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噶瑪廈贊康

噶玛厦赞康

圖片來自treasuryoflives

噶玛厦赞康(Karma-sha Tsen-khang),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为噶玛厦护法驻锡及降神之所。[1][2][3]

目录

历史

“赞康”是指供奉“赞”的地方。“赞”或“赞神”是指一种凶猛的神。实际“赞”(或者说大部分“赞”)与人类一样都是在六道轮回中的众生,其中大多本属厉鬼,后被佛教高僧感化或者降伏,从而成为护持佛法的凶猛的世间护法。“赞”并非佛、菩萨等圣众,亦非吉祥天母玛哈噶拉等出世间护法,故不属佛教徒皈依之对象。佛教徒不会皈依并顶礼世间护法,仅适当进行供养,向其请求世俗愿望。拉萨老城区内,有无数赞康,其中围绕大昭寺有所谓“四大赞康”,分别位于大昭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是:东方的噶玛厦赞康,南方的绕赛赞康,西方丹吉林寺内的孜玛热护法殿,北方的达布林赞康。四座赞康均为三层建筑,由格鲁派重要寺院负责管理,并且都与桑耶寺的护法殿有渊源。

从帕拉府邸东面的侧门出来,便是铁崩岗社区内唯一的佛寺噶玛厦赞康。噶玛厦赞康位于吉日四巷附近。走出木如寺后,横穿北京路,穿过对直的巷子,可见一幢黄色的房子,便是噶玛厦赞康。从八廓东北角的幡柱处进入措纳巷,走到尽头的吉日一巷,右侧第一个巷口是与措纳巷的朝向相同的翁堆兴卡巷,进入该巷走到尽头,右侧的黄色建筑物便是噶玛厦赞康的后墙,之后绕到该庙的正前方便可进入。

“噶玛”意为“东方”。该寺是色拉寺的属寺。该寺本来由噶玛噶举派创建并管辖,该寺名称中的“噶玛”便源于此。15世纪中期,第七世噶玛巴曲扎嘉措在拉萨东郊兴建了一座规模很大的噶玛新寺,以与色拉寺哲蚌寺抗衡。噶玛厦即曲扎嘉措在拉萨的宅邸。此后15世纪至16世纪,该寺是历代噶玛噶举派噶玛巴拉萨的府邸。

1642年,五世达赖固始汗的支持下,推翻了信奉噶玛噶举派的藏巴汗,十世噶玛巴曲英嘉措逃往云南,噶玛新寺被摧毁,噶玛厦被没收。此后,噶玛厦改由色拉寺昧院管理,变成了色拉寺的护法神殿,选派了一位神巫在噶玛厦降神,这就是第一位噶玛厦神巫(吹仲

据说当年大昭寺发生大火,乃琼寺乃琼护法念经作法无果,最终噶玛厦赞康举办法事活动才熄灭了大火,由此坊间有了噶玛厦赞康是“西藏消防大队”的谈资。

文化大革命之后,1990年色拉寺修复了该寺并重新开放。

建筑

噶玛厦赞康是座很小的寺庙,且与民居混杂。院子内除了有煨桑炉之外,还有不少花草。一层是民居,二层是噶玛厦赞康的佛殿。

噶玛厦护法是工匠的保护神。历史上该寺香火旺盛,受到工匠、流浪艺人、乞丐等底层民众信奉。该寺主供护法为独眼的“恰赤坚齐”(又译“恰赤坚赞”),该护法和色拉寺昧院的不共护法“塔乌”有从属关系。

噶玛厦赞康内挂有“乌格”,为一个像胃的牛皮袋,据说人临死时的最后一口气都会被装入。每年,这个“乌格”必须被送往桑耶寺的护法殿一次。达布林赞康过去也挂有一个“乌格”,但现已无存。噶玛厦赞康的殿内还供奉有名叫“嘎热干布”的神,专收人的灵魂。

与佛殿侧门相连通的房子中住有居民,故不时有人从门内出来。2009年时,据说平时来此的人不多,寺内只居住有两名喇嘛。

噶玛厦赞康北面的街巷,是翁堆兴卡市场的所在地。如今已改铺石板,城关区幼儿园坐落在此。翁堆兴卡曾经是拉萨知名的大市场,为骡马、毛驴的主要交易地。

參考文獻

  1. 《拉萨河纪行》:老城·深巷·新生活,中国民族宗教网,2013-05-24. [2013-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拉萨净土17站,人民网,2009年05月05日. [2013年8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3. 拉萨老城里的小寺庙,中国西藏新闻网,2010年05月12日. [2013年8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