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帝国皇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帝国皇冠

图片来自腾讯

帝国皇冠(The Imperial State Crown), 是由英国乔治六世国王于1937年加冕而制作的,取代了1838年为维多利亚女王制作的皇冠。

英王在伦敦西敏寺接受加冕时戴上君主加冕专用的圣爱德华皇冠,正式加冕为英国国皇。 典礼结束后,英王会换上重量较轻的帝国皇冠离开西敏寺,接著一路回到白金汉宫。 同时帝国皇冠也被用于国家其他场合,包括英国国会的年度开幕典礼上, 英国女王配戴帝国皇冠出席典礼发表致辞,以示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新一届国会的正式开始。

曾有专家预估,价值落在30亿至50亿英镑左右。不过,有英媒指出,由于皇冠没买保险,因此实际价值并无人可估计,故被誉为“无价之宝”。[1]

皇冠外观

帝国皇冠在1937年为乔治六世国王(伊丽莎白二世父亲)加冕所制作而成。 皇冠的直径约31.5公分、重量约1公斤,有四朵鸢尾花,与四个十字纹相间,另有两个拱形装饰交叉顶着一个圆球及其上的十字纹。皇冠的软料是镶着貂绒边的紫色天鹅绒,框架则由和铂金打造而成,并镶嵌了2868颗钻石、17颗蓝宝石、11颗祖母绿色、269颗珍珠以及4颗红宝石;最中心的硕大红色宝石,是知名的“黑王子红宝石”(Black Prince's Ruby),后来证实它是一颗红色尖晶石,传说它曾经属于黑太子爱德华(Edward, the Black Prince),接著传到儿子爱德华三世,尔后是亨利五世手上。

而中心的钻石,即是317克拉的卡利南钻石二号(Cullinan II Diamond),是世界上第二颗的钻石来自世界第一大颗的钻石卡利南钻石原石。其中还包括了皇家收藏中最古老的宝石“圣爱德华蓝宝”,据说这颗蓝宝石曾被11世纪的英格兰国王忏悔者爱德华戴在戒指上,并于1163年在他的坟墓中发现,至今此宝石被放置在皇冠顶部十字架的中心。[2]

历史背景

1905年,英国殖民地南非卡利南矿场开采出1颗重达3106克拉(约621.35公克)的钻石原石,是已被发现的最大天然钻石原石,被叫做“卡利南钻石”(Cullinan Diamond)。根据开普敦钻石博物馆所展出的复制品显示,其大小约与一个人的拳头相仿。

这颗钻石随后被献给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King Edward VII),并由工匠切割为9大块,其中最大块钻石达530克拉,被称为“大非洲之星”,现在镶嵌在查尔斯三世加冕典礼的权杖上;第二大块钻石被称为“非洲之星二号”,重达为317克拉,则镶嵌在帝国王冠之上。

来自 Bazzar 的图片

现在的帝国皇冠是在维多利亚女王皇冠的基础上一步步改造而来的。此前,帝国皇冠已经存在过好多个版本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帝国皇冠造于1838年,之后帝国皇冠还先后被用于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的加冕。

1937年,为了乔治六世(伊丽莎白二世父亲)的加冕仪式,一顶与维多利亚女帝国皇冠一样的新皇冠被制作出来,上面镶嵌的宝石都是从旧皇冠上移过去的。但新皇冠多少还是有了些改动,除了部分宝石的位置改变了以外,比起旧皇冠也更加轻便了。

1953年,为了适应新加冕的英王伊丽莎白二世,帝国皇冠的尺寸被改小,高度也被降低了1英吋(25毫米),使得外观显得更加女性化。尽管这样,据说女王还是因为皇冠之重,不小心在加冕那天的归途中滑倒了。[3]

近年全球兴起归还殖民时期被掠夺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风潮,南非人也出现要求归还钻石的呼声。约翰尼斯堡律师卡曼咖(Mothusi Kamanga)在网路上发起请愿活动,呼吁英国归还“非洲之星”钻石, “钻石需要回到南非,以成为我们的骄傲、传统和文化的标志。我认为总体而言,非洲人民开始意识到,去殖民化不仅仅是让人们拥有某些自由,也要让我们收回遭到剥夺的东西。”[4]

视频

【皇室王冠】解密英国第二王冠大英帝国王冠 【The Royal Crown】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