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金华宗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太乙金华宗旨 |
---|
|
《太乙金华宗旨》(德语: Das Geheimnis der Goldenen Blüte)是中国清代道教有关内丹术的著作,全名《先天虚无太乙金华宗旨》,伪托唐末吕洞宾,著者不详或扶乩而成,约在1668-1692年间成书。
思想
《太乙金华宗旨》的主旨是炼精化气,书中沿袭道教固有的“闭精”说,又加以发挥,主张“精”或“血”得先变为“气”,循环体内,以制成肉体不死之丹。书名中的“太乙”,是指宇宙原初的清新完美状态。
《太乙金华宗旨》涉及瞑想和行气,主张闭气及减少意识活动,避免“走漏神识” 。其认为人内在有“元神”和“识神”二无形之物,元神是太虚幻境的一部分一般人较难感悟其存在和功能,识神就是肉体感觉和肉体所带动的七情六欲,多数人一生中困于识神的境界并为了使识神满足而奔忙[1],但其实全无意义。人有时在梦中可以无意识的驱动元神之功能,并启动支配太虚,在那境界里天地万物奥秘和宇宙万事只要一眼就能看遍,然而只要一睡醒就一切遗忘或是只记得不明所以的片段,这就是一般人的生活。但修炼此法者人生最重要之事在于深层感悟并开发元神的功能,而透过内心修炼技巧是可以达到完全压制之后驱除一切识神感受,整个人成为元神所占据的纯阳之体故名为纯阳学,那境界也就是成仙。成仙者也就是能凭意念随意驱动元神从而直接操作宇宙本源的太虚之境,完成人所不能及之事,并突破时间通晓过去与未来等。[2]
这种思想在本书20世纪初进入西方后被荣格等人认为与其发展的集体潜意识理论有相通之处,而在当时欧洲心理学界逐渐出名并被研究,是本书在西方有意外较大知名度的成因。
《太乙金华宗旨》与全真教
中国道教人士认为《太乙金华宗旨》是全真派道家修炼的内典。此书共十三章,它直接阐述金丹大道修证的思路和技术而不是着重论述玄理。本书的全名为《吕祖先天一气太乙金华宗旨》, 世人多传为吕洞宾所著,书中每一章的开头都有“吕祖曰,或吕帝曰”这样的话。 另外书的第一章有一段描述《太乙金华宗旨》法脉传承的话“自太上化现,东华递传岩以及南北二宗,全真可为极盛”。翻译成现代的语言是:“道教的鼻祖老子传道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将此法传至唐朝的吕洞宾(吕岩),吕洞宾传至宋朝形成南北二宗,北宗全真派现在极兴盛。”
另外有的版本在最后一章有一句“子辈各益勉力行去,错过光阴真可惜也,七子(指全真派北七真)勉之”。所以《太乙金华宗旨》也常被认为可能是道教全真派的创始人王重阳所著。
版本
- 现存最古的版本是1775年邵志琳编64卷《吕祖全书》本,题“先天虚无太乙金华宗旨”
- 次是1803年蒋豫蒲编《全书正宗》本,题“孚祐上帝天仙金华宗旨”
- 嘉庆年间(1796-1820)蒋元庭编《道藏辑要》本,题“金华宗旨”
- 1831年闵一得 (1758-1836) 编《道藏续编》本,题“吕祖师先天虚无太乙金华宗旨”。
-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德译本则依据1921年湛然慧真子编《长生术.续命方》本,题“太乙金华宗旨”。
德文翻译
《太乙金华宗旨》是闻名国际的内丹著作。20世纪20年代,德国汉学家尉礼贤 (1873-1930) 把此书译为德文,心理学泰斗荣格 1875-1961) 受其手稿启发,进而研究欧洲炼金术。1929年,二人合作出版《太乙金华宗旨》的德文译注本,题为Das Geheimnis der Goldenen Blüte: ein chinesisches Lebensbuch(“金花的秘密:中国的生命之书”),《太乙金华宗旨》由此闻名,出现多种语言的译本。其实卫礼贤和荣格对原著多有误解。
1899年,德国基督教传教士、汉学家尉礼贤来到中国,在他住中国的21年间,他在崂山有机会接触到了正宗的全真道龙门派的经典,学到了一些正宗修炼方法。回国后,他将《太乙金华宗旨》翻译成德文,取名为《金花的秘密》[3],介绍给西方世界。尉礼贤也是最早翻译《易经》的西方人,同时也是著名的心理学鼻祖卡尔•荣格的好友。
荣格为德文版《太乙金华宗旨》作序。荣格对中国道教的《太乙金华宗旨》、《慧命经》、《易经》,及佛教的《西藏度亡经》、禅宗皆深入研究。荣格在《太乙金华宗旨》及西方炼金术找到与他个性化观念相同之处。
德文版的出版引起西方世界的关注。《金花的秘密》又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意大利文、日文、朝文等多种文字。
