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深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深切
张深切档案照
出生 (1904-08-19)1904年8月19日
日治台湾 台中州南投草屯
逝世 1965年11月8日(1965-11-08)(61岁)
台湾台中市
教育程度

日治台湾 南投厅草鞋墩公学校
日本 东京传通院砾川小学
日本东京府立化学工业学校
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国语师范学校

广州市中山大学法政系肄业
年代 20世纪哲学
研究领域 台湾哲学
汉语名称
简化字 张深切
繁体字 張深切
汉语拼音 Zhāng Shēnqiè
闽南语白话字 Tiuⁿ Chhim-chhè

张深切(1904年8月19日-1965年11月8日[1] ),南投草屯人,另名嘉裕,字南翔,曾化名张死光[2]鲁迅来往,笔名列良、南翔、楚女、者也、之乎、红草等。一生奔波台、日、中等地革命事业,为致力于台湾文艺理论的哲学家。

生平

张深切出生于南投草屯。其生父母张狮、曾钳,因家贫于 1908 年过继给草鞋墩(今草屯镇玉峰里)樟脑仕商张玉书做养子。1911 年入学私塾,由鹿港地方名儒洪月樵、施梅樵等授业。三年后入草鞋墩公学校,但因五年级时说台湾话受罚而发难,反被日籍教师殴打逐出校门。1917 年 8 月随父栎社诗友林献堂赴日读书,就读东京传通院砾川小学校、丰山中学等,期间转学东京府立化学工业学校東京府立化學工業學校,更一度返台,后于 1922 年插班到基督教学校青山学院中学部三年级。在台湾及日本的求学经验,不断刺激其反日殖的自我民族认同,张深切在东京台人聚住的高砂寮结识台籍社运要角如彭华英范本梁林呈禄等,也因此受左翼民族主义之浪潮影响[3]

1923 年 9 月,因关东大地震校舍严重损毁转赴中国上海,隔(1924)年就读新立的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国语师范学校(吴稚晖为创校校长[4]);同年加入上海台湾留学生许乃昌蔡惠如等创立的“上海台湾青年会”,在“国耻纪念日”演讲会抵制台湾总督府“始政纪念”并揭露台湾民众的悲惨情状,又与谢雪红蔡孝乾等在上海共同成立以台湾民主自治为诉求的“台湾自治协会”,1925 年 10 月与李春哮等筹组“草屯炎峰青年会”倡议三民主义。同年 11 月发表日文短篇小说《总灭》。

1926 年 9 月 15 日,因上海经商失败转至广州,思想从主义转奉国家民族,誓为“孤独的野人”,加入张秀哲、郭德金、林文腾、李友邦等就读黄埔军校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等地台籍留学生于同年 12 月 16 日组成的“广东台湾学生联合会”并担任委员;隔(1927)年 2 月 15 日,台湾学生联合会由张秀哲带队,参观黄埔军校的活动,随后 3 月 27 日秘密组织“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 ”[5],主张重建台独革命旗帜,以“弱小民族”联合向日本帝国主义宣战。甫考入广州中山大学法科政治系的张深切,同张秀哲、郭德金等与时任教授兼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鲁迅往来,在其指导和帮助下进行文艺工作,更因被推选为青年团“宣传部部长”,故热衷参与政治文艺活动,创刊《台湾先锋》。

1927 年 4 月国民党展开清党,同时间张深切为筹款回台,因涉入指导策划 5 月“台中一中学生罢课事件”(炊事件)被捕入狱[6] ,后虽无罪开释,但随后再以涉嫌“广东事件”被捕判刑两年[7],直到 1930 年才出狱。狱中期间大量阅读东西思想经典,再次自我批判对主义与国族之思想,著有《狱中记》。出狱后推展文化启蒙运动,以实践其“文艺大众化,须从演剧做起”[8]的信念。1930 年 8 月与何集璧等人在台中兴业组合楼上举行“台湾演剧研究会”发会式,随后11月公演《论语博士》、《暗地》、《接木花》等剧但因过份社会写实而遭禁。1932年1月前往上海,3月赴孙文秘书山田纯三郎山田純三郎创办《江南正报》担任副刊编辑。次年返台进“东亚共荣协会”的《台中新报》(后改为《东亚新报》)任编辑。1934 年 5 月于台中成立“台湾文艺联盟”并担任委员长,发行《台湾文艺》[9]

