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尖草坪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尖草坪區,舊稱北郊區,隸屬山西省太原市,曾入選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位於太原盆地的北端,太原城區之北,東與陽曲縣堯子尚村相連,南與萬柏林區後北屯村接攘,西與下槐樹交界,北與陽曲縣楊家井村相鄰;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全區總面積285平方公里,擁有崛圍山、汾河二庫、冽石山等著名景點。

民國十六年太原建市前,大部屬陽曲縣地;1951年8月,太原市劃為7個區,分屬第三和第五區;1970年3月,撤銷太原郊區建置,分置南、北兩郊區,始有北郊區建置;1997年,設立太原市尖草坪區[1]

尖草坪區形成

舊稱為北郊區,1927年太原建市之前大部屬陽曲縣地,僅下元、移村、西銘以南地屬太原縣。

民國十六年(1927年)太原設市後,又分屬太原市、陽曲縣太原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太原市分置內八區、外八區,今區境分屬外三、四、五、六、七、八區和陽曲縣。

1949年5月27日,太原並內八區、外八區16個區為8個區後,分屬第七、第八區和陽曲縣地。

1950年2月至8月,太原市並8個區為5個區,分屬第五區和陽曲縣。

1951年8月,太原市劃為7個區,北郊區分屬第三和第五區。

1954年4月,第三區更名為新城區,第五區更名為萬柏林區[2]

1957年3月,以新城、萬柏林及小店、晉源4個區置郊區,地又屬郊區。

1958年7月,劃郊區的南堰、和平路、萬柏林、白家莊4個街道,成立河西區,區境又分屬河西區、郊區。

1970年3月,撤銷太原郊區建置,分置南郊區、北郊區,始有北郊區建置。

1996年,北郊區轄柴村、上蘭、向陽、陽曲4個鎮,東社、小井峪、西銘、化客頭、王封、馬頭水、柏板、西墕鄉、小返、新城、中澗河11個鄉,190個行政村,245個自然村,12個社區。中共北郊區委、北郊區人民政府機關駐柴村鎮。

尖草坪區1997年之前稱作北郊區,原北郊區轄4個鎮、11個鄉:柴村鎮陽曲鎮上蘭鎮向陽鎮西銘鄉柏板鄉中澗河鄉小井峪鄉小返鄉西墕鄉東社鄉化客頭鄉馬頭水鄉新城鄉王封鄉

1997年5月8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7]33號)撤銷太原市南城區、北城區、河西區、南郊區、北郊區,設立太原市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尖草坪區轄原北城區的尖草坪、光社、上蘭、南塞、迎新街古城6個街道,原北郊區的新城、向陽、上蘭、柏板、西墕、柴村、馬頭水、陽曲8個鄉鎮及原北郊區東社鄉的小東流、大東流、西流3個村。區人民政府駐柴村鎮迎賓北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尖草坪區位於太原盆地的北端,山西省省會太原城區之北,東經112°15′~112°46′,北緯37°48′~38°06′。東與陽曲縣堯子尚村相連;南與萬柏林區後北屯村接攘;西與下槐樹交界;北與陽曲縣楊家井村相鄰,東西最大寬度為26千米,南北最長距離為22千米,總面積28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尖草坪區整個地貌分為土石山區、黃土丘陵、沖積平原、溝窪谷地、沖積扇等不同類型,地形起伏較大,境內海拔在780—1775米之間。

氣候特點

尖草坪區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年降雨量在450毫米左右,年平均溫度在7—10℃,全年日照2400—2600小時,無霜期190天左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尖草坪區礦產資源主要有石膏、硫磺、鐵礦、粘土、水泥、白灰、機磚,還有石料、汾沙等[3]

水利資源

尖草坪區地表水均屬黃河流域汾河水系,汾河一級支流泥屯河柏板河楊興河澗河均在區內匯入汾河。平均地表水資源510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為3891萬立方米,全區水資源總量為4057萬立方米。

交通運輸

尖草坪區交通便利,鐵路、公路四通八達,「北同蒲線」、「太(原)古(交)嵐(縣)線」、「太(原)寧(武)線」、「太(原)蘭(村)線」、「新蘭路」、「恆山路」、「大同路」、「108國道」及「和平北路」等市政公路交織成網。勝利橋柴村汾河大橋溝通兩岸,形成了尖草坪區城鄉環套的地理優勢。特別是剛剛打通的「西康公路」,溝通了山西省西八縣,使「西八縣」與太原市的距離縮短了一百多公里,為尖草坪區經濟的騰飛架起了一座橋樑。轄區內公路總里程達730公里。

