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语学院应用外语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四川外语学院应用外语学院成立于1999年, 是西南地区外语专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基地和摇篮。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高,2004年6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更名为应用技术学院,并于2007年更名为应用外语学院,各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应用外语学院是川外6个二级学院、9个系的教学实体之一,与继续教育[1]学院共享办学资源。在编教职工82人,其中教师62人,教辅及管理人员20人。教师中有副高以上高级职称的16人,85%以上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5人,在读博士2人,在英国获取硕士学位的2人。
学院规模
学院拥有一支热心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教辅及管理队伍。在各专业、各办学层次从事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教辅及管理队伍66人,其中专职教师51人,涉及英语、日语、德语、法语、经济、管理、法学、计算机、图书情报等多个学科专业。专职教师中副教授、教授12人,8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3人,在读博士3人。加上兼职专家,我院常年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及专家120余人,正、副教授超过30人。常年聘有从事高年级教学工作的外国专家2人。除应用型本科,各专业面向包括重庆在内的多个省招生。
思想定位
四川外语学院已成为“以外语学科为主、相关学科互相交叉渗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涉外人才的多科性外语大学”。根据学校的主体定位以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应用外语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为社会和地方经济服务、以就业为导向”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并以此确立“外语专业+ 非外语专业”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科专业定位。其内涵就是“强化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强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强化人才培养过程的全面性,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应用外语学院的学科定位与学校的整体地位和发展规划相一致,即在学校现有办学资源条件下,逐步适度扩大办学规模,积极创造和完善教学条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掌握扎实的外语技能,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外交、外事、外贸、国防、教育、管理、新闻、出版、旅游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和应用型外语人才。
人才培养定位
应用外语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而不是研究型、创新型人才[2],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性质,但同时又担负着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双重重任。因此,应用外语学院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这一人才培养定位,是我院办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院办学性质和特色的基础,是我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一切工作的核心,是我院以教学改革为首的各项改革不可偏离的“主心骨”。我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就是根据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学生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备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要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通过科学设置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建立以外语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两方面为主体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能力和宽广的专业知识面的人才。
我院始终坚持强化人才培养过程的全面性,即以技能、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准则,采用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①突出外语技能训练,具备听、说、读、写、译技能和外语语言环境中的交际能力。
② 渗透融合跨学科专业知识。在我院则主要涉及经济和管理两大学科的国际经贸、酒店管理、商务、旅游、涉外文秘等专业,因专业特点的必然要求,还涉及计算机、经济法和国际商法等相应学科的知识。
③拓展的其他知识。除了必修的“外语专业+ 非外语专业”,还要求学生完成选修课程的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要求,学生可自行辅修学校开设的非外语专业作为第二专业。
④ 较强的个人能力和良好的个人素质。包括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独立提出见解、表达、展示、适应环境和社会等能力,以及包括思想道德、身体、心理等素质。
总之,人才培养定位,是我院办学定位的核心。其培养人才的应用性目标,要求我院从办学条件的建设,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学生教育,以至质量评价标准和方式,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视频
四川外语学院应用外语学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重磅!三大政策解读:扶持继续教育 ,搜狐,2018-08-09
- ↑ 如何成为创新型人才,搜狐,20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