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温·隆美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 | |
---|---|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 | |
原文名 | 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 |
出生 |
符腾堡邦海登姆市 | 1891年11月15日
国籍 | 德国 |
别名 | Desert Fox (沙漠之狐)、帝国之鹰 |
民族 | 日耳曼人 |
职业 | 德军第7装甲师师长、非洲集团军司令、驻法国的B集团军群司令等 |
知名作品 | 《步兵攻击》 |
埃尔温·隆美尔(德语:Erwin Rommel,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出生于符腾堡邦海登海姆市,纳粹德国陆军元帅,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
隆美尔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与曼施坦因与古德里安一起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1910年7月从军,一战时随军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被德皇授予蓝马克斯勋章。一战后曾担任过步兵营长、陆军学院教官。1938年隆美尔少将任元首大本营司令。1940年2月任德军第7装甲师师长,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1941年1月希特勒挑选隆美尔中将任驻非洲军团军长。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就迅速扭转了北非战局的初期局势,被提拔为上将,1942年6月被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隆美尔被卷进了密谋推翻希特勒的计划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隆美尔被迫于在1944年10月14日在卡车上服毒自尽,时年53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璀璨将星中,能够做到生前声名显赫,身后殊荣不断,特别是被敌对双方都认可的,只有隆美尔一人。对他的评价也逐渐趋于两极化,支持的人将其称为纳粹战神,他高明的军事素质和出色的战术指挥才能,受到了许多军事爱好者的尊崇,甚至是著名军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对的人根据他战略的失误,将其称为“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但鉴于隆美尔既曾经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又是纳粹政权的侵略工具,因此也被称为“二战纵火犯”。
目录
人物生平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在战时被德英交战双方都称为“沙漠之狐、帝国之鹰”。他不仅成为战时军民的偶像,同时也赢得了敌人的尊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隆美尔是一个功勋卓著的军官,因为意大利前线的战功而获得功勋奖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役中,他做为第七装甲师的指挥官而驰名一时,在北非战场上,隆美尔进入了其军事生涯的顶峰。在这里,他充分显示了他的战术天才,指挥非洲军数次以少胜多击败英军,赢得了不朽的声名。战争后期,因为受到密谋刺杀希特勒事件的牵连而被迫服毒身亡 。
隆美尔于1891年出生在布伦茨河畔的海登海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父和父亲是教师,后来都成为中学校长。母亲是曾经符滕堡行政长官的女儿。隆美尔有位哥哥曼弗雷德(Manfred)与姐姐海伦娜(Helene)和弟弟盖哈德(Gerhard)、卡尔(Karl),其中曼弗雷德在年幼时即去世。 年轻的隆美尔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工程师。但在1910年9月,他还是遵照父亲的意愿参加了符滕堡王国皇家陆军,在当地的第124步兵团当军官候补生。1911年3月,他被送进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学习。在军校学习期间,他认识了他未来的妻子,17岁的露西。9个月后,隆美尔回到第124步兵团,负责训练新兵工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隆美尔转战法国、罗马尼亚、意大利战场。他意志坚强,勇猛过人,刻苦耐劳,善用计谋。第一次参加战斗时,他率领3名士兵击败了20名左右法军的进攻。 在喀尔巴阡山的一次战斗中,隆美尔率领部队沿着一条罕为人知的山路,连续运动50小时,俘获敌人5000多人,火炮30门 [4] 。隆美尔两次负伤,四次获得军功勋章[1] 。
1917年他任上尉连长。
从1919年起,他历任步兵连长、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直到希特勒掌权以后,他才获得了飞黄腾达的机会。他当战术教官时写的《步兵攻击》被希特勒看中。
1939年,希特勒决定由该书的作者担任其大本营卫队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隆美尔在最高统帅部任职。占领波兰之后,希特勒论功行赏,满足了隆美尔想指挥一个装甲师的意愿。
1940年2月15日,他升任第7装甲师师长。该师于法国战役期间获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取得了赫赫战功。从此,隆美尔进入了他军事上的黄金时代。
