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官山国家矿山公园(安徽铜陵国家矿山公园、安徽铜陵铜官山国家矿山公园)是2010年国土资源部批获的第二批国家矿山公园之一,坐落于铜官山区铜矿遗址,这里是铜陵这座城市的发源地,其采铜冶铜历史可上溯至商周,盛于汉唐,延至当代,到了新中国,铜陵有色公司进行了大规模开采,铜官山铜矿走向鼎盛。由于资源枯竭,2003年矿山正式关破。至此,铜官山矿结束了三千多年的开采历史[1]。
目录
简介
安徽铜陵市铜官山国家矿山公园是位于安徽省南部铜陵市建成区南侧,面积约4.95平方千米。2010年5月国土资源部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矿山公园。其采铜冶铜历史可上溯至商周,盛于汉唐,延至当代,有3000多年历史。
公园留有唐代以前的铜采冶遗迹,近代采铜过程中留下来的一些废旧设施,还有已经淘汰的矿山采掘、通风、运输设备等。另外,其采矿方案和生产T:艺,以及地质找矿研究成果,被地矿类、冶金类等院校列入教学内容,是中外地质、采矿界专家学者研究关注的重点矿区。可以说,铜官山是中国3000年来采冶铜矿资源史的缩影,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理念
依托“铜”元素,根据“山水”概念,将矿山公园建成“融合市民需求的国家4A级景区,突出生态修复的国家矿山公园,彰显文化创意的世界铜文化旅游制高点”。
规划范围
铜陵国家矿山公园位于铜陵市区东南侧,以铜官山为主体,北至北京东路,东邻沿新公路,南至石门路,西至铜官山山脚,总规划面积15.0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景点规划
规划立足区域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和国家矿山公园的发展趋势,综合铜陵国家矿山公园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现状和发展需要,在对接相关上位规划的基础上,总体形成“一心两带四片”的空间格局。
“一心”
即入口综合服务中心——铜陵国家矿山公园的第一印象区和管理中枢所在,承担政务接待、票务订售、信息咨询、商品购物、停车管理等服务功能。
“两带”
自然生态修复治理展示带:以垃圾填埋场、露天矿坑、地质危险易发地段等为基本治理对象,通过自然景观营造、微地形营造、功能性景观营造等途径,形成集中的连续的展示国家矿山公园生态修复治理成果的最佳场地。
人文生态修复治理展示带:以具有代表性的、具有突出历史价值的矿业工业建筑单体和人类活动遗迹为基本点,通过建筑空间的保护、更新和再生,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形成能够展示国家矿山公园人文生态修复治理成果的特色区域。
“四片”
按照地理方位,规划形成四大片区,即铜文化体验片(北园),铜官山观光片(西山),艺术村文娱片(东村)和庭院里休闲片(南院)。
铜文化体验片(北园):定位为政务接待、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的首要板块。围绕“三铜文化”(铜文化、铜官山文化、铜陵文化),重点挖掘、保护、复兴与传承铜陵“铜脉”,渲染与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永恒主题。北园片区规划为一期重点启动项目。
铜官山观光片(西山):定位为市民休闲、户外体验、文脉保护的主要板块。以铜官山为基本空间轮廓,主要通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改善,挖掘、恢复、植入与再现铜官山的历史文化断面,尽最大程度地还原一个真实的铜矿名山、文化名和休闲名山。西山片区规划为一期重点启动项目。
艺术村文娱片(东村):定位为影视制作、文化创意、游乐体验的重要板块。充分利用和有条件地保留部分厂区建筑和挖矿场地,改变空间生产功能,提升空间文化内涵,变“矿工”为“演员”,变“矿工”为“导游”,变“铜矿加工链”为“文化生产链”,主打“艺术村”概念。同时,围绕艺术主题,提炼艺术素材,推出军事素质拓展等文化衍生产品。东村片区规划为二期重点启动项目。
庭院里休闲片(南院):定位为乡村旅游体验、庭院经济发展的必要板块。以现有自然村为发展主体,以现有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为根本依据,抢救性挖掘、保护与演绎贡姜、花卉等特色产业,规模化种植景观性强的特色农林作物,大力推广庭院经济,有力包装主题村落,实现山北山南统筹发展,实现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南院片区规划为二期重点启动项目[2]。
视频
铜官山国家矿山公园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矿山遗址变公园 ,搜狐,2017-05-12
- ↑ 大铜官山矿山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推进会召开 ,搜狐,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