachangjing.jpg
圖片來源 經絡穴位圖講解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125/07/46406490_724884432.shtml


手陽明大腸經[1] 是和肺經關係非常密切的經脈。呼吸系統有疾病時,以大腸經上的曲池穴位為治療點,是經常使用的療法。現代醫學中,大腸是承接小腸以上的直腸結腸盲腸,並以下連接肛門為終點的消化器官之一。然而,以中醫學而言,大腸是指從肚臍上約一、五寸的穴位開始,經直腸直通肛門的整個系統。大腸經發生異常時,會有牙痛、鼻塞、口乾渴、喉嚨腫等症狀出現。若壓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時,亦會有疼痛感。因為肺機能不好,所以皮膚會出現蒼白乾燥、失去光澤的現象;又因養份無法順利運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傾向。壓迫腹部的肚臍兩側及腰部時,會產生疼痛感。身體出現以上所述的症狀時,使用大腸經的穴位加以治療,症狀能減輕,身體也會感到輕快。治療大腸經的穴位有二十個[2],臉部有迎香、水溝。脖子部有扶突、天鼎。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溫溜、偏歷、陽穀。手掌有合谷、三間、二間、商陽等。

大腸經功效

大腸經可以有效地防治皮膚病,中醫講肺主皮毛,肺與大腸相表里,肺的濁氣不能及時排出會直接通過大腸排泄,肺功能弱了,體內毒素便會在大腸經淤積,所以臉上起痘身上起濕疹這些問題,大腸經可以十分好的調節,我門可以用刮痧法把裡面積攢的淤毒刮出去。

  大腸經屬陽明經是氣血都很旺的經絡,可以幫助人體增強陽氣或把多餘的火氣去掉。 手陽明大腸經經氣異常而致的病證。《靈樞·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慄不復。為此諸病,盛則寫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脈經·大腸手陽明經病證》:「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則泄,當臍而痛,不能久立。」「大腸有寒,鶩溏。有熱,便腸垢。大腸有宿食,寒慄、發熱有時,如瘧狀。大腸脹者,腸鳴而痛,寒則泄食不化。」

  患手陽明大腸經疾病者,主要反應在頭、面、耳、鼻、喉及熱病,有下列病候:口乾,鼻塞,衄血,齒痛,頸腫,喉痹,面癢、面癱、眼珠發黃,肩前、臂及食指痛,經脈所過處熱腫或寒冷或發寒顫抖,腸絞痛,腸鳴、泄瀉。

  大腸經的失調會引致與大腸功能有關的病症如腹痛、腸鳴、泄瀉、便秘、痢疾等。此外,由於大腸經經過口腔及鼻,因此牙痛、流清涕、流鼻血、循經部位的疼痛或熱腫等病症都可能顯示了大腸經出現問題。

  本經腧穴主治:頭面五官疾患、咽喉病、熱病、皮膚病、腸胃病、神志病等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虛症:腹痛,腹鳴腹瀉、大腸功能減弱、肩膀僵硬、皮膚無光澤、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實症:腹脹、易便秘、易患痔瘡、肩背部不適或疼痛、牙疼、皮膚異常、上脘異常等。


大腸經的位置

  從食指末端起始(商陽),沿食指橈側緣(二間、三間),出第一、二掌骨間(合谷)、進入兩筋(拇長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間(陽溪),沿前臂橈側(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里),進入肘外側(曲池、肘髎),經上臂外側前邊(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邊(肩髃、巨骨,會秉風),向上交會頸部(會大椎),下入缺盆(鎖骨上窩),絡於肺,通過橫膈,屬於大腸。

  它的支脈:從鎖骨上窩上行頸旁(天鼎、扶突),通過面頰,進入下齒槽,出來挾口旁(會地倉),交會人中部(會水溝)--左邊的向右,右邊的向左,上夾鼻孔旁(鎖骨上窩),絡於肺,通過橫膈,屬於大腸。

大腸經的穴位

  本經一側20穴(左右兩側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於上肢背面的橈側,5穴在頸、面部。首穴商陽,末穴迎香。主治胃、腸等腹部疾病,神經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熱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經脈所過部位之病症。

