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吳融,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市)人。羊紹素表兄。

王定保友好,“初力學,富辭調,工捷,頗負時望。[1]”昭宗龍紀元年(889年)進士及第。隨宰相韋昭度討蜀,表掌書記,累遷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荊南。後召為左補闕,拜中書舍人。天復元年(901年)受命於御前起草詔書,頃刻而就,甚得昭宗激賞,進戶部侍郎。同年冬天,昭宗被宦官韓全誨等劫持至鳳翔(今陝西寶雞),融扈隨不及,去客閿鄉,天復三年(903年)正月,昭宗返回長安,不久召還翰林,遷承旨卒。善作詩,承襲晚唐溫庭筠李商隱一派,《四庫全書總目》說“音節諧雅,猶有中唐之遺風”。有《唐英歌詩》三卷傳世。

生平

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吴融从僖宗咸通六年(865)开始参加科举,一直到龙纪元年(889 )四十岁時才中举。登第之后的吴融仕途并不顺遂,先是随韦昭度入蜀平乱,无功而返;回到朝廷曾官至侍御史,又遭人谗言,遭贬荆南;干宁三年(896)才被召回京城,任礼部郎中,后入充翰林学士,官至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 )不幸遇上朱全忠犯上作乱,致使吴融逃出京城,流落阌乡;天复三年(903)才再度被召回任翰林,迁承旨,最后卒于任翰林承旨一职任上。观其一生,宦海浮沉,几度受到重用,旋即被贬或流落他乡,这与晚唐动荡不安的政局,有很大的关联,混乱的政治局势,导致吴融漂泊一生,也造就了他矛盾忧郁的个性,以及笼罩着淡淡哀愁的诗歌。[2]

文學成就

吴融所往来的朋友,除官场上的长官、同僚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这些诗人如释贯休皮日休陆龟蒙方干韩偓等,对吴融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吴融诗歌所呈现的风貌,是丰富而多元的,他既有直指当世的讽刺之作,也有纸醉金迷的艳情之作,更有崇尚淡泊闲适或寒狭僻涩之作。吴融的诗歌创作题材,大致可分为「寄赠酬答」、「登临游旅」、「咏人咏物」、及「个人抒怀」四类,虽然各种题材都呈现不同的内容,表达不同的主题思想,但最特别的是,无论何种题材的创作,都多少表达了吴融在仕与隐之间的矛盾,这种左右为难的情绪,与晚唐混乱矛盾的社会,形成一种奇特的兼容现象。而吴融的艺术表现一如他的诗歌,呈现多元的写作风貌。在体式上,吴融主要创作近体律绝,其中又以七律为最,他同时兼擅各体,但数量不多;在声律方面,吴融对于平仄、用韵的要求相当精细,着重声律与诗歌内容的相辅相成,使得音节和谐雅正;在用典方面,吴融无论用事、用辞,经常援引经史,却又无陈腔滥调之失,反而能收曲折达意之功。[2]

注釋

  1. 唐才子傳
  2. 2.0 2.1 吴融资料. 趣歷史. [2019-02-05] (中文).