1941年2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军长,前往北非援救一败涂地的意大利军队。16日,他正式接管了前线的指挥权,德军攻占了恩努菲利亚。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采取大胆行动,把数量不多的德军和意军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向前挺进了450英里,给英军以意外的打击。九天之后,他又指挥部队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和机场,占领了马萨布莱加,把英军逼到阿吉达比亚地区并攻占了阿吉达比亚。他不顾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的阻止,继续前进,经过艰苦战斗攻陷了梅希里,使整个巴尔赛高原落入轴心国军队之手。英军只剩下了一支被围困在托布鲁克的部队。隆美尔的进攻使英军损失惨重,曾指挥英军打败意军的奥康诺将军也成了德军的俘虏。隆美尔以3个德国师、两个意大利军和320辆坦克对阵。
1942年1月,隆美尔获栎树叶双剑勋章,升任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不久,他夺回了昔兰尼加,由此被提升为上将。6月隆美尔被授予元帅军衔。
1943年2月,德国组建非洲集团军群,下辖德国第五装甲集团军和德国—意大利第一装甲集团军,隆美尔任总司令。
1943年3月31日,希特勒把隆美尔召回最高统帅部,授予他橡树叶钻石勋章,命他免职疗养。
1943年8月,希特勒又起用隆美尔,任命他为驻意大利北部B集团军群司令。
1943年12月,B集团军群司令部改驻法国,隆美尔被命令负责沿海要塞工事的构筑,即“大西洋壁垒”。
1944年7月17日,隆美尔乘车视察前线返回途中遭美军飞机袭击,他被摔出车外而负重伤。7月20日,暗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后,他被指控为谋杀希特勒的同案犯。10月14日,希特勒派人送毒药给隆美尔,并传达了希特勒的允诺:如果服毒自尽,将对他的叛逆罪严加保密,并为他举行国葬,其亲属可领取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否则,将受法庭审判。隆美尔选择了前者。希特勒果然下令为隆美尔举行国葬,陆军元老龙德施泰特元帅致悼词,希特勒为其送葬。此时此刻,希特勒还在利用隆美尔的声誉为其摇摇欲坠的第三帝国效劳。
在西方军界,有人称他为“战争动物”,称他指挥的装甲师为“魔鬼之师”,英国人送给他“沙漠之狐”的美誉,有人甚至称他为“二十世纪的汉尼拔”。这些显然都是对于他出类拔萃的军事造诣和战术天才的肯定。[2]
主要功绩
一线作战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终于发动了准备已久的侵略战争。在西线,德军采取闪击战术,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便越过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继而侵入法国。在向法国的进攻中,隆美尔担任第4军团第7装甲师师长,负责突破缪斯河向瑟堡入侵的任务。
越过法国边界后,隆美尔的前卫部队一直尾随撤退的法军第1、第4两个骑兵师前进到达缪斯河,位于地南特和豪克斯的两处桥梁已被法军炸毁,隆美尔的装甲师渡河受阻。
1940年5月13日隆美尔不顾法军炮火的轰击,来到岸边,了解敌情,寻找渡河位置。他发现法军在河西占据着有利的隐蔽地形,用重炮封锁缪斯河,使德军很难找到他们的准确位置;这里的所有渡河工具几乎部被法军击毁,只要德军一出现,就有被歼灭的危险。经过现场侦察,隆美尔认为只有用强大的炮火压住西岸所有被怀疑是敌军隐伏的地区,方能使德军渡过缪斯河。
于是,隆美尔调来炮兵,在渡河前又下令燃烧沿岸一带房屋充作烟幕。然后,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开始强渡。强渡时,隆美尔乘坐第一批船,直接进行指挥。当在西岸建立了一个立足点之后,隆美尔又立即返回东岸,来到第2步兵团的渡河点。第2步兵团有一个连的工兵正在架设一个八吨式的浮筏,他立即命令改换为十六吨式。隆美尔下达这一命令的目的,是要让一部分战车尽早渡河,不然,已经到达西岸的步兵将会遭到法军的战车与大炮的袭击。不出所料,载运战车的浮筏还没有抵达波岸,法军已经发动了反击。第二天上午,第一批十五辆战车在西岸登陆。隆美尔即指挥河西岸的德军向荫蔽在森林里的法军进攻,掩护后续部队渡河。
德军突破缪斯河防线,给法军造成了严重威胁,法军遂放弃缪斯河防线向后撤退。
先发制人
隆美尔率领先头部队紧紧追击从缪斯河撤退的法军,他以战车团为先锋,用炮兵作掩护,快速前进,把友邻部队远远地甩在后面。 1940年6月5日起,隆美尔的装甲师已经开始从索穆河北岸向南岸发起进攻。索穆河上的公路桥,在法军撤退时已经被炸毁,只有两座铁路桥和两座旱桥没有破坏。隆美尔在向索穆河南岸发动进攻前,首先以强大的炮火对这几座桥梁作封锁性的射击,当占领这四座桥后,即令战车、其他车辆和步兵迅速通过,1940年6月6日,隆美尔的装甲师已在索穆河南岸像演习一样,以疏开的战斗序列,越野前进。装甲车打头阵,一面走,一面战斗,前进的速度恰好使步兵可以跟得上。这一天,德军前进了十二英里,第二天前进了三十英里。隆美尔装甲师于1940年6月20日攻到色当,把法军打败 。
在六个星期的战斗中,隆美尔的装甲师仅死伤二千余人,而俘获敌军则共计有九万七千余人,由于这次进攻的胜利,隆美尔荣获了一枚武士级十字勋章。 隆美尔在对法作战中总结出一条经验:在两军对战中,谁先用火力压制住对方,谁就往往可以获得胜利;在静止时等候战况发展的人,常常总是会被对方击败。因此,即使不曾发现对方准确目标,也要先发制人。他认为时间的集中重于空间的集中,速度足以抵消数量的优势,弹性可视为奇袭的工具。 隆美尔喜欢首先利用88mm高炮打击敌方坦克,紧接着指挥大规模坦克集群进行冲击。
沙漠之狐
1940年6月,正当法西斯德军进攻法国的时候,意大利则一面向英法宣战,一面乘机出兵北非,进攻英属埃及和索马里,企图夺取苏伊士运河,控制地中海直通印度洋的通道。12月,英军开始反攻。意大利军队被迫向利比亚境内撤退。1941年初,英军在利比亚的托卜鲁克登陆,对从埃及撤退的意军进行夹攻,经过两个月激战,意军十个师被歼。1941年2月6日,德军决定派一个轻快师、一个装甲师去援救意军。隆美尔被任命为援救意军的德国非洲军的军长。
从2月11日起,隆美尔开始到非洲战场了解情况,发现英军已经占领了本海齐,并准备向提波里坦尼亚境内进攻。于是,隆美尔首先命令意军必须坚守塞尔提海湾地区的提波里坦尼亚防线。因为这条防线既可以防止英军继续深入,又可以使德国空军在非洲有一个可供作战的必要空间,以便向英军发动闪电式的进攻。但是,面临的问题却是兵力不足。如果等待德军的两个师全部到达,再阻止英军的进攻就太迟了,而现在只有一个团,提波里城的意军在遭到失败之后士气又大为低落,多数军官已经捆好了行李,希望能够早日撤回意大利;为了阻止英军的继续进攻,隆美尔决定利用现有兵力,包括即将到达的第一批德国援军在内,并已要求空军对本海齐港口发动一次空中攻击,炸毁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路线,破坏英军的增援。隆美尔的计划遭到意方的反对,意大利的一些军政官员在本海齐地区置有产业,不愿意向那里轰炸。意军则不相信能守住塞尔提地区和阻止英军进攻。意军在隆美尔的坚决主张下,轰炸了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线,1941年2月14日派出一个师向塞尔提增援。同一天,德军的先头部队--第三侦察营和一个战防炮营也到达了提波里港,二十六小时后就开到了最前线,隆美尔正式接管了前线的总指挥权。