截至2013年6月,尖草坪區有橫貫東西的興華街、金橋街、新蘭路與南北通衢的恆山路、濱河東(西)路、和平北路以及西北外環等道路構成了六縱四橫一弧的交通網絡,與通往各行政村的縣、鄉公路相連成網。還有北同蒲、太古、太嵐等鐵路以及大(同)西(安)鐵路客運專線、太原鐵路樞紐西南環線、太興鐵路線、北中環等。

經濟方面

汾河 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水網 的圖片

尖草坪區在汾河兩岸擁有肥沃的土地,便利的灌溉條件,,現已建成初具規模的五大農業基地,柴村灘向陽灘新城灘是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區,占地面積四萬畝,農業市場前景廣闊;2004年糧食產量11,908噸,蔬菜產量735,187噸,果品總產量15,399噸,肉、蛋、奶總產量分別達到2703噸、1298噸和3841噸。

該區已經形成以不鏽鋼工業園為龍頭,以冶煉製造、機械加工、石膏建材、石油化工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加上轄區內的太原鋼鐵公司太原第二熱電廠山西新華化工廠山西興安化學材料廠、東方機械廠、太原江陽化工廠太原軌枕廠等十幾家國有大中型企業,構建了雄厚的工業基礎;以興華街的各類市場、正在擴建中的太原市小商品批發市場以及正在規劃實施中的大運經濟帶,給我們展示的是發展潛力巨大的第三產業。

2005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92億元,財政收入396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3920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3062萬元。

2012年尖草坪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584285萬元,同比增長6.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414萬元,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2083878萬元,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475993萬元,增長3.3%。三次產業結構為1.0:80.6:18.4。

旅遊景區

尖草坪區內旅遊資源豐富,處於太原市的上風上水地區,是明清時代著名書法家、醫學家傅山先生的故鄉。不僅有風景秀麗的自然風光,而且擁有歷史悠久的名勝文物古蹟,集中程度高,組合良好。自然景觀各有特色,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歷史文物古蹟眾多,有廟宇30座,古墓、古蹟10多處,其中崛巍紅葉、洌石寒泉、天門積雪、土堂大佛、竇大夫寺多福寺髦仁寺等飲譽三晉,久負盛名,是太原市城北最重要的旅遊區域。

崛圍山景區

崛圍山位於尖草坪區柴村鎮呼延村西,南北走向,海拔1400米左右。因山勢走向屈而合圍,故名「崛圍」。崛圍山自古樺柏成林,尤以秋色優美的「崛圍紅葉」最為著名,居古晉陽八景之首。山中古蹟給崛圍山增添了幾分佛緣氣息,有多福寺和建於宋代的七級青峰塔。南山松林中有傅山故居青羊庵遺址飛雲峰磨牙石刻、尼姑院和花岩洞

一線天

位於太原西山28公里的小塔村,為一條長1500米,深100米的峽谷,由地質裂變而形成,石灰岩地貌。狹長如巷,平均寬度3米,最窄處只有0.3米。

黃龍古溶洞

黃龍古溶洞位於尖草坪區馬頭水鄉溝底。溶洞面積1500平方米。洞的左右環山,植被優然,洞的上端層層梯田。山田相連,洞的下端為天然流水深溝;懸崖峭壁,景觀奇特,十分險要,海拔約1200米。

竇大夫祠

竇大夫祠為春秋晉大夫竇犨祠廟,位於太原市區西北20公里的上蘭村西,汾水峽谷東側。始建年代不詳,重建於元至正三年(1085年),明清多次進行重修。祠西側為烈石寒泉。泉北有宋徽宗所書「靈泉」石刻。

風味小吃

碗脫

碗脫又名「碗眘」、「灌腸」。將面調成糊狀放入盤碟中蒸製而成,冷卻後切成條形,蘸以鹽醋、香油、辣椒、蔥蒜食用[4]

折餅

折餅俗稱「黃兒」,將黃米(糜黍)加少量黃豆、玉米磨成粗麵粉,以溫水和面,置熱炕發酵,加適量鹼或糖,攪成糊狀,舀一勺攤於鐵鏊中央,以溫火烙烤,熟後將餅對摺為半圓形,故名為折餅[5]

雞蛋醪糟

雞蛋醪糟以江米(糯米)為原料,蒸熟為米糕狀,冷卻後按不同季節放入不同量的糟曲攪拌均勻,入缸封口使其發酵,三五天即成。食用時加水和白糖,燒開後打入雞蛋,黃白相間,具有健胃潤肺、活血化瘀等醫療功效。

榮譽記錄

2018年6月,尖草坪區入選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視頻

尖草坪相關視頻

築夢輝煌40年——尖草坪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