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川大学(校园风光)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SC HOOL OF ECONOMICS,SICHUAN UNIVERSITY)是四川大学二级学院[1]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05年的四川大学经济科;已故经济学家彭迪先、张与九、蒋学模、胡寄窗、陶大镛、胡代光,以及当代学者刘诗白等曾先后在此任教或学习;1905年,四川大学设经济科;1924年,四川大学经济系成立;1998年,四川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变更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学科设置

学院下设经济系、经管与财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金融系4个教学单位和四川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科技经济学研究中心等14个研究单位。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个(理论经济学和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7个(含MPA[2]);政治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在校博、硕士生及本科生约3300人。

我院现有教职工146人,专任教师127人,教授45人,副教授59人。其中名誉教授1人,文科讲席教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首席专家5人,“让莫内”讲席教授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四川省万人计划入选者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人。入选四川大学“双百人才” 计划A类人选1人,B类人选5人。

十八大以来,我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工作重心,通过交叉学科、小班化等方式开展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成果显著,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生综合能力突出,近年来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7%以上。

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丰硕,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到7000万余元。承担了“精准扶贫思想:生成逻辑、内容体系和实践效果研究”等国家科研项目40余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美国经济评论(AER)》《公共经济学(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5项。学院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开展高水平的社会服务工作。多名专家参加省、市、校中央精神宣讲团,很好地发挥了高校理论引领的作用,相关教师参与中宣部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多项成果受到中央及省部级领导的批示和相关部门的决策采纳;学院始终坚持“三个全面”助力精准扶贫,多名师生长期投入脱贫攻坚工作。

合作交流

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瑞典比利时希腊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10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互派访问学者、合作研究以及联合办学等合作关系。

学院系中国与欧盟高教合作项目的院校之一,亦是欧盟资助设立的全国5个文献资料中心之一。院图书馆现有中文图书资料11万余册,外文图书、欧盟文献资料2万余册,各种经济类报刊400余种。学院建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先进的教学辅助设施。

视频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相关视频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02级毕业十周年纪念上篇 ——《当年》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19届优秀毕业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