  本經穴位:商陽穴、二間穴、三間穴、合谷穴、陽溪穴、偏歷穴、溫溜穴、下廉穴、上廉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肘髎穴、手五里穴、臂臑穴、肩髃穴、巨骨穴、天鼎穴、扶突穴、口禾髎穴、迎香穴。

穴位 定位 解剖 主治 配伍 刺灸法 附註
商陽穴 在手食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 有指及掌背動、靜脈網;布有來自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橈神經的指背側神經。 耳聾,齒痛,咽喉腫痛,頜腫,青盲,手指麻木,熱病,昏迷。 配少商點刺出血治熱病,昏迷。 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 手陽明經所出為「井」。
二間穴 微握拳,當手食指本節(第2掌指關節)前橈側凹陷中。 有指屈淺、深肌腱;有來自橈動脈的指背及掌側動、靜脈,布有橈神經的指背側固有神經,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目昏,鼻衄,齒痛,口歪,咽喉腫痛,熱病。 配合谷治齒痛。 直刺0.2~0.3寸 手陽明經所溜為「滎」。
三間穴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節(第2掌指關節)後,橈側凹陷處。 有第一骨間背側肌,深層為拇內收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頭靜脈其示部),指掌側有固有動脈;布有橈神經淺支。 咽喉腫痛,牙痛,腹脹,眼痛,腸瀉,洞泄。 目中漠漠,即尋攢竹、三間。 直刺0.3-0.5寸。 手陽明經所注為「輸」
合谷穴 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簡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第一骨間背側肌中,深層有拇收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為頭靜脈的起部,腧穴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布有橈神經淺支的掌背側神經,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頭痛,目赤腫痛,鼻衄,齒痛,牙關緊閉,口眼歪斜,耳聾,痄腮,咽喉腫痛,熱病無汗,多汗,腹痛,便秘,經閉,滯產。 配太陽治頭痛;配太沖治目赤腫痛;配迎香治鼻疾;配少商治咽喉腫痛;配三陰交治經閉,滯產;配地倉頰車治眼歪斜。 直刺0.5~l寸。 l)手陽明經所過為「原」。(2、《神應經》:孕婦不宜針。別名:虎口。
陽溪穴 在腕背橫紋橈側,手拇指向上翹時,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當拇短、長伸肌腱之間;有頭靜脈、橈動脈的腕背支;布有橈神經淺支。 頭痛,目赤腫痛,耳聾,耳鳴,齒痛,咽喉腫痛,手腕痛。 配合谷治頭痛。 直刺0.5~0.8寸。 手陽明經所行為「經」。
偏歷穴 屈肘,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處。 在橈骨遠端,橈側腕伸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有頭靜脈;掌側為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背側為前臂背側皮神經和前臂骨間背側神經。 目赤,耳鳴,鼻衄,喉痛,手臂酸痛,水腫。 配曲池治手臂疼痛。 直刺或斜刺0.5~0.8寸。 手陽明經絡穴。
溫溜穴 屈肘,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處。 在橈側腕伸肌肌腹與拇長展肌之間;有橈動脈分支及頭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與橈神經深支。 頭痛,面腫,咽喉腫痛,疔瘡,肩背酸痛,腸鳴腹痛。 配合谷治頭痛。 直刺0.5中l寸。 手陽明經郄穴。
下廉穴 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4寸處。 在橈骨的橈側,橈側有腕伸短肌及腕伸長肌,深層有旋後肌;有橈動脈分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及橈神經深支。 頭痛,眩暈,目痛,肘臂痛,腹脹,腹痛。 配足三里治腹脹,腹痛。 直刺0.5~l寸。
上廉穴 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3寸處。 在橈側腕伸肌肌腹與拇長展肌之間;有橈動脈分支及頭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與橈神經深支。 頭痛,肩膊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腸鳴腹痛。 配曲池治手臂麻木; 直刺0.5~l寸。
