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土地的记忆(程根子)

《土地的记忆》中国当代作家程根子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土地的记忆

一直以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对土地特别眷恋,有一种永远离不开的深情厚意。父辈农民们几乎都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土地确权等过程。见证了各个时期农村兴衰变化,深刻感受到一个真实、朴素的真理:顺应亿万农民的选择,尊重农民的土地权利,农民吃了定心丸,心里无后顾之忧,说干就干,土地才有价值,农村百业兴旺,日新月异,繁荣富强。

听父亲说,1950年冬至1953年春,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新的土地法宣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手中有了自已的土地,这是农民们一直的梦想,看着自已的土地,农民们不禁热泪盈眶。只有在新中国,婪想才变成了现实。从此,中国农民的面貌焕然一新,精神焕发,扬眉吐气,心情舒畅,天天干劲冲天。不到两年时间,粮食增产增收,自给有余,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农村的巨变就是从土地改革后开始的。

时隔几年,农民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场饥饿的灾难很快就降临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在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大锅饭,吃食堂,农民只出勤不出力,生产总是上不去。干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连年粮食产量下降,农民生活又陷入极度紧张状态中,一些妇女只能去掐摘些喂牲口的野蒿野菜和野草,拿回家中用麸子拌成菜疙瘩……勉强度曰。人民公社制度从1958年一直持续到1977年,这些年里,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看着一块块良田沃土,庄稼总是长的黄臽臽,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农民苦不堪言,难道这苦日子就没有改变了吗?

有改革,随着1978年安微凤阳县小岗村的一纸“大包干”合同鉴订成功,犹如一声春雷,一股春风吹遍中国农村大地,将亿万农民从人民公社制度中解脱出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潮涌全国农村。人民公社解散,农民的土地失而复得,责任田成了救命田。责任田激发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尽饥饿的农民不会忘记这个活生生的事实。千方百计精心种多好责任田,人人起早摸黑,苦干加巧干,连过去荒废的沟沟边边都种上了庄稼和蔬菜,只一年时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超过世界平均水户。一下之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农民朋友感慨地说:人民公社大锅饭,多年粮食不过关;各种办法都用完,最好还是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功不可没。

农民什么都不怕,就怕政策变。而万万没有想到,党的政策越来越好。90年代后期,中央政府及时决定在农村进行第二轮土地延包,承包期为30年不变。农民心里踏实了,但农村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农业税、农林特产税、教育附加费、乡统筹、村提留及各类杂费等都要农民负担,搞得人心惶惶,整天皱眉紧锁,满肚子怨言。

2004年中央政府发出一号文件:勉除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财政直接补贴农民等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新政策,使农民如释重负,农民便从种粮直补,粮种补贴,家电补贴,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直补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汇,享受着党的温暧。2014年中央政府又对农民手中的责任田进行了一次系统性土地确权,通过土地确权后,农民仿佛象吃了一颗“定心丸”。农民在确权后的土地上有了自已的远景规划,不到一年时间,农村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巨变。

远眺村庄,旧面貌己荡然无存,一幢幢温馨的小楼房,一条条光滑平展的水泥路,一块块随风翻滚的成熟麦浪,无不彰显出如今农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周围是绿水青山,田园风光,行走在田间小道上,你自然会思考起自解放以来,农村土地的变迁过程,谁也忘不了是党的好政策改变了中国农民一穷二白的旧面貌,永远告别了饥饿,是脚下的土地滋养了祖祖辈辈。人们不禁要发出在心灵深处积藏了多年的诗句:土地啊,母亲!你是咱农民最值得记忆、最值得的感恩的母亲![1]

作者简介

程根子:新闻大专学历,中国影像艺术家协会会员,安康市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