卡尔•荣格的自传(《回忆、梦、反思》(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373-377页 )中有一段关于他的朋友尉礼贤的内容,“在中国,他有幸遇到一个旧式学院派的圣人,这个圣人的内里修炼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这个圣人的名字是劳乃宣,他向卫礼贤介绍中国瑜伽中的哲学和易经中的心理学”。因有这两个人的合作,我们才有了在翻译的《易经》一书中绝妙的注解”。 可以推测,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金花的秘密》这本关于中国瑜伽哲学的书中。 虽然卫礼贤的德文版最初于1929年秋天面世,也就是他死前的几个月(根据贝尼斯的英文版序文),荣格在他给《金花的秘密》写的序文中指出尉礼贤早先就将此书的手稿送给了他,并指出将此书付诸出版最先是荣格的主意。
英文翻译
英文版现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早期由卡利•贝尼斯(Cary F. Baynes)依据卫礼贤的德文版翻译的,另一个是1991年由托马斯•克利里(Thomas Cleary)翻译出版。 这两个版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卫礼贤依据的是他中国老师劳乃宣 (Lau Nai Suan)所教授的内容,而汤姆斯•克里尔立是作为一个成就卓著的学者依据他自己的理解翻译的。
卫礼贤的翻译来自于他在中国老师劳乃宣 (Lau Nai Suan)的传授,在那里学到了经典的中国哲学。基于他从他的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卫礼贤更注重描述《金花的秘密》中的阴性思想。而克里尔立的翻译更注重学院派的阳性思想。荣格为卫礼贤的两本主要中国哲学书籍《金花的秘密》和《易经》作的序中都提到了中国哲学的这种性质。但是克里尔立几次批评卫礼贤的翻译版本的真实性。
西方人的解释
虽然卫礼贤,荣格,克里尔立的观点有所不同, 《金花的秘密》一书对冥想的技术的阐述是公认一致的。这种入静的技术在禅宗中也有详细的描述。此书以诗歌般的语言细述冥想的技术,并简化为“静坐,呼吸,念想”三者组成的方程式。静坐基本与一个正直的姿势相关。对呼吸的详尽描述基本上为行话里的“真气”或称为“能量的路线”。[4]
近代道士的修练
《太乙金华宗旨》阐述传承自唐朝的吕洞宾的内丹大道修炼和验证的思路和技术书,而不是一本着重论述内丹大道哲理的书。
在卫礼贤的德文版本里,中国老师传授给他的内容之一是:性功修炼有成者练功时能看见眼前出现一幅幅奇妙的、闪光的图案,卫礼贤将这个奇妙的光图称为曼陀罗。欧洲人首先是从佛教经典中知道曼陀罗的。一些佛经,如《大日经》、《金刚顶经》等等借用这个词以比喻性功修炼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 中国道家认为这种现象是修炼人的眼前天目穴处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奇妙的图案。把这种修炼中看到的图案画了下来,被称为丹青曼陀罗,世人所见过的只是一些丹青曼陀罗,惟有性功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见到自己的曼陀罗,这才是真实的曼陀罗,这一图案能反映自己与宇宙及生命的信息感应的情况。在《金花的秘密》书中卫礼贤给出了一些他收集到的曼陀罗图案。
修炼中所见的曼陀罗与元神、金华、回光这些《太乙金华宗旨》所说的概念有重要的关系。 修炼人所见曼陀罗就是人的性光或称元神之光,炼出了曼陀罗意味着人开始见到了自己的性光,书中称之为“光之始回”。 性光由发散转为回归是这一修炼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有意义的现象,是入了门的证明。 书中称回光有“金华乍吐”、“金华正放”、“金华大凝”的不同层次,到了“金华大凝”的境界那一直如如不动的元神就要动了,元神一动人就可窥见到生命的实相了。
近代中文版《太乙金华宗旨》由养生学家王魁溥教授编译注释,1990年《太乙金华宗旨今译》由台北市气功文化出版社出版;1993年《太乙金华—慧目养成生功》由北京气功学院出版发行。依据《太乙金华—慧目养成生功》,王魁溥还编译过日文的《慧目养神功》连载于1992年8月至10月日本东京《气功杂志》。
参考文献
- ↑ 金华宗旨白话试写-刘青远. [2020-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2).
- ↑ 金华宗旨 -> 第二章元神、识神. [2020-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 ↑ 作者﹕石朝颖,《宗教信仰的危机与修炼的转机》(一)缘起存档副本. [2009-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9).,大纪元时报,1/27/2005-10:34:12-PM.
- ↑ 太乙金华-中国奇书在欧洲的流行. [2020-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