手三里穴 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 肌肉、神經同下廉穴,血管為橈返動脈的分支。 齒痛頰腫,上肢不遂,腹痛,腹瀉。 配曲池治上肢不遂。 直刺0.8~1.2寸。
曲池穴 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橈側腕長伸肌起始部,肱橈肌的撓側;有橈返動脈的分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內側深層為橈神經本干。 咽喉腫痛,齒痛,目赤痛,瘰癧,癮疹,熱病上肢不遂,手臂腫痛,腹痛吐瀉,高血壓,癲狂。 配血海,足三里治癮疹;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沖、大椎治高血壓。 直刺l~1.5寸。 l)手陽明經所入為「合」。2)參考資料:據報道,在犬闌尾壁內直接注射B-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以引起實驗性闌尾炎,用強刺激手法針刺「曲池」和「闌尾」穴,證明對實驗性闌尾炎有肯定的治療作用。
肘髎穴 在臂外側,屈肘,曲池上方l寸,當肱骨邊緣處。 在橈骨外上髁上緣肱肌起始部,肱三頭肌外緣;有橈側副動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及橈神經。 肘臂部瘓痛,麻木,攣急。 配曲池治肘臂疾病。 直刺0.5~l寸。
手五里穴 在臂外側,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3寸處。 在肱骨橈側,為肱橈肌起點,外側為肱三頭肌前緣;稍深為橈側副動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內側為橈神經。 肘臂攣痛,瘰癧。 英語版《綠野仙蹤》 配曲池治肘臂攣痛。 避開動脈,直刺0.5~l寸。
臂臑穴 在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七寸處。 在肱骨橈側,三角肌下端,肱三頭肌外側頭的前緣;有旋肱後動脈的分支及肱深動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橈神經本干。 肩臂痛,頸項拘攣,瘰癧,目疾。 配光明治目疾。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肩髃穴 在臂外側,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向凹陷處。 有旋肱後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腋神經。 肩臂攣痛不遂,癮疹,瘰病。 配肩髎治肩臂疼痛。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手陽明經與陽蹺脈交會穴。
巨骨穴 在肩上部,當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 在斜方肌與岡上肌中;深層有肩胛上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分支,副神經分支,深層有肩胛上神經。 肩臂攣痛不遂,瘰癧,癭氣。 配肩髃,肩髎治肩痛。 直刺,微斜向外下方,進針0.5~l寸。 手陽明經與陽蹺脈交會穴。
天鼎穴 在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後緣,當結喉旁,扶突與缺盆連線中點。 在胸鎖乳突肌下部後緣,淺層為頸闊肌,深層為中斜角肌起點;有頸外淺靜脈;為副神經、頸皮神經在胸鎖乳突肌後緣穿出處,深層為膈神經的起點。 暴喑氣梗,咽喉腫痛,瘰癧,癭氣。 配少商治咽喉腫痛。配合谷治癭氣。 直刺0.5~0.8寸。
扶突穴 在頸外側部,結喉旁,當胸鎖乳突肌前、後緣之間。 在胸鎖乳突肌胸骨頭間頸闊肌中,深層為肩胛提肌起始點;深層內側有頸升動脈;布有耳大神經,頸皮神經,枕小神經及副神經。 咳嗽,氣喘,咽喉腫痛,暴喑,瘰癧,癭氣。 配合谷治癭氣。 直刺0.5~0.8寸。
口禾髎穴 在上唇部,鼻孔外緣直下,平水溝穴。 在上頜骨犬齒窩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動、靜脈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經、三叉神經第二支下支與眶下神經的吻合叢。 鼻塞,鼽衄,口歪,口噤。 直刺或斜刺0.3~0.5寸。
迎香穴 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 在上唇方肌中,深部為梨狀孔的邊緣;有面動、靜脈及眶下動、靜脈分支;布有面神經與眶下神經的吻合叢。 鼻塞,鼽衄,口歪,面癢,膽道蛔蟲症。 斜刺或平刺0.3~0.5寸。 l、手、足陽明經交會穴。2、《外台》:不宜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