1941年2月底,隆美尔获得敌方一个新情况,英军王牌第7装甲师撤回埃及,进行休整和补充;它的战区由刚从英国调来、都是新兵的第2装甲师的一半兵力来接管。澳军第6师也调换了第9师,而该师有一部分因补给上的困难还未开到前线。英军敢于这样作,是因为他们认为德国前来支援的兵力很少,不敢贸然行动。与英军的想法恰恰相反,隆美尔没有等待德军全部到齐,便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和条件,采取了大胆的进攻行动。此时,德军第5战车团和意军一个师已经开到前线。1941年3月15日,隆美尔把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迅速向南挺进了四百五十英里。这次行动,给了英军以意想不到的打击,同时还获得了在非洲条件下作战怎样进行装备和如何长途行军的经验,为以后的进攻打下了基础。
1941年3月24日清晨,隆美尔指挥德军又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地、飞机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后,即占领了可以控制这一带高地的梅尔沙隘道以及比尔盐水沼地以南的高地,并在那里构筑工事,准备固守。这时,隆美尔面临的问题是,等待兵力在5月底到齐之后再进攻,还是马上就行动。如果等待后续部队到齐再行动,那么,就急需解决水源问题,因占领地区的水源已经枯竭。同时,还会使英军利用这段时间构筑起坚固的工事,其结果将使德军付出更大的代价。不然,就只能使用现有兵力向梅尔沙隘道进攻,以求在一鼓之下击败敌人。隆美尔决定不给英军喘息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去打击敌军,变被动为主动。
3月31日晨,在英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德军开始向梅尔沙隘道进攻。双方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德军于傍晚占领了该隘道,第二天,德军又向阿吉打比亚发起攻击,也是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占领了阿吉打比亚周围的地方。在这次战斗中,隆美尔为了不让敌军知道自己的实力,他用汽车改装成许多假战车,迷惑敌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隆美尔灵活使用机械化部队,不给敌军喘息机会,所以,不到一个星期,英军就从昔兰尼加的西界阵地后退了二百多英里;不到两个星期,英军从昔兰尼加的东界后退四百英里,只剩下了一支被围困在托卜鲁克的部队。德军因为隆美尔指挥作战灵活,能够根据沙漠地形、气候等特点用兵,常常以少胜多、从被动变为主动,而称他为“沙漠之狐 ”。
为何隆美尔以劣势兵力却几乎能每战必胜?主要原因是他能认清沙漠战争的特殊性质。北非是装甲兵的理想战场,诚如隆美尔自云:“在一望无涯的沙漠上,摩托化部队能发挥其最大威力。”英国人则深受所谓“步兵心灵”的影响,所以虽享有数量优势但还是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隆美尔本人又是一位著名的步兵战术专家,其所著《步兵攻击》一书早已成为权威名著,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却一跃成为装甲名将,所以其心灵的弹性实不可及。事实上,他不仅善于运用装甲兵,而且更善于运用步兵来配合装甲兵。诚如其自云:“装甲部队为摩托化军团的核心,其他部队都是辅助性的,应绕着核心旋转。应尽量用战防武器来消耗敌方装甲,而把自己的装甲兵保留供决定性打击之用。”这也正是孙膑以下驷当上驷的办法。
英军两次攻击(“简短作战”和“战斧作战”)的失败又暗示战术趋势已有新改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防御相对攻击居于优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此种趋势完全倒转过来。装甲兵的闪击几乎势如破竹,令人以为攻击必然能够压倒防御。但隆美尔却证明,即令在北非沙漠那样开阔地区中,对于防御战术若能作巧妙运用,也仍能击退优势敌军的猛烈攻击。这也正是所谓“机动防御”观念的萌芽。事实上,攻击与防御是一体的两面,善战者必须同时运用而不可偏废。一般人还有一种误解,以为沙漠地区是无险可守,实际并非如此。尽管是沙漠,其中还是有若干要点,例如隘道、山脊、要塞等,可用作防御的基础,尤其正因为可守之地甚少,遂更增加这些要害的战略价值。整个北非战役几乎都是以这种据点来作为发展的基础。
英军撤到托卜鲁克后,丘吉尔与参谋长委员会密商时,指出:“放弃托卜鲁克要塞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于是,向此地派了大量的增援部队,以加强防守,双方形成了拉锯战。1942年6月,德军才攻克托卜鲁克要塞。希特勒为了奖赏隆美尔这一次胜利,把他提升为元帅。当时的隆美尔只有51岁。
不久,英军派蒙哥马利中将来与德军交战,此时德军弹药和粮食都已经不足了,因此在阿拉曼战役中蒙哥马利击败了德军,此后,德军在非洲战场便连遭到败绩。1943年3月,隆美尔被调回大本营。他曾对他的儿子曼弗里德说,他已经失宠了,并认为不能再希望得到任何重要位置。于是,他开始写回忆录。7月,他被任命为驻北意大利“B”集团军群司令,12月担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驻丹麦军事监察员。1943年12月-1944年7月任驻法国“B”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7月20日,在反对希特勒的集团暴露后,希特勒逮捕了一些军官。在被逮捕的军官中,有隆美尔的老战友和下级,隆美尔曾经亲自向希特勒要人。因此,他也成为了希特勒怀疑的对象。1944年10月14日,这个为纳粹德国到处侵略的隆美尔,终于被希特勒派人逼他服毒身亡 。
人物评价