1938 到 1940 年间,张深切先赴东北,后往北平,在汪精卫政权华北政务委员会统治下工作,与鲁迅周作人有来往。在北平期间曾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职兼训育主任,也在新民书院教授日语。1939 年 9 月创办《中国文艺》担任主编及发行人,后来则转到“新民印书馆”任事。1945 年曾遭日本特务拘捕随获释,战后曾协助滞留北京台籍军伕返台。1946 年携眷回台,9 月应时任台湾省立台中师范学校校长洪炎秋邀请出任教务主任。二二八事变,张深切遭指控协助谢雪红反抗国民政府,因而不得不逃到南投中竂山区藏匿半年,期间写下《我与我的思想》、《在广东发动的台湾革命运动史话》等。一年后获平反,但此后长期遭到特务之跟监。虽台湾省行政公署长官陈仪曾邀请担任《中央日报》或《台湾新生报》社长一职,但张深切却对公职已不再感兴趣,沈潜于中国古代哲学世界、文艺戏剧创作及著述活动。1951 年发表〈雾社樱花遍地红〉、随后1954 年《孔子哲学评论》一出版即因内容遭禁。

1957 年投入影剧事业,与刘启光、林快青等人合组“艺林影业公司”。张深切编剧《人间与地狱》、《生死门》、《婚变》、《荔镜传》等,并拍摄自编自导台语片《邱罔舍》(同年9月21日首映),1962 年获颁第一届金马奖故事类特别奖。尽管获得肯定,但因投资失利耗去其大部分积蓄。1961 年在台中开“圣林咖啡厅”进而结识徐复观,后往返林业事务,又开“古典咖啡厅”,同年出版自传《里程碑》,又叫《黑色的太阳》共四册。1965 年 11 月 8 日因肺癌逝世。同年 12 月 31 日,《台湾风物》邀陈重光、洪炎秋徐复观、陈逸松、王锦江等著文,出版“张深切纪念专号”。

参考文献

  1. 张锦郎. 台湾历史辞典补正─人物词条补正. 台湾历史辞典补正─人物词条补正. 台北: 台湾学生书局. 2009: 29–30. ISBN 9789571514772. OCLC 506080873. 
  2. 鲁迅. 日记十六. 鲁迅日记. 维基文库“二月二十四日雨。上午得伏园信,十八日塘村发。赴文科教授会。下午叶少泉来。得郑宾于信。得矛尘信,二十日发。晚张秀哲、张死光、郭德金来。”;“三月二十八日雨。下午庄泽宣来。斥宋?。夜张秀哲、张死光来。濯足。” 
  3. Iris Vrabec(蓝依琳). Der taiwanesische Intellektuell Zhang Shenqie: Sein Leben sowie sein literarisches und philosophisches Werk (PDF). Fakultät für Ostasienwissenschaften, Ruhr-Universität Bochum. Dissertation der Philosophie. 2006. 
  4. 王学哲; 方鹏程. 勇往向前:商务印书馆百年经营史 1897-2007. 台北: 商务印书馆. 2007: 7. ISBN 9570521716. OCLC 173219161. 
  5. 近藤正己; 林诗庭(译). 总力战与台湾──日本殖民地的崩溃(上). 台北: 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14: 473. ISBN 9789863500322. OCLC 897754296. 
  6. 张季琳. 张深切和下村湖人的对决:以台中一中罢课事件为主. 中国文哲研究通讯. 2014-06-01, 24 (2). ISSN 1017-7558. 
  7. 陈佑慎. 社会运动的第一堂课-台湾青年张深切与中国国民革命(1924-1927). 史原. 2013-09-01, (复刊4). ISSN 1027-7641. doi:10.6672/shiyuan.2013.25.04. 
  8. 张深切. 台湾文艺的使命. 台湾文艺. 1935, 2 (5): 19-21[台中:台湾文艺联盟,昭和10年5月5日](收入《张深切全集》,卷11,页191-196) 
  9. 郭启传. 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 台北: 国家图书馆. 2003: 428–429. ISBN 9576783895. OCLC 62034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