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白舰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白舰队英语:Great White Fleet)是美国海军历史上一支作战舰队的常用昵称。1907年12月16日至1909年2月22日,大白舰队依照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命令,完成了环球航行[1]

大白舰队分为两个支队,由16艘战列舰以及各种护航舰组成。罗斯福希望通过这个舰队来展示美国快速增长的军事实力和美国蓝水海军的实力。在加强国际条约执行力和保护海外控股的愿望下,美国国会划拨了资金以建立美国的海上力量。这支海军部队一开始仅拥有90小型船舶,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由木船组成,但它迅速成长为包括了新的现代化钢铁战斗船只的舰队。这些船的船体全都涂成白色,因此获得了“大白舰队”的称号。

背景和目的

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执政晚期,他派遣的16艘美国大西洋舰队的战列舰完成了一次环球航行。这次航行从1907年12月16号开始,到1909年2月22号结束。所有舰只都被漆成了象征海上和平的白色,船头则装饰着红白蓝三色的横条[2]。这些舰船就是日后人们所熟知的大白舰队。

这次舰队部署的目的是多方面的。表面上看,这支舰队访问许许多多的国家和港口的目的是为了展现美国的友好。从这一方面讲,这次航行并不是史无前例的。从19世纪开始,海军的礼节性拜访变得常见,这些访问往往和当地君主的庆典及其他外国的庆典是同时进行的。随着民族主义的萌芽,这些访问也越来越重要。1891年,法国的一支大型舰队访问了俄国的喀琅施塔得,与此同时,两国进行了一些谈判。尽管法国俄国的敌对状态在那时已经持续了近30年,这次访问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因为沙皇尼古拉二世在3年后与法国签订了同盟协定。随着海军的规模逐渐扩大,海军庆典的时长大大增加,内容上更加精致,也更为频繁。美国从1902年开始加入到这些活动中,当时罗斯福邀请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派一支海军中队访问纽约。从那之后,美国海军收到了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的海军庆典邀请。

除此之外,大白舰队的航行向美国及整个世界证明了美军在打赢美西战争并获得关岛菲律宾群岛波多黎各后,已成为重要的海上军事力量。然而,这并不是美国海军从那场战争后第一次对展示自己的军事力量跃跃欲试。1906年的阿尔赫西拉斯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调解法国与德国因第一次摩洛哥危机而生的纷争。在会议期间,罗斯福命令8艘战列舰继续驻扎在地中海。大白舰队表明,美国海军可以凭借海军力量的强大展示,和平地控制海洋。这也印证了海军上校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的海权论鉴于日本在1905在对马海峡海战中大败俄国舰队后,一跃成为重要的海上军事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讲,大白舰队的部署是美国传递给日方的一个讯息:美国海军可以部署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即使是从大西洋的港口出发,也足以保护美国在菲律宾群岛及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这个姿态利用了旧金山市的反日游行所造成的战争恐慌。罗斯福把这次舰队部署当作一次把美国公众的注意力从1907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中转移出来的机会,他支持和鼓励爱国主义,告诉美国人民他将给日本好好上一课,教会日本怎样“以礼相待”。 罗斯福的决定来源于对财政专家的信任,他们指出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已经消耗尽了一切,至少在十年内,他们都没有能力应对其他战争和冲突。当美军舰队驶过太平洋,日本的政界人士意识到,《罗脱-高平协议》确定的美日两国东亚势力范围和利益分配将不再有效,双方在东方的权力平衡已经开始改变。 这次航行也为美国提高舰队的海上作战能力提供了一次机会。美国国会在其通过的一份船只建造的拨款法案中指出,美国早期的船舶如奇尔沙治号战舰, 伊利诺伊号和缅因号,主要是用于海防。而之后建造船舶如弗吉尼亚号(和康涅狄格号时,美军吸取了美西战争的教训,把它们设计成具有“最大可行速度和最大活动半径”的船只。 它们是具有远程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战舰。尽管如此,美国在美西战争中得到的经验有限。

视频

大白舰队 相关视频

美军海军,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舰的日常
尼米兹级航母4号舰“西奥多·罗斯福”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