不能否认隆美尔是个军事天才,在战术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在军事领域内有着特殊的地位。就隆美尔自身而言,他也是一个热爱荣誉高于生命的人。隆美尔喜欢别人吹捧他,喜欢人群为他欢呼的场面,也喜欢听“隆美尔必胜”的口号。在纳粹德国的名将中,隆美尔也许要算是幸运的,尽管他的结局是一个悲剧。他虽然是在一个次要的战场上作战,但他却有指挥的全权,可以任意发挥他的天才,这是其他德国将领都很羡慕的机会。一般的看法都认为他是战术优于战略,但从他自己所写的文件上来判断,连利德尔哈特也不得不认为他是具有极其高深的战略修养的。
曼施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当然,从政治角度和和平来说,从客观上讲,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不过他们并不支持希特勒的屠杀,他们只是在尽军人的本分而已。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丘吉尔曾在一次演讲中讲道:“尽管我们在战争中互相厮杀,但请允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轶事典故
执子之手
在隆美尔的一生中,抛去其卓越的军事建树,他和夫人露西·莫林(后名露西·隆美尔)女士的爱情故事也为人们所称道,从中也可窥得这位“沙漠之狐”真实的一面。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隆美尔的爱情观,可以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青年时代的隆美尔性格坚毅,腼腆内向,不吸烟,不饮烈酒,不近女色,始终过着严谨的斯巴达式的禁欲生活。1911年3月,隆美尔被送进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进修,为期8个月,而他却很少去体验这座海滨城市灯红酒绿的夜风景。那时的但泽常常举行军官舞会,这些青年学生以及一些当地名门的女儿都会被邀请参加。在一场夏日的舞会中,隆美尔认识了一位名叫露西·莫林的17岁少女,并对之展开疯狂的追求。露西是来但泽学习语言的,她身材小巧,有着拉丁血统、略显坚毅的脸庞和黑色的头发,舞跳得十分出色。她一开始并不喜欢隆美尔,认为他过于严肃,和自己活泼的性格并不相称,但当隆美尔戴起单片眼镜惟妙惟肖地模仿其普鲁士的军官们时,她还是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两人迅速陷入热恋当中。根据露西女伴的回忆,“隆美尔把露西宠得几近娇纵,他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最亲爱的露,有什么要求你就说吧’,到后来,简直把她宠得像一个泼妇。如果她不喜欢她的哪个女伴,其他人就必须一起排斥。”这样看来,也不难理解当1944年隆美尔夫人和高斯的夫人发生口角后,隆美尔为何不留情面地把高斯赶了出去。
在军校的学习生活中,隆美尔除去日常的学习、操练,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给露西写情书上。这个习惯即使是在日后逐日吃紧的北非战场也没有改变。在北非,隆美尔每天都要给露西写一封信,有时甚至是几封。有的信工工整整,倾吐着闲暇时光的思绪,有的则写在文件、日历等部队用品的背面,往往由他口述,副官执笔。在战争结束后,露西保留着北非期间隆美尔给她写的1000余封信。这些信后来被美军搜查走了。有趣的是,由于落款统统是“你的埃尔文”,所以这些信件并没有被归入隆美尔的材料中,而是另开了一个“埃尔文”的户名。直到战后很多年,这些信件才辗转回到露西手中。 英国媒体曾披露隆美尔有一个私生女,但此消息并未得到德国方面和隆美尔家人的回应。而英军在二战时为了打破“隆美尔神话”,曾经颇费周折地制造各种谣言来降低他在英国士兵心中的地位。依照隆美尔对其夫人颇为有名的深情款款,及其一生恪守的斯巴达式作风,对此传闻持保留态度。
几件小事
隆美尔体质羸弱,不得不通过后天的锻炼来强健体魄。在斯图亚特当连长时,他不仅要求他的士兵不停地运动,顺便也捎上露西不让她闲着。他让露西去河里学习游泳和划船,害得露西第二天就瘸着腿抱怨:“我游泳时就像一只旱鸭子!”有一次她不小心把船弄翻了,扑腾在水里,这次意外让他差点失去了她,从此他再也不逼着她学游泳了。不过在假期里,隆美尔又改变了主意,他强拉着露西去滑雪,而露西对这种艰苦的运动充满厌烦,她干脆抱着膝坐在雪里一动不动,不停地向隆美尔抱怨“天气可真冷!”无可奈何地隆美尔只得把她送回家去。
不仅如此,他还花了不少时间教育独生子曼弗雷德。在波茨坦陆军学院任教官时,他命令8岁的曼弗雷德学习游泳,他让孩子爬上跳板的顶端后在往下跳,并把所有的学院召集起来观看以“培养曼弗雷德的勇敢”。曼弗雷德大喊:“我不想往下跳!”“为什么?”小家伙理直气壮地说:“我珍惜自己的生命!”“没关系,我带着游泳圈哪!”“万一游泳圈炸了怎么办?”“那我会下去救你的!”隆美尔涨红了脸,大声吼道。曼弗雷德在跳台上注视着父亲:“你穿着马靴呢,除非你现在把它脱掉。”隆美尔拒绝了,曼弗雷德从跳台上走了下来,和露西一样,游泳事件不了了之。
还有一次,隆美尔把儿子带到军事学院学骑马,可孩子太小了,腿太短,只能把双脚塞进马镫皮带里。马挣脱了缰绳,拖着只有一条腿挂在上面的曼弗雷德跑了30米远,孩子头上划破了一个口子。隆美尔吓坏了,他悄悄塞给了曼弗雷德一块硬币:“回家后,告诉你妈妈这是你从楼上不小心摔下来的”。很显然,骑马计划也泡汤了。
1944年,隆美尔负责大西洋壁垒的防务工作。一次,他从前线归来,正巧碰到一群空军女官兵们。当时的隆美尔在国内是全民偶像级人物,经常收到女孩子寄来的巧克力和情书。女兵们看到崇拜的元帅就在眼前,把他围在屋子里让他签名留念。这些漂亮姑娘身上浓郁的香水熏得他有些难以自制,他突然推开她们冲了出去,他的参谋长奇怪的问他怎么了。“这些姑娘实在是太迷人了,我几乎难以自制。但我不能背叛露西,露西已经成为了我的生命,背叛她就是背叛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见,这位第三帝国战功赫赫、最年轻的元帅,他的一生都被丘比特俘虏了。1944年10月14日,他用生命完成了对露西的誓言。他选择了自杀来保护他的露西,和他们唯一的儿子。
战后故事
隆美尔被希特勒秘密处死后,露西没有时间沉浸在失去挚爱的悲痛中,她不仅要带着家人避免盟军的轰炸和进攻,还要不断提防着来自德国盖世太保的调查,他们生怕她走漏了隆美尔真实的死因。 她把丈夫的重要文件都埋在了地下,其余分散着藏起来,但仍有一部分文件没有躲过盟军的搜索和小偷的光顾。直到战后,这些文件才重见天日,被美军夺走的也归还了大部分。李德哈特根据这些文件写成了著名的《隆美尔战时文件》,而这些回忆录,本应是由元帅自己书写的。
1951年9月,在非洲军老兵的聚会上,露西·隆美尔再也难以掩饰她的泪水......
