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威廉·凯林」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57: 行 57:
 
 作为一名医学從業者,凯林有一个美好的希望,那就是用一片药治愈所有的癌症。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凯林又有着嚴苛的要求 -- '''他注意到,目前科学論文的数据(即“論文篇數”)十分“臃腫”(即“重量不重質”),他希望科学家能够围绕科研的核心、踏实研究,而不是堆砌一堆华而不实的数据。'''
 
 作为一名医学從業者,凯林有一个美好的希望,那就是用一片药治愈所有的癌症。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凯林又有着嚴苛的要求 -- '''他注意到,目前科学論文的数据(即“論文篇數”)十分“臃腫”(即“重量不重質”),他希望科学家能够围绕科研的核心、踏实研究,而不是堆砌一堆华而不实的数据。'''
  
 凯林说:「做自己喜爱的事非常重要。'''每天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僅僅为了谋生而做,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你所热衷的,同时也适合你才能的工作,這是一件幸運的事。」<ref name="Kaelin-61">[https://kknews.cc/science/ljklb6z.html   威廉·凯林受邀参加论坛时还是拉斯克奖得主,就在 10/2019 成了诺奖得主  ]</ref>
+
 凯林说:「做自己喜爱的事非常重要。'''每天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僅僅为了谋生而做,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你所热衷的,同时也适合你才能的工作,這是一件幸運的事。」<ref name="Kaelin-12"></ref><ref name="Kaelin-61">[https://kknews.cc/science/ljklb6z.html   威廉·凯林受邀参加论坛时还是拉斯克奖得主,就在 10/2019 成了诺奖得主  ]</ref>
  
  

於 2019年11月2日 (六) 18:25 的修訂

威廉·喬治·凱林
出生 (1957-11-23) 1957年11月23日(66歲)
美國紐約州紐約
國籍 美國
母校 杜克大學
機構 哈佛醫學院
研究領域 癌症
獎項 蓋爾德納國際獎(2010)
威利(Wiley)生物醫學獎(2014)
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2016)
馬斯利獎(2016)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9)

威廉·喬治·凱林英語:William George Kaelin,1957年11月23日),生於紐約,美國癌症學家、哈佛醫學院教授。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 他曾是被老師嫌棄的學渣
  • 獲得諾獎,他卻說:「我獲得了諾獎,卻治不好我太太的癌症...」
  • 期望未來20年能找到應對大多癌症的方法』『』

教育、工作、與榮譽

凱林1957年出生於紐約,1979年獲杜克大學數學化學學士學位,1982年獲杜克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1992年至今任哈佛醫學院醫學教授,2002年至今任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2002年至今任布列根和婦女醫院高級醫師。[1]

他同時也是美國臨床研究學會醫學研究所(IOM)的成員。他曾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科學顧問委員會,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CCR)董事會和IOM國家癌症政策委員會中任職。[2]

2010年他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並獲得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之後又陸續獲得威利(Wiley)生物醫學獎、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馬斯利獎、和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

「學渣」逆襲得諾貝爾獎

光看履歷,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威廉·凱林的科研生涯可謂一路坦途,事實上並非如此。

曾是老師眼中的」學渣「

威廉·凱林上大學時的第一次實驗室經歷是一場災難。當時,他的工作內容無聊,做着不重要且無趣的實驗;實際上,他做的實驗項目是上一位研究人員所犯的錯誤或觀察到的人為假象而遺留下來的工作。不幸地,他的指導老師對他的研究成果的評價是:「可能永遠都不會有成果」,甚至在他成績單上批註「勸退」的評語,還說「凱林的未來不在實驗室裡,而是在實驗室外」。[3][1]

遇到貴人

在實驗室裡表現不佳的凱林,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徘徊與惆悵,一度以為自己與科學家無緣。他因此曾對自已説:「我對醫學有興趣,當不成科學家,或許我也可以當醫生。」

1982年,威廉·凱林進入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做博士後,遇到世界一流的導師戴維·利文斯頓博士(Dr. David Livingston),在他的指導下,凱林才重新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凱林也才有機會在戴維·利文斯頓博士的實驗室中研究世界一流的問題,即所謂的RB基因[4][5]


學術研究

科學研究工作與釣魚類似

據俄羅斯衛星網:根據哈佛大學網站消息,獲得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哈佛醫學院教授、癌症專家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在波士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他認為在某種程度上,科學研究工作與釣魚類似。

凱林說:「小時候,我的父親最喜歡的消遣是釣魚。秘訣之一是知道魚在哪裡,而猜測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他補充說,我做過正確的一件事,是我意識到希佩爾-林道綜合徵是一個可以「捕獲」的好地方。正如哈佛大學的代表所解釋的,凱林最初的研究是針對這種疾病。

凱林指出,偶然性在科學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結果通常出乎意料。他強調說:"我是一名研究癌症的生物學家,也是一名醫生。我的實驗室提出的第一個治療方法是治療貧血。我一直說,這才是科學發生的事情。"凱林認為,不排除"有關癌症的下一個重大發現"可能是相鄰領域科學研究的成果。

[6]


凱林的期望

作為一名醫學從業者,凱林有一個美好的希望,那就是用一片藥治癒所有的癌症。作為一名科研人員,凱林又有着嚴苛的要求 -- 他注意到,目前科學論文的數據(即「論文篇數」)十分「臃腫」(即「重量不重質」),他希望科學家能夠圍繞科研的核心、踏實研究,而不是堆砌一堆華而不實的數據。

凱林說:「做自己喜愛的事非常重要。每天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僅僅為了謀生而做,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你所熱衷的,同時也適合你才能的工作,這是一件幸運的事。」[4][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