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尼伯龙根的指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尼伯龙根的指环
图片来自epochtimes

尼伯龙根的指环》(德语:Der Ring des Nibelungen,意为“尼伯龙人的指环”),是一个由四部歌剧组成的系列,由华格纳作曲及编剧,整个于1848年开始创作,至1874年完成,历时共26年。创作灵感来自北欧神话《诸神黄昏》及日尔曼叙事诗尼伯龙根之歌》内的故事及人物,特别是冰岛家族传说Icelanders' sagas,冰岛历史英雄故事散文)。

创作历程

起初,华格纳在整理尼伯龙根之歌后打算将其写成歌剧脚本,却招致很多质疑,多数人认为这样庞大的脚本无法配成音乐。华格纳先选取了故事的一部分创作了歌剧《齐格菲之死》(Siegfrieds Tod),也就是后来《诸神的黄昏》的前身,该作品是以布伦希尔德引齐格菲进入瓦尔哈拉天宫作为结局。

不久后,华格纳觉得不满意,认为该剧缺乏更深一层的伦理意义,并且无法在剧院里演出,所以他增加了一部《青年齐格菲》(Der junge Siegfried,成为《齐格菲》的基础),并将结局改得含有深奥的玄学意味。最后,为了使全剧完整,又补充了《女武神》及序剧《莱茵的黄金》。从音乐上来看,《女武神》与《齐格菲》最精彩,而《莱茵的黄金》较为优美,《诸神的黄昏》则体现华格纳多年来所形成的终始必然的思想。他以二百多个主导动机贯穿全剧,成功的采用明暗两条线来推进剧情的发展。

《尼伯龙根指环》的总谱在1876年拜罗伊特庆典的首映前不久才完成。[1]华格纳将文字和音乐理解为一个统一体,首先涉及的是听众的“感觉”问题。因此,他运用了头韵,其一方面借助少量词汇却能“意味深长”且易懂好几,另一方面又有著重和可唱性。 在100多种音乐主题(瓦格纳一直谈论可以表达“思想”的回忆动机)和一种新型乐器的协助下,这位作曲家成功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音乐戏剧水平。

作品内容

《尼伯龙根的指环》共由四部歌剧组成,亦被华格纳称为“舞台剧庆典三日剧及序幕”,包括:

  • 序夜:《莱茵的黄金》 (Das Rheingold),共一幕四景。
  • 第一夜 :《女武神》 (Die Walküre),共三幕。
  • 第二夜 :《齐格飞》 (Siegfried),共三幕。
  • 第三夜 :《诸神的黄昏》 (Götterdämmerung),共三幕。

各部歌剧剧情介绍

第一部﹕《莱茵的黄金》

莱茵河底有莱茵少女守护的黄金,如铸成指环即可统治世界,但只有弃绝爱情的人才能做到。尼伯龙根侏儒阿尔贝里希被少女们调戏,愤而诅咒爱情,夺得黄金铸成指环。众神之王沃坦(Wotan)让巨人法索尔特与法夫纳建造瓦尔哈拉宫殿,报酬是爱之女神弗莱娅。但建成后改以尼伯龙根指环代替弗莱娅。沃坦用计夺走指环,阿尔贝里希诅咒得到指环的人必死于非命。果然,巨人兄弟为指环殴斗,法索尔特被法夫纳所杀。

第二部﹕《女武神》

年轻铁匠齐格蒙德(Siegmund)受人追击,带伤躲进齐格琳德(Sieglinde)家。齐格琳德的丈夫洪丁发觉齐格蒙德是仇敌,约次日决战。齐格蒙德和齐格琳德认出彼此是沃坦所生的孪生兄妹,同时也爱上彼此、私奔。沃坦命令女武神布伦希尔德(Brunnhilde)相助齐格蒙德,但沃坦之妻弗丽卡却主张惩罚二人的不伦之恋。沃坦屈从于弗丽卡,令齐格蒙德战死。布伦希尔德将怀孕的齐格琳德藏起,因此受罚,长眠在烈火山崖。

第三部﹕《齐格菲》

齐格琳德生下一子齐格菲(Siegfried)后去世,这个儿子为阿尔贝里希的弟弟米梅(Mime)抚养长大。齐格菲铸成宝剑,刺死已化为巨龙的法夫纳,根据林中鸟的指示取得了指环,杀了心怀不轨的米梅,并唤醒了布伦希尔德,娶她为妻。

第四部﹕《诸神的黄昏》

命运三女神编织的“命运之索”突然断裂,预示诸神即将毁灭。齐格菲把指环交给布伦希尔德作为信物,自己出外探索。阿尔贝里希之子哈根向贡特尔国王兄妹进言,说布伦希尔德和齐格菲是兄妹俩的理想结婚对象,并设计让齐格菲喝下遗忘药酒。齐格菲忘却前事,抢走布伦希尔德的指环并将她献给贡特尔。愤怒的布伦希尔德将齐格菲的弱点告诉了哈根。哈根刺杀齐格菲和贡特尔,欲抢夺指环。布伦希尔德将丈夫火葬,自己戴上指环一同殉身。莱茵河泛滥,哈根试图抢回指环,被莱茵少女拖入水底,指环物归原主。大火将瓦尔哈拉神殿吞噬。

首演

由于华格纳的歌剧乐队编制庞大,所选择的歌手在音量音色和强度方面都有特别要求,同时还需要采用一些极端措施保证聆听效果,故华格纳的崇拜者,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为他的《指环》能够上演特别出资建造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又名节日剧院,1872年5月22日动土兴建,历时两年多,于1875年竣工),其设计专为配合华格纳的要求,它将乐池沉降得更深,最嘹亮的铜管乐器放在最深处,离指挥很远,远远低于舞台上的歌手。1876年8月,《指环》全剧于该剧院首演,分四天上演,共演两次,每天下午4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首演的指挥是汉斯‧里希特。当时,演出盛况空前,几乎整个欧洲的音乐人士都齐聚这个美因河边的小镇拜罗伊特,甚至到了发生食物短缺的程度。

神话背景

北欧神话的口头传播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2世纪,并于8世纪之后的维京时代开始传播,然而受限于缺乏文字流传与中世纪前期基督教打压,北欧神话迟迟未形成系统性的纪录。约在10、11世纪左右,随著教会的教育体系正式传入斯堪地那维亚地区,一部分北欧传说被当地出身的传教士以文学形式记载,例如英格兰的贝奥武甫、冰岛的埃达、丹麦的丹麦人的事迹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等等。这批纪录又多在动荡中散迭或尘封,直至近代之后才重新被发掘。北欧神话与其他的古代神话之间有著显著的差异,北欧的神明通常不是全能、所向无敌的,而有一定的限制,本身也要面临灭亡的命运。《诸神的黄昏》中就体现了这一万物同归于尽、转换新生的思想。

尼伯龙之名来自于东日尔曼人的勃艮第部落,勃艮第皇族一般被称为尼伯龙,不过在此歌剧里尼伯龙却意为“矮人”。矮人阿尔贝里希Alberich用偷来的莱茵河黄金铸造了具有统治世界魔力的指环,本歌剧系列因此得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