遗孀的信
隆美尔本是个爱家的军人,和大部分军人一样会定时地写信回家,写的信主要是给妻子的,只有极少部分是给儿子曼弗雷德的。信中有对军队的直接描述,行军计划,以及对希特勒的部分描述,这些都是历史学和军事学的宝贵材料。一次隆美尔的信被敌军获得,不过敌军没有及时阅读,隆美尔庆幸的同时之后写信也谨慎了。而正是这些给妻子的信成了研究二战军事,德国军事体系,以及隆美尔军事战术的重要资源。
死后遗产
隆美尔有写书的习惯,昔日巴顿将军与隆美尔在北非一战就是靠读了隆美尔的军事作品。胜利后的巴顿大骂隆美尔愚蠢,军人在战争期间不该写书。而现今也还有隆美尔的书籍出版。隆美尔的遗物还包括了地图,文档等。本来自希特勒自杀后德军军部是把所有资料销毁的。美军如何获取资料无从得知,大概是时间仓促,隆美尔的资料没有来得及销毁。
个人作品
战时文件
《隆美尔战时文件》并不是其本人所写。是盟军在获得隆美尔夫人的许可后于其家中搜获书信,之后李德哈特根据其与文档资料编写。作品尊重隆美尔本人,大部分是只加评论不加修改的,可以说是军事家和军事爱好者们研究隆美尔必读的作品。
步兵攻击
隆美尔最著名的军事著作——《步兵进攻》,内容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强调部队灵活机动、大胆推进。主要内容为:
步兵进攻时需要火力的支援。
兵力不足于对方,就用火力压制对方。
尽量靠前配置武器。
猛烈的集火射击是获得胜利的关键。
欺骗敌人是最好的战术。
攻击前采用心理战,使敌人丧失信心和斗志。
用最简练明确的方式指挥军团协同作战。
利用一切办法,制造佯动。
时刻做好侦察和警戒工作。
部队运动时做到无声无息。
部队驻防时,需迅速建筑工事。
密集的火力和坚固的工事是减少伤亡的关键。
初级指挥官务必做到坚决果敢。
进攻力学
进攻力学(杠杆战术)战术的核心内容是正面佯攻敌人,而将主力迂回到被攻击方的后方或一侧,给敌人以致命打击。在北非战役敌众我寡的的情况下击溃英国著名的第八集团军,隆美尔也因此一战成名。
隆美尔文件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哈特整理隆美尔战术资料而发表的军事著作,其实该作品也融入了作者的军事思想。主要内容论述了“沙漠战争规律”,如包围战、遭遇战、消耗战等,并记述了沙漠战场上组织军队协同作战的方式。提出以炮兵为火力点、坦克用于机动作战,而步兵为辅的作战方法。
艺术形象
电影《隆美尔》(Rommel):2012年上映,由Nikolaus Stein von Kamienski导演,乌尔里奇·图克尔(Ulrich Tukur)饰演
电影《最长的一天》:1962年上映,由威尔纳·亨兹(Werner Hinz)饰演
电影《沙漠之狐》(The Desert Fox):1951年上映,由詹姆士·梅逊饰演
电影《将军之夜》(Night of the Generals):1966年上映,由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饰演
电影《突袭隆美尔》(Raid on Rommel):1971年上映,由沃夫冈·普雷斯(Wolfgang Preiss)饰演
电视剧《战争与回忆》:1988年上映,由哈德迪·克吕格(Hardy Krüger)饰演
游戏《闪击战:燃烧的地平线》(Blitzkrieg: Burning Horizon):2003年发售,德国CDV公司发行
游戏《战斗任务:非洲军》(Combat Mission: Afrika Korps):2003年发售,德国CDV公司发行
游戏《巴顿对隆美尔》(Patton Versus Rommel):1987年发售,美国艺电公司发行
游戏《沙漠之狐》(砂漠の狐):1988年发售,日本Kemco公司发行
游戏《沙漠中的隆美尔》(Rommel in the Desert):1982年发售,美国Columbia Games发行
非洲军的第二版军歌即为《我们的隆美尔》(Unser Rommel)。
死亡缘由
没有审判的死刑
埃尔温·隆美尔生前已经是传奇人物,有关他的书籍比任何一位德国国防军将军都多,德国非洲军团的士兵把他们的首长称作“沙漠之狐”。他的座右铭是:“隆美尔不论到哪儿都要走在最前面。”希特勒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把他塑成“人民元帅”;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十分崇敬地评价隆美尔说:“你是个冷静狡猾的敌人,一位伟大的将军。”
隆美尔在历史上的形象一直熠熠发光。第三帝国初期,他还充满激情地赞扬希特勒的“旷世奇功”,然而从1943年起,他就成了德国国防军中敢于就不断恶化的形势向元首直言的少数高级军官之一。1944年6月6日,盟军攻入法国后,隆美尔成了希特勒最危险的反对者。
1944年9月末,希特勒最信任的心腹马丁·鲍曼在从元首大本营发出的一份印有“帝国秘密事务”字样的呈文中报告,隆美尔曾说“暗杀成功后他将领导新政府”。这份文件意味着对希特勒最喜欢的隆美尔将军作了死刑判决。因为马丁·鲍曼诬陷了隆美尔,那些试图在1944年7月20日用炸弹炸死那位独裁者的人和隆美尔一点关系也没有,而几年前,隆美尔对马丁·鲍曼的羞辱使他记恨在心。
在马丁·鲍曼的报告发出几天后,两位将军来到隆美尔在黑尔林根的住所,并强迫这位被英国军机炸成重伤的元帅吞服了毒药丸。
连希特勒也不敢像对待“7·20密谋者”那样,到人民法院控告、绞死这位最高勇敢荣誉勋章的获得者。
考虑到他的妻子露西和时年16岁的儿子曼弗雷德,隆美尔服从了——这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服从。
希特勒虚伪地向隆美尔的遗孀表示哀悼,并为隆美尔安排了国葬。德国陆军元帅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在悼词中高度评价道:“他的心属于元首。”
矛盾中纠缠
