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张国华(1914年10月-1972年2月21日),原名张富桂,男,江西永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张国华是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共中央委员。

目录

人物简介

张国华,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班长、干事、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巡视团主任,第二师六团党总支书记,军团政治教导大队政治委员,河东游击支队政治总计任,陕南游击支队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战士话剧团主任,一一五师直属队政治处主任,鲁西军区第七支队政治委员,教导第四旅政治委员兼湖西军区政治委员、中共河西区委书记,冀鲁豫军区第九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七纵队副政治委员,豫皖苏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十八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藏军区司令员,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

文革时期

1966年5月,全国性的“文革”开始。身为西藏党政军主要负责人的张国华,坚决执行中央一系列稳定边疆的决定和措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减轻内乱伤害,努力维护西藏社会局势的稳定。他在自身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仍日夜操劳,调解各派群众组织的矛盾,劝诫内地来藏学生不要干扰部队工作、指示学生不要到农牧区和边境串联,向周恩来总理提出把阿沛·阿旺晋美等上层爱国人士接到北京加以保护,派出部队守护布达拉宫等文物古迹,报请中央将西藏重点古迹列为国务院文物保护单位等,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为西藏稳定尽职尽责;同时继续推动西藏各项工作,致力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国防和边境地区建设,使西藏工作在曲折中前进。因积劳成疾,张国华进军西藏时患上的心脏病复发,在周恩来总理的敦促下到北京治病。张国华从接受进藏任务到“文革”初期调出西藏,共十七年,是他在一个地区、一个岗位上连续工作时间最长和成就最辉煌的时期。

1967年后,张国华先后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成都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革委会主任,全面负责军地工作。在四川派性斗争激烈、生产困难、社会动荡的艰难形势下,张国华力撑危局,以极大的耐心和魄力,在消除派性、平息武斗、恢复生产、缓和局势、支调粮油保障北京、上海的供应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张国华继续为中央处理西藏问题献力,表现出大局意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受到毛主席的表扬,在接见中多次亲切称呼张国华为“井冈山”[2],彰显其革命精神。

“文革”混乱的局面,使得张国华在举步维艰的环境中要处理大量棘手事务,日夜无休,他的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等病症反复发作,但他仍为党和人民忘我地工作。1972年2月20日,张国华主持会议正在作讲话时,心脏病突发,倒在会场上。周恩来总理得知后立即指示派专家组成医疗组赶赴成都抢救,但终未挽回张国华的生命。2月21日,张国华与世长辞,年仅58岁。张国华逝世后,周恩来总理在重大国事活动中专门抽出时间,亲往北京西郊机场迎接张国华骨灰,含泪叹惜:“中央正要用他的时候,他却过早走了”。毛泽东主席对张国华的逝世深为痛惜,在之后的一次会议安排接见活动时感叹:“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张国华奋斗一生,南征北战,一步步成长为军事政治俱全的开国将军,主政一方的党政军领导,为中国革命特别是为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建功卓著。张国华等革命先辈的不朽勋业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西藏各族人民永远怀念他!

视频

张国华 相关视频

面对军中情绪复杂的情况,张国华军长决定亲自动员
揭秘:为何要派张国华率领十八军成为进藏的主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