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原圖鏈接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成药,疏风解表,清热导滞。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

中成药介绍

中成药具体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药,在中医传统理论的指导下,遵照一定的处方、生产技术工艺和质量标准,生产的复方制剂或提取加工精致而成的一种中药新型剂型。

处方来源:历史的文献记录、民间验方、新研制。[1]

特       点:具有组方严谨、疗效确切、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携带使用方便等特点。而且省去了煎剂煎煮的过程,能够应急使用,也减少了中药的异味和甘苦。

常见的剂型:注射剂、口服液体剂型(溶液型、混悬剂、乳剂)、口服固体剂型(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2]

服用中成药请详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相关医师

药品详情

主要成分

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炒)、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

性 状

本品为棕黄色至黄棕色颗粒:味甘,微苦。

方 解

  • 连翘苦,微寒。归、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 淡豆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其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之功效。用于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
  • 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3]
  •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 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 黄芩苦,寒。归、胆、、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 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
  •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经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4]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 6个月-1岁:一次1-2g(半袋-1袋); 1-3岁:一次2-3g(1袋-1袋半); 4-6岁:一次3-4g(1袋半-2袋); 7-9岁:一次4-5g(2袋-2袋半); 10岁以上:一次6g(3袋);一日3次。

不良反应

禁 忌

储 存

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事项

  1. 忌给孩子吃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 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 高血压、心脏病患儿慎用。
  5. 糖尿病患儿、脾虚易腹泻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 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 咳喘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8. 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9. 对药物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 药物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 请将药物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药物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5]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