在这位元帅悲惨地死去大约半个世纪后,慕尼黑著名的纪录片制片人莫里斯·菲利普·雷米在为其著作《隆美尔的神话》查找档案时,发现了长期保存在民主德国档案馆中的材料。这些材料证明,当时隆美尔确实很接近反抗,盟军在1944年6月6日攻入法国后,隆美尔决定开放西线并想违背希特勒的意愿结束战争。
雷米说:“说出‘我要开放西线’这样的话,需要很大的勇气。可能只有隆美尔才有这样的威望。如果他成功的话,盟军将在3~5天内占领鲁尔区,战争很可能在1944年8月底结束。”
如果隆美尔的重伤没有妨碍他结束西线战事的话,可能还会有数百万人在战争结束后幸存下来。到德国国防军1945年5月8日投降为止战争的最后10个月里,有270万德国士兵阵亡,这相当于从1939年战争开始到1944年夏天的这段时间里牺牲的德国士兵的总和。
在私人生活和职业生涯方面,隆美尔一生充满了矛盾,内心充满了彷徨。埃尔温·隆美尔本想成为一名工程师,但是当教师的父亲却让他去参军。他服从了。“本来我父亲是个幻想者,是个软弱的人,只有在军队里他才被锻炼得坚强了。”父亲一开始让他把他送去炮兵部队,无奈炮兵不收留看起来体质羸弱的隆美尔。老隆美尔想办法为儿子写了一封推荐信,在信中把他描绘为一名“体格健壮的运动员”。直到一番折腾之后隆美尔才被符腾堡步兵124团所接受,开始了自己的军人生涯,不久后被送往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在那里收获了他的中尉军衔和爱情。
隆美尔在其军官生涯中也表现出这种矛盾性: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个年轻的上尉就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但是他也通过违反命令和不遵守纪律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德国军队曾以“蓝色马克斯”勋章嘉奖占领阿尔卑斯山脉中马塔尤尔山峰的功臣,但攻克这座山峰的隆美尔却一无所得,于是他便抱怨这个勋章的公正性。传记作家雷米说:“埃尔温·隆美尔可能是惟一向这一勋章提出异议的军官。他一生都不能忍受这种委屈。但这也解释了他为什么那么渴望得到承认。”
1933年当帝国总理的希特勒觉察到隆美尔喜欢追求声望和荣誉后,便利用了他的这种心理。1934年,希特勒和隆美尔在戈斯拉尔第一次会面,一部彩色电影显示了希特勒是如何检阅一支仪仗队的。在希特勒身后是一位戴着钢盔的矮小、瘦弱的军官(隆美尔),他把希特勒衬托得特别高大。1939年,在德国国防军袭击波兰前不久,隆美尔被提拔为元首大本营的指挥官,并且没有经过总参谋部的培训就被晋升为少将。“隆美尔从一开始就做了让希特勒喜欢他的一切”,雷米评价道。
隆美尔在法国战场指挥的第七装甲师被对方士兵称为“幽灵师团”,因为它能出现在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隆美尔因此获得了骑士勋章。
直到1941年在北非战场上隆美尔才成为传奇人物。当时与德国结盟的意大利人在北非同英军的作战中大败,希特勒命令组建非洲军团,帮助意大利人摆脱困境。到了北非战场后,隆美尔命令组建伪装甲部队,以迷惑敌方的侦察。当真正的德国装甲部队投入战场时,他又命令战车必须绕居民区行驶,好让敌人摸不到自己的实力。
隆美尔虽然尊敬元首,但他还是拒绝执行希特勒下达的处决令。许多从德国逃出来的政治犯到法国的外国军团中作战,希特勒曾命令隆美尔将非洲军团俘获的这些人就地枪决。但是隆美尔却对这道命令置之不理。
尽管隆美尔并不服服贴贴,但希特勒还是在1942年9月将“沙漠之狐”提升为元帅。隆美尔终于去了他一直想去的地方—最高决策。宣传部长戈培尔称赞他是“一个传说里的形象”。后来成为德国国防部总监的于尔里克·德迈齐埃批评道:“毫无疑问,隆美尔是被希特勒利用了,但是他也乐于被希特勒利用。”
反抗希特勒
早在北非战役期间,隆美尔就预料到德国将会输掉这场战争。地中海上的补给线已不再起作用,因为盟军破译了德国密码并将德国军舰一艘艘地击沉。这时从柏林发来一道命令,让他们坚持下去。隆美尔没有听从,他大骂希特勒:“这简直是疯了!”隆美尔又冒了一次险。他把非洲军从几千公里以外撤回,这成为了战争史上闪光的一页。
1943年3月初,隆美尔不得不离开非洲。希特勒授予他骑士勋章,但是“沙漠之狐”自己清楚:“我已经失宠了。”
1943年11月,隆美尔出任法国西线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主要负责加强“大西洋壁垒”的防御工事。据说他还组织人员加固法国沿海的防务以阻止盟军登陆。隆美尔已看出“败局已定”,尽管如此,他还是饱满的精力和热情去执行新的任务。雷米确信:“对现实形势的估计和对希特勒的忠诚,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折磨着隆美尔,使他内心饱受煎熬。”
直到最后隆美尔还希望说服希特勒下台。这位元帅一直把一份列举了元首错误决定的备忘录带在身边,直至他被迫服毒身亡的那天。
末路英雄之死
“沙漠之狐”是纳粹分子还是抵抗运动的斗士?传记作家雷米说:“埃尔温·隆美尔两者兼具。”但这样说并不准确,因为他至死忠于第三帝国,他被人诬陷了。
1944年10月14日12点,盖世太保的刽子手把隆美尔在黑尔林根的住所包围起来。一辆大卡车挡在路口。为了防止隆美尔外逃,慕尼黑和斯图加特之间的公路也被封锁了。
53岁的“沙漠之狐”隆美尔还有他生命的最后15分钟。
陆军人事署长布格道夫和侍卫长梅塞尔带来了隆美尔的死亡邀请。他们彬彬有礼地对隆美尔说,希望和他单独谈一谈。
几分钟后,隆美尔独自走出书房,面如死灰。过了一会儿才缓缓对家人讲:“我在一刻钟之内即将死去,死在自己人手里是很令人伤心的。但是这座房子已经被包围,希特勒指控我犯了卖国罪。总算是他的好意,顾念我在非洲的战功,已准许我服毒自尽。两位将军已经把毒药带来了,只要三秒钟即可生效。如果我接受,他们不会像平时惯例那样诛连家属,也就是你们而言。他们也不会加害我的僚属。”他又继续说,“只要有一点风声透露出去,他们就认为无遵守协议的必要了。”
儿子问他:“难道我们不能自卫吗?”
“那完全不在考虑之列。宁可死一人,而不要大家在乱枪中丧生。况且,我们也没有充足的弹药。”
他只有十分钟的告别时间。他加快语速说:“他们一切都已经有了最精密的准备,我死后还可以受到国葬的荣典。我已经要求在乌尔姆举行。在一刻钟之内,你,艾丁格,就一定会接到一个从乌尔姆瓦格纳医院打来的电话,说我在途中因为中风死去了。”
隆美尔套上褐色的非洲军团的制服,把小狗锁在书房,环视四周后,带走了他最后的荣誉——元帅权杖。
隆美尔坐在车后座的右边,车门被关上,奔驰车开动了。驶出500米后,他们停在一个有砾石坑的小树林里。布格多夫将军要求梅塞尔将军和司机多泽离开,5分钟再回来。
后来司机回忆说:“我看到隆美尔坐在汽车后座上,显然生命垂危。他毫无知觉地瘫倒,抽噎着……他嘴里还残留着氰化钾。”
非洲丢失了。隆美尔自从非洲回来之后,希特勒交给他两把元帅权杖。希特勒私下向隆美尔描述过一种新的“神奇武器”。这能够把一个成年人从3公里之外的马上震下来!(希特勒还在梦想着计划中的原子弹)
盟军攻入法国后,隆美尔计划除掉希特勒以实现和平,“然后我就开放西线”。但他没有直接参与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他觉得“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更有危险”。刺杀希特勒的前3天,隆美尔还乘坐敞篷车视察诺曼底前线。两架英国喷火式战斗机对他发动突袭。隆美尔跳起来,紧紧抓住了挡风玻璃——就像在非洲一样。炸弹炸坏了隆美尔的汽车,他从车上滚下来,鲜血直流。副官把这个失去知觉的人拖到担架上:他头颅破裂,面颊骨粉碎,据说他的左眼永远不能再睁开。
在病床上得知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元首还活着。听到这个消息后他面如土色。
隆美尔的传记作家雷米对《图书报》说:“他一生的悲剧是:1、当英军袭击阿拉曼时,他不在非洲;2、当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他在家庆祝妻子的生日;3、当7月20日刺杀希特勒时,他躺在战地医院里。”
希特勒在格拉夫·施陶芬贝格1944年7月20日的炸弹行刺中劫后余生。
约德尔将军曾经说过:“隆美尔元帅的叛变对元首的打击很深。但是他不想在德国人民面前把一个曾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隆美尔推向法庭。” 而事实上,如果宣布一个对元帅忠心耿耿的大将军的背叛,无疑于有打乱和动摇军心和民心的反面作用。
1944年10月14日12点,隆美尔被迫服下氰化钾。
隆美尔的儿子曼弗雷德担任斯图加特市市长22年之久。《图片报》问他:“隆美尔元帅事先知道1944年7月20日对希特勒的刺杀吗?”曼弗雷德回答道:“他不知道。把一切寄托在刺杀希特勒的成功上,这对父亲来说太危险了。他认为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还危险。”《图片报》又问:“你父亲留下了什么东西?”曼弗雷德回答道:“英雄的光环、沙漠战争、骑士精神、对手的认可,在正义一方留下了悲剧性的结局。”1941年2月6日,一位身材不高但很结实的德国陆军中将奉命来到希特勒的办公室。他就是在进攻西欧的战争中名声鹊起的埃尔温·隆美尔。希特勒把一本印有英军奥康诺中将照片的英国杂志递给他。原来早在1940年6月10日,即法国投降前10天,意大利就对英法宣战,并出兵北非,进攻英属埃及和索马里。可是参战不到半年,意军却连遭惨败,损失了10个师。为此,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德国的非洲军军长,前往北非挽救败局。隆美尔告退时,希特勒用满怀希望的目光看着他,向他点头致意,并紧紧握着他的手。
赐死缘由
1944年6月6日隆美尔的妻子露西举行50岁生日派对,此时西线军事形势万分紧张,但身为司令官的隆美尔还是从诺曼底前线驱车赶回德国老家。他在巴黎为他的妻子购买了一双新鞋作为生日礼物。然而正当隆美尔喜气洋洋地沉浸于这片欢愉之中时,“盟军已于当日凌晨开始在诺曼底登陆”的消息打断了一切美好。他连夜赶回前线指挥部。
1944年7月17日,隆美尔乘车从诺曼底前线返回总部,途中遭两架盟军(英军)飞机袭击,汽车撞上路旁的一棵大树,隆美尔被抛出汽车。经急救发现他头部有四块碎骨,然而他却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两天后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行刺希特勒的“7·20事件”。一群不愿与希特勒一起走进坟墓的德国军官们于1944年7月20日制造了炸弹爆炸事件,企图谋杀希特勒,但未获成功。此前,密谋分子多次与隆美尔接触,而隆美尔这时设想的联合英美反苏的计划,也确实使得他与希特勒的矛盾不断激化。在他看来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而希特勒要让德军战到最后一人的做法则是要把个人位于国家之上。8月12日,密谋刺杀希特勒的重要成员戈台勒被捕,从他箱子里搜出来的有关文件上有隆美尔的名字。另外一名参与这个组织的成员霍法克也向希特勒的秘密警察证实:隆美尔曾让起义的人相信,如果阴谋得逞,他可以算一份。
人物年表
1891年到1915年
- 1891年 11月15日,在德国南部符腾堡州斯瓦比亚地区的海登海姆出生。
- 1908年 17岁 进入格蒙登皇家现代中学读书,为期两年。
- 1910年 19岁 7月19日,在伍尔登堡的第124步兵团参军。
- 1911年 20岁 3月,被送进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进修,为期8个月。在这里,他与未来的妻子露西相识。
- 1912年 21岁 1月,被授予陆军中尉军衔,并开始在124步兵团负责新兵训练工作,为期2年。
- 1914年 23岁 3月1日,被派往乌尔姆第49野战炮兵团的一个炮兵连服役。8月5日,乘火车开往德法边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9月,因用一支空步枪与三名法国士兵孤身奋战而晋升陆军上尉,并获得了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因左腿受伤而住进医院。
- 1915年 24岁 1月,离开医院回到战场。两星期后,获得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10月,被派往伍尔登堡山地营担任连指挥官。
1916年到1930年
- 1916年 25岁 与露西结婚。夏季,调离西线战场,前往罗马尼亚。
- 1917年 26岁 1月,在罗马尼亚,因作战勇敢被授权指挥一支执行冲锋任务的先遣队。8月10日,在罗马尼亚的俄德战场上左臂受伤。9月26日,被调往意大利北部。11月,在经过库克山和蒙特山等战斗后,攻下隆格诺恩镇。年底,被德皇威廉二世授予一枚代表着德国军人最高荣誉的功勋奖章。
- 1918年 27岁 1月,被派往第64集团军司令部担任参谋。11月,德国战败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2月21日,离开参谋位置,回到步兵团,重新担任连指挥官。
- 1919年 28岁 3月,到康士坦士湖的弗朗德里查斯芬指挥一个内务安全连。
- 1920年 29岁 春季,参加镇压蒙斯兰特和威斯伐尼亚工人起义的行动。10月1日,被调往斯图加特的13步兵团担任连长。在那里,他足足待了9年。
- 1928年 37岁 儿子曼弗雷德出生。
- 1929年 38岁 10月1日,被派往德累斯顿步兵学院担任教官。
- 1930年 39岁 晋升陆军少校。
1933年到1940年事件
- 1933年 42岁 10月,被提升为德国中部哈兹山区驻扎在戈斯拉的第17步兵团第3营的指挥官。
- 1934年 43岁 平生第一次与希特勒在戈斯拉相遇。
- 1935年 44岁 晋升陆军中校,被调到著名的波兹坦军事学院担任教官。
- 1936年 45岁 9月,成为希特勒警卫部队的指挥官。
- 1937年 46岁 年初,所著《步兵进攻》[3] 。的出版,受到了希特勒的重视。2月,晋升陆军上校,兼任希特勒青年团作战部的特别联络官。
- 1938年 47岁德国吞并奥地利后,被希特勒派往新维也纳的马利德希亚军事学院任校长。
- 1939年 48岁 3月,担任“元首大本营”的指挥官。8月,晋升陆军少将,并负责德国为入侵波兰而建立的元首战时司令部的指挥工作。8月25日,率领元首战时司令部的警卫营开赴前线。9月3日至26日,负责希特勒到波兰前线视察的警戒工作。10月2日至5日,二赴波兰,参加胜利阅兵仪式。
- 1940年 49岁 2月,担任第7装甲师师长。5月至7月,第七装甲师在法国战役中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攻无不克,被称为“魔鬼之师”。
1941年到1944年
- 1941年 50岁 1月1日,晋升陆军中将。
2月,被任命为德国非洲军军长,远赴利比亚协助意大利反击英军。3月31日,攻下卜雷加港。4月2日,攻下阿杰达比亚。4月9日,攻下梅基利。至此,非洲战局已基本被扭转。4月11日,第一次进攻托卜鲁克遭到失败。5月15日,挫败英军的“短促行动”计划。6月15日,重创英军的“战斧行动”。6月,被任命为德国”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晋升装甲兵上将。12月4日,不敌英军的进攻,撤回到托卜鲁克以西。12月16日,主动撤离昔兰尼加半岛,并于1942年1月2日撤到卜雷加。
- 1942年 51岁 1月21日,在阿杰达比亚向英军发起反击,大获全胜。1月28日,不顾墨索里尼的命令,奋起反击,收复班加西。1月29日,晋升陆军上将。5月26日,向托卜鲁克西部的卡扎拉防线发起进攻。6月20日,攻克托卜鲁克。6月22日,被希特勒提升为陆军元帅。6月23日,攻入埃及。6月24日,攻克西迪巴腊尼。6月29日,攻克马特鲁。7月1日,进攻阿拉曼,未获成功。8月19日,身患重病。8月30日,第二次进攻阿拉曼,再遭失败。9月23日,回国治病。10月25日,重任装甲集团军司令。11月2日,不敌蒙哥马利,在阿拉曼之战中战败。11月3日,被迫撤军。11月6日,冲过蒙哥马利四次包抄,抵达马特鲁。11月8日,撤出埃及。美英联军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11月15日,撤到班加西。11月23日,撤至卜雷加。12月11日,继续西行。
- 1943年 52岁 2月14日,向艾森豪威尔的美军发起进攻,重创美军。3月9日,离开非洲。3月11日,被希特勒授予骑士十字勋章上佩戴的钻石。7月15日,担任B集团军群总司令。7月25日,率B集团军群调防希腊。11月21日,正式离开意大利。12月1日,开始巡视西线沿海阵地
- 1944年 53岁 1月10日,正式担任西线B集团军群总司令。6月4日,回德国为妻子过生日。6月29日,执意要谈政治问题被希特勒赶出会场。7月17日,遭空袭,身受重伤。8月1日,召开记者招待会,宣称自己还活着。9月3日,被解除B集团军群总司令一职。10月1日,向希特勒写了一封长信,表明自己的忠诚。10月4日,陆军荣誉法庭在其缺席的情况下确定了其参加密谋活动的罪行。10月14日,被迫服毒自尽。10月18日,德国为其举行国葬。
勋章荣誉
- 德意志帝国符腾堡勋章(Württembergische Goldene Verdienstmedaille):一级(金质),1915年2月25日授予
- 德意志帝国巴伐利亚军功勋章(Militärverdienstorden):四级(佩宝剑)
- 德意志帝国 符腾堡菲特烈勋章(Friedrichs-Orden):一级(佩宝剑)
- 德意志帝国符腾堡军功勋章
- 德意志帝国铁十字勋章:二级,1914年3月22日授予
- 德意志帝国 铁十字勋章:一级,1915年3月22日授予
- 德意志帝国蓝马克斯勋章:1917年12月10日授予
- 德意志帝国重伤勋章:1918年授予
- 德意志第三帝国铁十字勋章(1939年型):二级,1940年5月17日被授予
- 德意志第三帝国 铁十字勋章(1939年型):一级,1940年5月21日被授予
- 德意志第三帝国骑士铁十字勋章,1940年5月27日被授予
- 德意志第三帝国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1941年3月20日被授予(全德军第10位)
- 德意志第三帝国橡叶佩宝剑骑士铁十字勋章,1942年1月20日被授予(全德军第6位)
- 德意志第三帝国钻石橡叶佩宝剑骑士铁十字勋章,1943年3月11日被授予(全德军第6位)
- 德意志第三帝国重伤勋章:一级(金质),1944年8月7日被授予
- 德意志第三帝国装甲兵勋章(Panzerkampfabzeichen):二级(银质)
- 德意志第三帝国联合飞行侦查勋章(Flugzeugfuhrer-Beobachter Abzeichen mit Brillianten):一级(镶钻石)
- 意大利王国英勇勋章:二级(银质),1941年4月22日被授予
- 意大利王国殖民星章(Ordine coloniale della Stella d'Italia),1941年4月28日被授予
- 意大利王国军事勋章(Ordine militare d'Italia):第二级(大军官级),1942年1月15日被授予
- 两次于国防军日报上被提及(1942年6月26日与1943年9月10日)[4]
参考资料
- ↑ 佚名-->世界上下五千年--> “沙漠之狐”隆美尔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引用时间 2019年1月14日
- ↑ “沙漠之狐”隆美尔 小精灵儿童网站[引用日期2019年1月13日
- ↑ 隆美尔帅著作——步兵进攻 网易新闻2007-01-23
- ↑ 埃尔温隆美尔 人人网 引用日期 2019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